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gure张悦: 给我100分钟,讲一个普通人怎样活着的故事] 张悦佳讲古

原标题:Figure张悦: 给我100分钟,讲一个普通人怎样活着的故事

采访 、撰文 | 张凯璐。

内容总策划 | 郭楠。

版式设计 | 一番。

八月的北京,温度还没有完全降下来。

一个月以来,张悦频繁奔波于Figure位于三里屯的工作室和20公里外的亦庄机房。

8月9日,距“Figure 101成团”独家系列纪录片最后一集上线还有两周,张悦正和他的团队在机房做着最后的修改。

▲机房剪辑中。

通宵修改后的第二天,由Figure联合出品的,讲述“人在困境中奋力生活”的非虚构电影《生活万岁》举办第一次媒体看片会。

这部由程工、任长箴担任导演张悦担任影片制片人、联合发行人讲述普通中国人真实生活状态的非虚构电影《生活万岁》将于12月份在各大院线上映。

01.  非虚构电影

“ 真实比表演更精彩 ”。

“现在,如果你想让人听完一个完整的故事,除了在电影院,还有哪里能让人两个小时不拿起手机?”。

张悦,估值超2亿的互联网短视频内容品牌 “Figure” 创始人、非虚构电影《生活万岁》制片人、联合发行人。

曾任《人物》杂志主编及出版人、《Vista 看天下》副主编、南方周末资深记者,先后报道过08年汶川大地震、克拉玛依大火等重大事件。

2012年,刚刚和团队一起完成《人物》杂志改版工作的张悦敏锐地捕捉到内容行业一个巨大蓝海,他着手组建国内纸媒行业中第一支成规模地生产互联网视频产品的短视频团队。

六年前,“短视频”还未成为内容风口,甚至没有这一概念,当时张悦把它叫做“针对互联网传播的视频产品”。

一年后,人物视频成为杂志新的增长极和利润率最高的项目,他意识到短视频或许能给纸媒商业化带来新的可能。

2016年,在拿到来自真格基金和贝斯塔曼千万级别的种子轮融资后,从《人物》离职的张悦想试着做一个适合互联网传播的短视频产品,试试看短视频能长多大。

一年后,Figure 超额完成创立时张悦给自己定下的一年为期实现“100支片子,100万全网粉丝,单期平均播放量100万,当月营收100万”的目标。

并凭借品质和口碑囊括了包括金秒奖季度短视频、最佳短视频团队、最佳导演、最佳人物短视频等行业奖项,还被经济观察报等多家机构评为年度短视频

▲Figure 金秒奖。

今年6月份,Figure 团队作为“创造101”官方邀请的独家纪录片团队随节目跟拍。

长达70分钟,共分上下两集的成团纪录片在腾讯视频播放量达2730万。

▲Figure 101成团纪录片

同时,Figure还在跟拍“叁叁肆计划”巡演过程中全程记录下“李志维权”这一原创音乐人维权事件。

12月份,由程工、任长箴担任导演,Figure联合出品,张悦担任影片制片人、联合发行人讲述“人在困境中奋力生活”的非虚构电影《生活万岁》将于各大院线上映。

这是程工、任长箴两位在纪录片领域有十余年创作经验的导演在院线电影的第一次尝试。不做大IP,没有流量明星,不收“情怀票“,不炒作话题,曾执导《极地》的程工导演和执导第一季《舌尖上的中国》任长箴导演想用好故事打动人心。

这也是张悦首次担任影片制片人、联合发行人。电影会不会获得观众的青睐,少有的非虚构院线电影怎样通过市场的检验,他也显得有些紧张和焦虑。

从传统媒体人转型的张悦想试试看,在媒体生态不断崩塌的今天,电影作为最后的媒介,能否助“非虚构”走的更远。

▲媒体看片会现场。

看片会之后,张悦接受了蓝鲸浑水的专访,和我们聊了这部电影和更多有关"非虚构”的故事

蓝鲸浑水:一句话介绍一下这部电影

张悦:看片会上,工导说他想说的都在电影里了。

任导说生活固然冰冷,我们也要奋力燃烧。

要我说,这部电影是讲述当代中国人如何活着和活着的信念的故事,希望大家走进电影院看这部电影之后能够有一个新的视角去审视周遭的环境和自己的人生。

蓝鲸浑水:放映后反响怎么样?自己第一次看成片的感受?

