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习作批语的艺术

习作批改习作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是习作指导的继续与深化。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在作文批改中,有可批才批,无可批即不批,不一定眉批段批总批一应俱全。

批改不挑剔,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

”叶老先生道出了习作批改的基本原则。

因此,在习作批改中应该多批少改,改进批改语言,讲究批语艺术。

教师批语要建立在一种新型师生关系上,是教师学生站在同一水平的欣赏,是在与孩子共同感受生活,是心灵的交流、心灵的碰撞。

恰到好处的批语才会使学生的劳动成果得到充分肯定,使他们产生喜悦、自豪之情,更加努力写作,从而促进学生更好更快地长。

一、启发峥为批语,一般尽可能少出现“不错”“很好”之类笼统的判断式的语言,批语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无条件地服从教师权威性的肯定或否定,而是轻点细拨,巧妙引导,让师生摆在平等对话的位置上,创设民主的气氛,沟通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渠道,让学生乐于接受,以达到所期待的结果。

学生在写景物的作文时,教师的评语是:“你观察得真仔细!读你的作文老师心情十分愉快。

如果把你当时愉快心情也写上,是不是更佳?这种批语,富有启发性,也不失指导性,不仅让学生”知其然“,更”知所以然“。

学生改起作文,方向更明确,效果更明显。

这种批语所体现的启发性原则,被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称为”最高的教育原则“。

他有一个精彩的比喻:”不好的教师只给学生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使学生自己寻找真理。

在第一种情况下,运动是由上而下进行的;第二种情况下,运动是由下而上进行的。

前者学生从顶峰努力,努力走向基础;后者是学生从基础开始,学生站在基础上面,然后进到终点,升到顶峰。

“大文豪托尔斯泰直接强调:只有当人的智慧亲自进行了概括,或检查了概括,人才能对它有所理解。

”这些精辟的见解,很值得我们细细体会吗? 我们老师也可以发现,启发学生思考的批语,可以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使他们获得“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之学途乐趣。

所以,启发性的教学原则,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中,也应充分体现在习作批语中。

二、真情师生情感的沟通,是教学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习作批语实际是教师内心情感流露,对学生褒贬臧否,无不对学生心灵产生一种冲击。

尤其当学生写出真情实感时,他们希翼得到心灵上的呼应。

因此,教师批写批语,必须用上真情,注意语言的感情色彩,使学生深受感染,动情悟理。

如一位学生在《我的妈妈》一文中,写了自己家庭困难,爸爸又卧病在床,一家老小全靠妈妈一个。

面对逆境,妈妈咬紧牙关,硬是以瘦弱的身躯支撑着这个家。

全文描写生动,感情真挚,洋溢着孩子对母亲挚爱赞美之情。

读了此文,老师写下这样的批语:“读了你的文章,我内心极不平静,你的生活令人同情,你的妈妈令人钦佩。

都说母亲是伟大的,从你妈妈身上,我真正领悟了这句话的含义。

有这样一位坚强的好妈妈,还有什么逆境不可战胜!真诚祝福你一家早日摆脱贫困,走向幸福。

”这位学生读了这一批语,激动对老师说:“老师,谢谢你,你的话增强了我对生活的信心,我会加倍努力学习,报答妈妈养育之恩的。

”在这里,习作批语成了连接感情的纽带和桥梁,在老师和作者间建立了一种超越师生关系的友情,这种友情在学生中互相传阅时,又将感染其他学生

于是,老师付出的同时也在收获,在习作批改中与学生共享教与学的乐趣。

三、鼓励?焐?在学习中重要的心理特征是希望老师能发现自己的优点,并得到欣赏鼓励。

教师应用一种充满赞赏的眼光阅读每一篇习作,用极富激励性的语言唤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因此,写作文批语一定要多给些鼓励,要由衷为学生文章中的优点喝彩,哪怕只是一个句子用得形象,一个词语用得生动,一个标点用得准确,也要为其叫好,给予表扬,树立学生自信心,让他们不再感到手中笔的沉重,让他们时时有获得成功的喜悦,感觉始终有人关注他,这是因为“当学生对进步有了满意的感觉,他才会对求学发生内在的兴趣。

”(凯洛夫之语)我国古语“教子十过,不如扬其一长。

好的批语,虽是只言片语,但蕴含教师真诚的赞许,由衷的喜悦,相信学生读后一定会受到莫大的鼓舞,学生信心一定会倍增,教师给予孩子莫大的成功喜悦。

心理学认为:在每次成功的时刻,孩子总会发现新的自我,这将成为他努力向上的动力。

四、幽默?e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里的“乐”,乃指一种兴趣。

幽默正是兴趣的兴奋剂,疲倦的消融剂。

文明得体的幽默能逾越身心,激起爽朗的笑声。

习作批语中的幽默,是师生关系的粘合剂。

批改实践可以看出,一句幽默批语,不仅创造愉快的学习境界,而且会唤起轻松的学习情绪,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譬如一学生不能正确运用标点符号,一逗到底,老师写了这样的批语:“句号瞪着圆圆的眼睛,引号的眉毛挑了起来,感叹号哭起了鼻子:我的主人,你怎么忽视我在文中应有的位置呢?”这样的批语,诙谐中见师情,幽默中见力量,学生会在一笑中受到思想震动,认识不足,学到知识,这恐怕要比直说更引人深思吧!这正如一个德国学者所说:用幽默的方法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提出更能为人接受。

著名作家刘白羽说过,幽默是生活中的盐。

这句话既强调了幽默的重要性,也强调了幽默的广泛应用性。

那么,我们的习作批语中为什么不放点这种“盐”呢? 毕业论文网。

8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