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重探析北京市民政局副巡视员宋文星

北京市民政局副巡视员文星

(2017年8月23日)。

同志们:

经局党委批准,今天我们召开北京市民政标准化信息化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总结三年来全市民政标准化信息化工作,发布北京市民政“十三五”时期标准化信息化、科技工作3个发展规划,出台《北京市民政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十三五”中期首都民政信息化工作的意见》,部署“十三五”时期北京市民政标准化信息化工作任务。

下面,我受领导小组委托作大会工作报告。

一、三年工作回顾。

最近三年是首都民政围绕“四化”改革发展方向大踏步前进的三年,也是民政标准化信息化工作迈过探索期,进入全速发展的关键三年。在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区、各部门、各单位的支持配合下,全市民政标准化信息化工作紧密围绕民政核心工作业务发展需要,突出“观念创新、机制创新、服务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开拓思路、改进工作方法,以勇于改革、深化统筹为目标,以信息资源建设标准化试点示范和新技术应用等为突破口,着力提升民政管理规范化与服务精细化水平,加速推进传统民政向现代民政转型,有效发挥了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民政事业改革发展的创新引领、统筹监管、规范保障作用。

(一) 创新理念明确定位,优化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科学构建民政标准化信息化管理体系。

一是在工作理念和职责定位上,将标准化信息化作为推进民政事业改革发展的内在需求来认识,将行业标准、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工作力量优化整合的原动力来应用,将标准化信息化工作作为综合行政管理工作来定位;注重依托标准化信息化,打造新思维、创造新模式、拓展新渠道、解决新问题;坚决贯彻“统一、集中”的原则,强化总体发展规划与工作顶层设计的引领与规范作用,依照规划和顶层设计中确定的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全市“一盘棋”,统筹推进,保障首都民政事业转型发展。

二是在管理体制和机构建设方面,市局层面统筹组建民政标准化信息化和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领导小组在综合决策、统筹协调方面的职能;在局本级设立标准信息化处,统筹负责全局的信息化标准化、科技和信用体系建设4项工作,强化其作为行政管理部门在规划建设、资金统筹、项目管理等方面的核心管理职能,要求局属各部门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必须全部纳入局整体规划,在局标准信息化处的统筹管理下,按计划、分步骤实施。

三是在规划编制和制度落实层面,2016年,与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北京民政标准化建设的意见》,明确了未来几年北京民政标准化建设工作思路、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2016年底,完成“十三五”时期民政信息化标准化、科技3项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发布实施北京市民政信息化标准化和科技工作3项项目管理办法,规范立项、管理、实施、验收、运行保障等行为。制定发布《北京市民政系统政务信息资源管理办法》、《北京市民政局系统网站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北京市民政系统微信平台管理办法》,在信息安全领域,出台管理制度与规范60余个。各项规章制度的发布与落实,为贯彻工作理念、夯实工作机制打下了制度基础,有效保障了标准化信息化工作的规范、有序开展。

(二) 大力推进制标贯标和市区两级试点示范工作标准化民政工作运行中的基础支撑作用日益凸现。

一是积极推动民政领域各项标准的制订修订工作。2014年以来,市民政局从规划入手,以民生重点、难点、热点工作为切入点,共组织完成了《精神卫生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儿童社会工作服务指南》等5项行业标准和《北京市行政区划代码》、《社会福利机构安全管理规范》等13项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涉及养老服务、儿童福利、残疾人福利、婚姻登记、殡葬服务和行政区划等多个领域,有效提升了重点民生服务单位的服务质量和规范化程度,初步形成了具有首都特色的民政标准体系。

二是持续推进重点领域标准化试点示范与宣贯工作。2015年,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和殡仪服务中心分别以优异成绩通过国家级服务标准化试点考核验收;市第二社会福利院完成了新版标准体系的修订,完成服务通用基础标准7项,服务保障标准57项,服务提供标准25项,编制《工作手册》81项;八宝山革命公墓根据标准化试点工作要求,编制完成《标准化管理手册》等文件,形成了科室、部门、班组的标准化工作网络;充分发挥试点、示范单位的辐射引领作用,2016年,仅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就承担服务标准化经验交流、观摩等活动43次,接待内外宾2000人次;印制《贯标工作指导手册》,组织局属单位通过内部刊物、知识讲座、知识答卷、竞赛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宣贯活动,利用清明节、慈善宣传日、国际减灾日等时间节点,加大各业务领域标准宣贯力度,使民政系统干部职工及社会各界更好地了解、支持和参与民政标准化建设

三是发挥各区优势,开展基层标准化服务工作。东城区作为全国唯一的城市居家养老标准化建设试点单位,建立了5大类20个方面的标准体系,完成了《养老服务管理规范》等16个标准的编制工作;海淀区北下关街道深化社区居家养老标准化试点建设,采用国家标准15项,行业标准1项,制定企业标准34项;丰台区民政局开展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养老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工作,制定了《居家养老服务场所及服务设施规范》等8个标准;延庆区民政推进农村地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创新,开展慈善“1+1” 关爱空巢助老项目,通过试点先行、逐步推进的方式,探索标准化服务流程。