张悦:比我想象得还好。好多朋友哭花了,真的是哭花了。有些朋友生活中认识,从来没有看到过他们哭。

日常生活中不管熟不熟,他们不大会在他人面前不设防或展现脆弱的样子。但是就是在电影院我看到他们既畅怀地笑,也肆意地哭了。其实只要看过《生活万岁》,就知道这部电影并不套路搞笑也不着墨煽情,但它足够真诚和有冲击力,直戳人的心灵。

为什么说电影院是现代生活最后的布道院,就是你可以在其中完全沉浸,并且尽情地释放自己。

我第一次看的时候有被戳到泪点,但是没有哭花。因为它讲的15个故事呈现的是活生生的世界,表达的是人性的一种。你身边的人,你身边切实发生的事,不可能不打动人。像我这种前期知道很多故事,第一次看的时候还是有被影像叙事的魅力震撼到。

蓝鲸浑水:为什么想尝试“电影”这类视听文本?

张悦:Figure的短视频是互联网生态下的一种产品,是符合碎片化的传播的。

但是如果要实现我更大的企图心,现在如果你想向别人表达,向别人讲一个更完整的故事,除了电影院还有哪里能让接收方不玩手机两个小时沉浸进去体会故事

如果说我还葆有这份进取心的话,那我必须这样做。也希望借助新的媒介形式,传播我们这代人对世界的观察、理解和信念,如果说野心、企图心的话,这是我的野心企图心。

蓝鲸浑水:怎么促成和两位导演的合作?

张悦电影导演程工,也是Figure的总导演。去年上半年Figure一直在摸索产品形态的时候,我找不到头绪慕名去请教他。

我并不是只找了小工一个业界牛人,展现出超出我预期的热情回应的应该只有小工一个人。

他觉得你这事挺有意思,挺好玩。说我随便给你提点几句是没有用,我自己拿去做一遍,告诉你的问题在哪里,然后你才能切实地去改善。

他花了三天看完我们的素材。写了张纸给我,纸上有个表。每天看素材几个小时,然后看了几天,重新剪一版要几天,每天怎么分工。

重新剪之前,又把我们叫过去带着导演又聊了一次。告诉我们这个视频他看了摄影问题是什么,导演思维问题是什么。如果他做这个导演,他怎么来解构这个故事,怎么编排,怎么用素材,怎么剪辑,怎么做后期。

怎样在几分钟的视频里提供一个完整的故事、提供一个完整的情绪单元,我觉得工导是最终教会我这件事的。

后来,小工说“我要做一个电影,你能不能来帮我,我们一起做个牛逼的东西?” 对我来说,小工导演是教我的老师和兄长,他提出这个邀请,我义不容辞就来了。就像后来我邀请他做Figure的总导演,他也一口就答应了。

任长箴导演是另一位在业界享有盛誉的导演,她不党不群,作品超凡脱俗。她和小工导演从当年给世博会拍纪录片到后来的《舌尖一》,到去年很多媒体和奖项评选的最佳纪录片《极地》,再到《生活万岁》,不管在文艺青年聚集的豆瓣,还是像B站这样年轻拥趸更多的平台,都拥有远超同济的评价。

小工是野生的,有着罕见的影像天赋和故事审美。任老师是女性导演,但并不依赖感性。她的专业、视野、格局以及对于影像提炼的能力冠绝群雄。两人性情相投又高度互补,堪称业界一对“最佳CP”。跟他俩合作和学习是我和Figure特别棒的机会。

蓝鲸浑水电影表达的15个故事里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个?

张悦:换心人进手术室之前说了一句”我会回来“,我一下子被击中了。

可能过去生命里头很多类似的场景,想到别人,或是朋友,或者我的采访对象,人性是共通的,那一瞬间确实击中我了。

蓝鲸浑水:前段时间有看到”生活万岁概念海报登上纽约纳斯达克大屏幕“。

▲纽约纳斯达克大屏幕。

张悦:是做的一个宣发活动。上纽约时报广场并不稀奇,你朋友圈偶尔也可以刷到谁谁谁上了。但那块板是中国富豪和中国企业刷存在感的地方,我只是希望这些普通人也可以跟中国富豪一样,在一个地方被世界看到。

纽约时代广场这块屏,和未来一段时间大家会看到的许多机场屏幕、户外屏幕是由我们身边有资源的朋友免费提供的,他们知道我们是一部小成本的电影,在宣发上的支出极其有限,主动来帮我们这部让他们动容的非虚构作品。

蓝鲸浑水:《生活万岁》定档于11月中下旬,上院线之前会做哪些宣发?

