当前中国经济周期“宽带现象”探析

1991年中国经济进入建国以来的第九轮周期,这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第四轮周期。1992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14.2%,达到本轮周期高峰,此后经济增长率一直保持较高速度,但逐年下滑,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7.1%,是否达到本轮周期的谷底还不明朗。人们通常把一个周期中出现的经济增长率持续平稳回落,整体经济的运行较长时期处于低谷的徘徊状态,称为经济周期的“宽带现象”,有的学者也把它称为“长尾现象”(刘金全,1999)。针对这一现象,国内外学者从制度、供求关系、分配体制等角度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和对策。本文将从经济周期自身的规律性特点和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机制发生的新变化等角度出发,研究我国经济周期的“宽带现象”。

一、当前中国经济周期的特征。

中国这一轮经济周期波动是从1991年开始的,依据我国经济周期的一般规律,周期持续时间一般在5至6年左右,即1996年经济应该达到这一轮周期的谷底,1997年进入新一轮周期。但是,到目前为止,本轮周期已持续了近10年,经济持续下滑的状态并未改观。与以往8轮周期相比,这一轮周期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从波型上看,这一轮仍然是一个“前峰型”周期。“前峰型”周期是指在每轮周期中,高峰的位置大多处于第1年或第2年,也就是说,往往由上一轮周期低谷直接跃入新一轮周期高峰。从1953—1981年的6轮周期波动看,其波型大多为“前峰型”。1982—1990年的两轮周期,其波型大多为“中峰型”,即高峰在每轮周期中的位置大体居中,这样,低谷高峰之间、高峰与下一个低谷之间,都有一个适当的过渡。这有利于增强国民经济增长的平稳性。这一轮周期经历了和正在经历回升—扩张—高峰—收缩—低谷5个明显的阶段,而高峰位置靠前,即1990年经济达到上一轮周期的谷底后(经济增长率仅为3.8%),就于1992年达到这一轮周期高峰,从谷底到高峰经济增长率变化了10.2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率在短期内的大幅度变化,对经济的平稳增长造成了较大冲击。

2.从波动性质上看,本轮是一个“增长型”周期,也是一个“弱周期”。1953—1976年的5轮周期波动中,有3轮为“古典型”周期即在周期的谷底,国民经济的主要指标表现为绝对下降,即负增长。从1977年到现在的4轮周期波动中,主要经济指标都未出现绝对下降,而仅表现为增长率的减缓,这就是“增长型”周期。虽然本轮经济周期还未结束,但是,在这一轮周期的以后阶段,预计主要经济指标发生负增长的可能性较小。从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规律看,在相邻的两轮周期中,前一轮周期为“弱周期”,即其低谷时的经济增长率仍维持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其后的第二轮周期为“强周期”,即其低谷时的经济增长率下降到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根据本轮周期的走势以及我国经济增长潜力分析,在这一轮周期谷底,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有可能收缩在7%这样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

3.从波动的扩张长度看,本轮周期是一个短扩张、长收缩的周期。从我国前8轮周期波动来看,3轮周期的扩张期与收缩期相等,3轮周期的扩张期小于收缩期,2轮周期的扩张期大于收缩期,每当经济由扩张转为收缩时,随着政府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一般而言,经济都能迅速走出低谷。而本轮周期的扩张时间仅仅持续了两年,在第三年就转为收缩,到目前为止,收缩期已经持续了7年,是9轮周期中最长的一次,尽管政府不断加大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实施的力度,但收效并不十分明显。显然本轮周期收缩期较长,但收缩比较平缓。从1992年的高峰到1999年,经济增长率下降了7.1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下降1个百分点。在历次周期中,本轮周期收缩期最长,但收缩力度相对较小。

二、当前中国经济周期宽带现象”根源探析

学术界针对当前我国经济较长时期难以走出周期低谷,展开了活跃的讨论。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不同的见解:(1)“社会总产品最终使用结构严重失调”说;(2)“消费需求不足”说;(3)“社会投资不足”说;(4)“有效供给不足”说;(5)“体制性收缩效应”说。上述各种观点、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探寻了当前我国一轮周期经济增长率持续下滑的原因,各种观点都有一定的合理性。 我们下面将从造成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内生因素、外生因素、周期自身的规律性特点和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机制发生的新变化等角度出发,研究我国经济周期的“宽带现象”。 哈伯勒在《繁荣与萧条》一书中,曾对经济周期波动作过一个形象的比喻。他把经济体系比作一把摇椅,这把摇椅受到无规则的外生冲击力量的掣动,便产生相当有规律的摆动。如果不是一把摇椅,而是一把普通的椅子,那么它在无规则的外力掣动时,绝不会发生有规律的摆动。因此,对摇椅的摆动进行解释时,有两类因素需要加以考虑和区别。一类是摇椅自身的结构,包括其大小、重量和构造等,这属于内生因素;另一类是来自外界的冲击,这属于外生因素。而外生的无规则的冲击之所以能够转化为摇椅自身的相当有规律的摆动,关键在于摇椅自身的结构。经济体系也根据它自身的内部性质来对外部的因素发生反应。外生冲击的变化对波动状态的影响往往是急速的、见效快的,外生冲击的变化可以说是一种短期性变量或快变量。经济结构的变化不是瞬间发生的,而有一个较长的变化过程。在一定时期内,经济结构具有相对稳定性。钱纳里认为,经济结构的变化是一种长期变量或慢变量。