(三) 以“数字民政”工程为核心,统筹建设、开放共享,信息化助力民政服务与监管体制改革亮点纷呈。

一是强调信息化项目的统筹建设与集中管理。在工作中,以“总体规划、顶层设计”为统领,按照“七大中心”的总体框架,依托“数字民政”整体工程,在社会组织、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养老、婚姻登记、双拥优抚、殡葬管理等核心业务领域,有序推进,分步实施,建立起一整套相对完备的业务信息化支撑保障体系;在综合业务监管、协同办公领域,完善了综合办公、计划财务、组织人事、监察审计等综合业务办公平台,新建预算管理、项目监管、资金统发监管、绩效考核、干部选拔任用、移动办公等关键信息系统。

3年来,依据《项目管理办法》,信息化管理部门共接收并审查局属各部门提交的信息化预算项目130余个,审定其中80个,涉及资金6200万元。截至2016年底,共建成各类信息平台及应用系统43套;建设民政对象、专项业务数据库20余个,汇聚各类数据信息超过2亿条;对外提供公共服务的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微信公众号等共15个;全市民政各项工作信息化覆盖率、完善程度达到85%,专线网络覆盖率达到100%。对于涉及全局工作的信息系统,统一由局信息中心进行集中建设、集中管理、集中运维,大幅提高了全市民政系统整体的运行监管能力,促进了民政内部业务的有序协同开展。

二是以数据资源统一建设为抓手,推进民政各项工作管理智能化。3年来,依托市政府部门间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与平台,与民政部,市公安局、住建委、卫计委、质监局、高法、检察院、国税地税、商业银行、市政交通一卡通等20余家部委办局和社会单位开展数据资源双向共享;以统一建设民政数据资源服务中心为枢纽,打通不同系统的业务运行数据,建立统一的民政服务对象人口、法人与空间地理数据库、数据资源检索分析与辅助决策平台业务运行监测监管平台;使分散的、抽象的数据信息,按照不同的业务需求展示出来,让各级领导与工作人员随时掌握业务运行动态数据,充分发挥数据资源的应用效能。实现了跨部门、跨领域的业务联动与协同办公,为全国婚姻登记联网、市人口和法人库建设、养老助残“券变卡”工程、住建委购房资格核验、市信用信息平台建设、“三证合一”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和居民经济状况核对等一系列政府重点工作提供了技术保障。

三是以信息化应用为突破口,推动传统民政工作模式转型,助力民政服务管理体制改革创新。2015年,依托全市统筹建设的婚姻登记系统,实现打破户籍地、跨区域办理婚姻登记;实现社会组织许可、涉外收养登记、养老机构设立许可等19项行政许可与审批事项一站式办理;2016年,建成民政资金统发监管平台,加强资金监管,搭建全市民政资金内部风险防范监管体系;借助移动互联网,打造基于移动办公的全市民政综合办公平台;借力微信、微博、APP等新媒体,拓展民政公共服务能力;引入物联网技术,发放“民政一卡通”,实现民政对象“一卡在手、保障无忧”;应用移动终端、北斗通信等新技术,提升基层民政主动服务能力;引入电子签章、数字签名,推动社会组织年检工作的全程“无纸化”;应用“大数据”技术,建设民政信用信息平台推进个人信用体系和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促进政府管理模式创新。

二、当前面临的形势与存在的问题。

总结过去三年工作,北京民政系统的标准化信息化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展望未来,我们必须分析新形势,形成新认识,拓展新思路,拿出新举措。

在中央层面,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标准化信息化工作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大会的贺信中指出,中国将积极实施标准化战略,以标准助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李克强总理在国际标准化组织大会上指出,标准化的广度和深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在2016年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信息是国家治理的重要依据,要发挥其在这个进程中的重要作用。3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在实施国家标准化战略,推进标准化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与“放管服”改革、实施国家“大数据”“互联网+”战略驱动创新发展、建设社会信用体系、诚信体系,大力开展人口、法人信用信息归集工作等方面,颁布出台了大量的实施纲要、指导意见和行动计划,为实施国家标准化信息化战略规划了宏伟蓝图,为相关工作的开展制定了详细的计划书和时间表。

在我市层面,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两项工作推进。关于标准化工作,蔡奇书记要求,北京市要坚持质量工作科技创新,坚持以标准建设为引领,狠抓质量安全监管执法,补齐质量短板,打造北京质量和标准品牌,运用市场机制促进质量提升,推动形成质量工作全社会共治的良好局面。在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中,他指出要“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方便”。为了深入贯彻国家层面战略指导精神,我市结合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首都“四个中心”建设、城市副中心建设等大背景,积极应对国家各项工作要求,针对每一个业务领域提出了更为详尽,内容更为贴近北京实际的实施意见。