张悦:之后会联合一家时尚杂志发布一版把片中主人公当成明星来拍的海报。

电影拍的是生活,这份海报拍的是万岁。

还有至少20家你能想到的国内顶尖媒体和头部新媒体对这部电影进行报道。

我们也许没那么多钱,靠真实的好故事,相信好内容的力量,看好电影能够吸引怎么样的群体,吸引一群什么样的人帮着你把这部电影拱上去,本质上就是这么个事。

蓝鲸浑水:第一次做制片人的感受?

张悦:我肯定不是一个称职的制片人。

你能想到关于电影的一切,对我来说都是一个从零开始重新学习的过程。

我自己给自己的定位是给小工打下手。这部电影的前期策划、资源整合、后期宣发,我不遗余力地付出也未必能做到称职,但确实在源源不断的收获,包括任导,还有这部电影的出品人郭秉刚等许多老师都在这个过程中有以教我,这是最重要的,这个过程我觉得很值,而且很爽就可以了。

当然,我也希望因为我在,这部片子不像其它纪录片一样“院线三日游”,会有很多优质的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参与到这个电影的宣传中去,这部电影能被更多人看到。

蓝鲸浑水:关于这部片子最好和最坏的期望是?

张悦: 在我心目中它分两块,一块是口碑,如果有一个好的口碑的话,就是会让我们去更顺利地进入下一部电影,不管是找到钱,还是找到资源,还是找到更好更专业的团队和伙伴。

另外一方面就是说,它其实不是一个小众电影,不是一个作者自嗨型的那种电影,它是一部院线片,从产品形态讲,我们不标榜它是一部小众艺术片,我希望它是一个大众产品,希望它获得票房的检验和认可。

确实有相当一部分可能性会亏损的,这是我们会直面的。但是我仍然怀抱一些期待,如果说这部电影能赚钱的话。那说明我们整个市场其实比我们想象的更健康。

就像任老师提炼的这部电影的精神内核,进窄门、行远路、见微光。对我们这个创作团队也是一样的,我和导演的抱负还有很远的路要走,这只是第一部电影,接下来两部分别在执行和筹划阶段。

虚构电影是一条少有人走并能走通的路,我希望第一部电影的反响能让我们看到光,看到希望。

蓝鲸浑水:上映之后最想听到什么样的评价?

张悦:就是真实的评价,能有动静,也欢迎争议。我觉得最怕的就是不声不响,就像你在河边打水漂,石头进去了,一个声响都没有。

02.  非虚构视频

“ 好故事不违人心 ”。

张悦写下《Figure创始人说,我用100期视频熬过至暗时刻,拿了奖挣了钱做了电影,这一年想再找100个赌我对的同伴》已过八月。

八个月里,Figure尝试了制作“101成团”长纪录片,记录原创音乐人李志维权和更多更优质商业品牌合作…。

蓝鲸浑水:有看到今年夏天Figure拍了一个“创造101成团“的70分钟长纪录片

张悦:对,是腾讯视频我们来做一个它们官方的纪录片,也是Figure第一次尝试长纪录片

为了剪这个片子,我们在大兴郊区专门租了一个机房。一共派出了11个人,从30强开始拍,拍了二十多天,庆功宴节目摄像机都关了我们还在拍,包括跟去长沙跟拍了她们成团后的第一个24小时的经历。

▲101决赛之后 Figure 在采访。

像操作101这样相对更长的纪录片,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尝试。通过这样一个合作我看到了一个今年最热的现象级的综艺真人秀节目的幕后运作和真实逻辑。

600人的现场,之前是超出我想象的,是一个学习的一个过程。它不但满足自己的新鲜感和好奇心,也激发了我新的关于Figure 自身产品线延伸的企图心。

蓝鲸浑水:在追着看Figure拍的李志和音乐人系列,Figure拍“音乐人”系列和你的兴趣有关吗?

