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磊,“80后”钻井尖刀】尖刀

面对钻塔、头顶蓝天、手扶刹把,像铁人那样,跳进翻滚的泥浆,为了祖国的石油而奋不顾身,那才叫汉子,那才是人生      黄河钻井五公司40577队队长葛磊到济南参加山东省2011年度“青年榜样”的前一天,刚从钻井施工地下来,这是20多天来他第二次离开钻井现场。

大学毕业至今,葛磊依然会不时拿出教科书细细翻阅。

这位钻井队的高材生笑着说,书里的知识常读常新,有些内容上学时没能完全领会,得经常“复读”。

带领队伍紧跟技术发展前沿,实现了钻井的“三个第一”:打成油田第一口陆地五级分支井、在油田第一次尝试应用不分散低固相盐水钻井液体系、在胜利油区第一次应用空气钻井

这位年轻的80后带领的40577钻井队曾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中央企业学习型红旗班组标杆”、油田“基层建设十面红旗”、“科学钻井尖刀队”等称号。

葛磊说,“钻井队长的责任就是带领职工打井打得好、打得快、打得便宜,要在每一米进尺上要效益,每一个生产环节上挖潜力。

”他先后参与施工各类型井70余口,完成钻井进尺20万米,完成产值6.2亿元,创出10项油田乃至全国钻井史上的高指标、新纪录。

他创新实施的《全员进尺动态成本控制法》,将精细管理落实到生产施工的26个环节,也让钻井生产创出了高效益。

他带队施工的23口井,成本节约率都达到了8%以上。

40577队也被评为中国石化集团公司“金牌钻井队”。

龙年的春节,葛磊依旧是在油田施工现场度过的。

从2004年毕业至今,他还从未回家度过一次新年。

“我们的生产任务比较特别,越过年越忙,全年都没有周末与节假日的概念。

”这种特殊的工作节奏和环境对年轻人的磨炼是不言而喻的,刚到而立之年的葛磊有着比同龄人更沉稳的性格。

钻井一线的高材生   在黄河入海口处,被夕阳染成红色的海面上,有一条长长的人工道,它深入大海,连接起一个个人工岛屿。

岛上,一排排蓝色的抽油机傲然挺立,这里是胜利油田所有区块中运用新技术最多、最集中的地方。

黄河钻井总公司40577钻井队组建于1983年,主要承担胜利油田各类定向井、水平井、高难度复杂井的施工任务,是胜利油田石油钻井行业的一面旗帜。

2004年大学毕业时,葛磊曾面临多种选择,后来经过斟酌,他选择了钻井队,成了一名实习队员。

在他所学专业的毕业生中,他是第一个报名到钻井一线的。

野外恶劣的工作环境,繁重的体力劳动,每天十四五个小时的工作时间,使他平生第一次品味到钻井人的艰辛。

钻井队员住的房子仅有一个集装箱的大小,4个人住一个房间,有的还要住6个人,每个床位仅有80公分宽。

他们的住地离施工地点不超过100米,晚上睡觉时还能清楚地听到一台台大型机器作业时发出的巨大噪音。

钻井队的工作需要时刻高度集中注意力,不然,面对那些上百斤甚至上吨重的机器设备时,一不留神就可能对身体造成巨大伤害。

葛磊的一个手指上现在还能看到缝针后的痕迹,那是实习期间不小心被机器挤压的,当时手指上的肉被挤得翻了出来,骨头都露在外面,一共缝了6针。

参加工作第二年,葛磊就担任了井队技术员。

这年冬天,他所在的40666队在莱州湾地区施工,完井作业甩完钻具后,他们进行清罐作业。

那天的气温仅有零下十几摄氏度,循环罐区结冰严重,罐内泥浆冻的有半米多厚。

没有任何指令,葛磊盯着循环罐看了一会儿后,利落地跳入循环罐内,用榔头在厚厚的冰层上用力凿。

累得满头冒汗时,他就把棉工衣的内衬脱下来,接着干。

一个多小时后,他终于在冰层上凿开了洞。

大伙学着他的样子纷纷钻进循环罐,一天下来,循环罐全部清理完毕。

葛磊觉得面对钻塔、头顶蓝天、手扶刹把,像铁人那样,跳进翻滚的泥浆,为了祖国的石油而奋不顾身,那才叫汉子,那才是人生。

他曾在日记里写道,“有一种生活,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没有体会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

”      “硬骨头钻井队长   2008年,葛磊升任黄河钻井五公司40577队队长,上任后的第五天就发生了一件让他至今回忆起来仍心有余悸的事情。

这一天,葛磊代领40577钻井队搬上油田重点井辛斜12井施工

当钻遇高压油气层时,发生了严重的井涌。

葛磊果断命令立即关井,带领队伍一袋一袋地将泥浆药品加入循环罐。

25公斤的药品袋,别人扛一袋他扛两袋,一晚上带领职工加药品2000多袋。

当井下情况完全正常时,他累得瘫坐在地上。

此时的他已经整整28个小时没有合眼了。

为确保施工安全,预防随时会出现的意外险情,葛磊在井上坚守岗位十几天。

这期间,他的妻子生病,只有母亲陪妻子到医院做了手术。

在黄河钻井五公司40577队,有三个地方挂着同一幅照片。

照片上是2009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视察胜利油田时,与职工们的亲切合影。

探入大海2800米的地方,有一座人工小岛,胜利油田的职工叫它“垦东12”。

2009年10月18日下午5时25分,胡锦涛总书记来到垦东12平台看望一线工人,并与葛磊亲切交谈。

“转眼就过去两年多了,感觉是昨天。

葛磊说。

两年来,他们将总书记的关怀与嘱托化作动力,不断实现新的超越。

40577队工程一班被评为“中央企业红旗班组标杆”,而葛磊也被评为管理局劳动模范。

2010年,葛磊带队承钻辛14丛式井组,该井组井位高度密集,临近有30余口井的绕障防碰,井型复杂、井间距小,30余口井的套管在地下交织成一张“乱网”。

这些井井史都超过20年,井下资料不全,没有科学的防碰扫描预案可循,该井组因此成为该区块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

为打好辛14丛式井组,葛磊查阅资料,借来临井的测井曲线,到定向井公司请教专家,组织队上的骨干进行技术研究,并带领技术人员一起研究地层情况,分析三维地震构造。

经过四天三夜的努力,终于制订了破解“乱网”的防碰技术预案。

后来,经过20多次的实验,终于在施工中成功,一举攻克了既要与临近开发井绕障,又要与同井组井防碰的高难问题。

“当上了石油人,就要发扬石油人的‘硬骨头’精神,敢把困难踩脚下。

”这是葛磊最爱唱的一首歌――《石油工人硬骨头》,每当遇到困难,需要给自己鼓劲儿时,他就会哼起这首歌。

钻井工作一年四季都在不停运转,而项目一旦开始运转就不能中途暂停,这个周期一般需要三四十天。

“每个项目结束后,就要把机器设备拆卸下来,再拉到另外的施工地点组装,开始下一个项目的运作,每年要重复拆卸、组装的程序十多次。

”参加完颁奖典礼后,葛磊又不停歇地驾车赶回施工地,继续履行作为一名钻井队队长的职责……   责任编辑 张惠清。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