我们的具体分析如下:

1.随着经济规模的增大,当经济周期进入收缩期后,经济增长率下滑的惯性作用在增强。对于一把摇椅来讲,在受到同一外力冲击时,一把大摇椅的摆动幅度要小于一把小摇椅,而且大摇椅摆动的持续时间也长于小摇椅。也就是说,大摇椅的稳定性和惯性要比小摇椅强。对于一个经济体系来说,当其总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时,由于基数的增大,其抗外力冲击的能力和稳定性也会增强。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的总规模显著增大,国内生产总值以每年9.6%的速度增长,到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达8.21万亿元,比1978年增长5.8倍。经济总规模的扩大,使我国经济抗御外来冲击的能力大大提高,经济稳定性不断增强。反映在经济周期上的一个突出表现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周期波动幅度明显趋缓,经济大起大落的现象得到改观。尤其是本轮周期经济增长率年与年之间的变化率约在1—1.5%左右。从产业结构来看,当第一产业占整个经济的比重大,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小时,经济呈现中度波动;当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且超过第一产业比重时,经济呈现剧烈波动;当第一和第二产业比重均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到一定程度时,经济波动会呈现平缓趋势。1985年是我国产业结构变化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由此开始,第三产业比重稳定超过第一产业。1999年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17.3%、49.7%、33%。产业结构的这种深刻变化,使经济周期波动趋于平缓状态。

本轮经济周期中,随着经济总规模的不断增大、产业结构的深刻变化以及整个经济稳定性的增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惯性作用也在增强。也就是说,一方面,经济按照自身的运动规律和轨迹,平稳、有序、持续地向前推进的能力在增强;另一方面,当周期进入收缩期后,扭转经济下滑的难度也相应增大了,所花费的时间也更长。1993年后经济增长率逐年下降,但是,由于经济运行的惯性作用的增强,虽然经济增长率平稳下降,但并未出现以往周期中发生的经济“大起”达到高峰后,大幅度的经济下滑。之后,中国经济仍然处在高位运行,其数不断增大。由于本轮周期正处于中国经济体制转轨的聚变过程中,旧体制还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新体制仍处于创建和完善之中,经济长期粗放式增长所导致的经济效益下降、地区差距不断扩大以及各种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等问题都充分暴露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当1993年经济周期步入收缩期后,扭转经济增长率持续下滑的难度更大了。因为,此时不仅要下更大的功夫解决经济转轨中的各种突出矛盾,保证经济体制改革顺利进行和不断深入,以及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还要在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加快科技进步的前提下,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物力,培育新兴产业和改造传统产业,这是一个长期的、痛苦的过程。因此,虽然随着经济规模的增大,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和抗外力的能力大大提高,但是,当周期进入收缩期后,经济增长率下滑的惯性作用也在增强。同时,由于经济自身的内部矛盾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相反,有不断激化的趋势,加之近几年政府和民间财力有限,缺乏前景较好的投资项目,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一直未取得大的进展,而居民消费需求又进入一个相对稳定时期,新的消费热点尚未出现,最终造成本轮周期经济增长率持续平稳下滑,收缩期延长,出现“宽带现象”。

2.在本轮经济周期中,经济持续几年处于潜在增长率之上运行,破坏了经济运行的正常关系,加之转轨期各类矛盾的剧烈作用,导致收缩期延长,“宽带现象”出现。从经济运行规律分析,当经济增长率接近潜在增长率时,往往具有比较稳健的运行趋势和比较和谐的经济总量关系。从本世纪60年代起,生产潜力理论就成为宏观经济分析的重要工具,在西方主要国家得到广泛运用。在这一理论中,潜在增长率又是一个重要概念。所谓潜在增长率是指,生产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利用时实现的经济增长率,或经济在正常情况下,资源在能支撑的情况下得到充分利用时的经济增长率。在我国经济周期波动中,潜在增长率具有以下特征:当经济运行处于潜在增长率以下时,能源、交通、原材料的紧张状况有所改善,经济中的薄弱环节对经济进一步增长的制约较小,投资的较低增长可以使产出有较大的增长,投资的乘数作用较大,价格具有粘性,对总需求扩张的反应小于产出的增长;当经济增长率越过潜在增长率时,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相对紧张,资源因为已经得到了充分利用,从而对经济增长形成“瓶颈”制约,并且随着总需求的进一步扩张,这种制约作用愈来愈大,价格在总需求的进一步扩张中粘性弱化,伸缩性加强,因而快速上扬,经济增长速度由于“瓶颈”作用的加大反而变慢,投资的大幅度增长才能使产出有较小的增长,其加速作用强化。随着经济跌入谷底,新一轮循环又准备开始(郭建泉,1997)。对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的估算,目前尚无一致的结论,有的学者估算我国自1978年至今的潜在增长率为9.5%(胡鞍钢,1999),有的学者估算为8.4%(宋国清,1999),总之,都未超过10.0%。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