张悦:有一定的关系,但也不尽然。

我们正在做一个电音的项目的一个记录片,我们团队花了一周多时间去荷兰拍世界最大的电子音乐节。其实我自己几乎不听电音的,我也听,就是为了做项目研判,说实话多数并不受用,我并不是这个受众。

但是它代表潮流,它里头有足够的创造性,我觉得那是要我们关注的,所以就让放手让年轻人去拍。

可能最开始有我个人的价值偏好在里面。但是它慢慢的,慢慢的,Figure是一群人,代表一群人的一个认知、审美和判断力和价值观,它既包含我作为创始人给他注入的DNA,又能突破我个人的边界和局限。

栏目划分分为物理划分和化学划分,我不想做一个垂直细分的一个领域,我还是想做一个比较泛众的一个人物类媒体。

我更喜欢是那种化学反应的那种划分。比方讲,可能提炼某一内容的一个气质和特性,痴迷者或者城市英雄,有一个隐含的价值观判断在背后的。

▲Figure 部分栏目展示。

十一的时候我们去瓜州音乐节,可能有人连我们的名字都读不准。Figure,就是叫成了个手指(finger),但他知道我们拍过小河、周云蓬、万晓利,拍的可好了。说这就是拍“叁叁肆”、拍小河的团队。

大家自发的把我们其中拍的一类已经形成规模影响力的把它划分出来,比如音乐人这条生产线,我觉得也OK。

▲ Figure 瓜州音乐节。

蓝鲸浑水:未来 Figure 会尝试更多电影方面?。

张悦:会。长纪录片也会做的更大,另外比如纪实向的真人秀作品,只要在非虚构影像化这条主线方向上的产品,我们在筹划和储备,都在尝试。短视频已经跑通实现闭环了,它作为公司的基本盘也为公司贡献了可观的利润,我们下一步夯实基础把它做得更好。

但未来能让更多人看到Figure、记住Figure的可能是我们的增量部分,纪录片和非虚构电影能做多好,能不能持续地生产和传播更出色的、更有规模感的作品。

03. 非虚构故事

“你看前面真的有光,我没有骗你”。

Figure团队将他们拍摄的“创造101成团”的70分钟纪录片上集起名为《要有光》,记录下101女孩在候场时刻,人生舞台尚未点亮之前热烈寻找生命之光的故事

《生活万岁》电影结尾处,导演也留下这样一段文字:

感恩生活中的不幸。

感恩生活中的痛。

感恩宿命。

我们才更有力量。

感恩不如意。

我们才开始珍惜。

进窄门。

走远路。

见微光。

这就是生活万岁。

张悦这部电影之前的英文名叫要有光。我觉得特别对,就是我们创作的时候想要表达的那个东西。

这部片子特别怕前面让大家觉得拍的太灰,或者太绝望。

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看不见底的隧道里头,最后我们的共识是,无论如何希望让大家从影片中看到光。

《生活万岁》不卖惨,不博同情,某种意义上我们的人生也是这样,但你觉得惨吗,某种意义上我觉得我比片里主人公经历更大的困境,但是我不觉得我需要被同情。

生活是冰冷的,我们要奋力燃烧。

以前在南方周末做记者的时候,碰到的都是特别特别难的题,去克拉玛依写大火,去做深度的调查报道。极端的努力再加上运气,我的稿子最后竟然都出来了,编辑部就习惯把当期最重要最难突破的头版选题给我去做,都知道张悦“贼不走空”。

但也有的稿子真的做了很久,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在黑暗的、极度的、无尽的困境里头,然后看到一点点光。

如果再叠加上一些特别让你有无力感的题材,它压得你喘不过气,有两三天时间就完全呆在宾馆,不出门也吃不下什么东西,把自己埋在压抑和绝望中,然后最后一点点力气重新发出,拿出故事,写出故事

到最后你会有一种感觉,那种感觉是什么呢,你会觉得其实那段黑暗和绝望孕育了你。某种意义上我觉得人生也是这样的。

我希望这次大家走进电影院,走进影厅的黑暗中,去看见屏幕上的光,有哭有笑地度过两个小时。

这部电影里的人物故事不会让你乏味地想看手机,你仿佛能在大屏幕别人的故事里看到自己,为他们流泪,更是为自己流泪,进而在余味中审视自己的人生。

我希望工导和任导两位导演进入院线的第一部作品能够立起来,给未来铺垫一种可能性,让好的影像,好的非虚构故事被更多人看到。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