民政层面,我局标准化信息化工作在取得较大进展的同时,还面临着不少困难与问题,存在着一些明显短板。标准化工作方面:2016年,市局发布实施《关于加快北京民政标准化建设的意见》后,我市民政标准化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全市民政整体上重视并谋划标准化工作氛围初步形成,在重点领域,特别是养老、社会福利、殡葬行业的试点示范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标准助力民政事业制度化规范化的作用日益凸显。但同时应该看到,目前我市民政工作标准体系还不够完善,各类标准的供给量不足,标准化覆盖率不高;标准化工作发展不平衡,大多集中在养老、福利、殡葬等领域,其它领域略显滞后,标准化的意识、理念在一些业务领导的心目中还不够强,部门中从事标准化工作的专业人才普遍不足;基层民政单位标准化工作还有待提高,不同地区之间标准实施层次不统一,标准执行及检查评估力度不够;社会力量的参与程度不高,尤其是民政领域的一些行业组织,在团体标准的创制方面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业务指导处室对他们的要求和指导力度也明显不够。

信息化工作方面:几年来,尽管我们着力加大了信息化建设推进力度和统筹力度,财政资金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也在逐年加大,信息系统的业务覆盖率、专网联通率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走在了全国民政行业的前列。但必须看到,和全市其他政府部门相比,我们的建设进度还是较慢,信息化工作统筹力度还是不够,建设分散化、应用条块化、服务碎片化等情况还较为普遍;信息化建设的整体合力还没有充分发挥,不同业务的内在关系和联动效应还没有充分展示,信息化的整体应用效能不高;信息系统对业务工作,特别是基层业务工作运行的监管力度还不够,对民政资金的使用与管理还存在漏洞,有待进一步加强;对已建信息系统的应用不够深入,与实体业务的融合度不高,数据不准、更新不及时、实际工作开展与系统应用“两张皮”等现象仍有发生;信息化建设发展环境仍有待优化,基层工作意识有待加强,尚未形成相对完备的专业人才队伍。

标准化信息化是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和手段。3年来,我市民政标准化信息化工作民政事业改革发展相生相伴,有力助推了民政业务领域的改革创新。随着民政改革进入关键期与深水区,标准化信息化的作用也日益凸现,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如何消除传统工作理念的掣肘、突破旧有体制机制的阻碍,更有力地推进北京民政事业从传统民政向现代民政的战略转型,是民政标准化信息化下一步力求解决的关键问题。

三、十三五时期重点工作安排。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做好标准化信息化工作对全面推进首都民政事业改革发展意义重大。全市民政部门要牢固树立“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坚决按照市委市政府、局党委的决策部署,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线,以促改革、谋发展、保安全、提绩效为目标,进一步发挥标准化信息化的基础保障和创新引领作用,为全市民政事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坚强支撑。

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 标准化工作

一是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北京市民政事业标准化多元共治的工作机制。在首标委的管理框架下,由局标准信息化处牵头,组建北京市民政标准化专业委员会,将民政领域地方标准的创制与实施工作纳入统一管理;健全民政与质监、财政,以及市标准化协会等相互配合、共同推进的多元共治标准化工作机制;畅通社会参与,通过政策导向、经费扶持、购买服务等途径,引导和鼓励工作基础较好、有积极性的地区和民政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社区服务机构开展地方标准或内部标准研制,形成政府与社会、市场的良性互动,共同推进民政标准化建设的新格局;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快地方标准制定实施,提高地方标准体系建设的效率和效益;邀请社会第三方机构开展标准应用的评估评价,提高民政事业管理的公开性与透明度。

二是构建覆盖全民政领域的标准体系,加强地方标准创制,积极推动地方标准向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的上升转化。研究、完善北京市民政领域标准框架体系,按业务构建民政管理服务标准体系,使标准资源涵盖全部民政重点工作领域;加快推进养老服务、儿童福利、残疾人福利、社区服务、救助管理、救灾物资储备、军休服务、婚姻及殡葬服务业务的基本规范、监督评价、分类管理标准体系建设;在市局本级设立标准化工作专项资金,鼓励民政业务部门、基层服务单位、相关社会组织与研究机构,根据当前民政发展的需要,从多角度多元化开展地方标准、企业标准服务规范的创制与研究工作;将团体标准制订修订纳入福彩公益金资助社会组织开展公益项目目录,并予以优先支持,鼓励行业社会组织,特别是民政工作领域的行业类社会组织开展团体标准创制,加强行业规范化管理力度;积极参与民政部国家标准研制,推动北京市标准上升或转化为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做好地方标准与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的配套衔接。

三是拓展民政标准应用范围,积极参与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试点示范,开展管理体系认证与标准实施评估。在现有的工作基础上,全面提升标准的执行率,使国家、行业强制性标准民政领域的执行率达到100%;鼓励基础较好的地区与单位率先在民政领域采用新出台的推荐性标准,积极参与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在我市的试点示范工作,及时总结和推广标准实施成果,扩大民政标准的社会影响力;全面总结福利系统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经验,按照政府主导、第三方认证、分级管理的原则,推动对我市民政领域有关组织和机构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等进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编写民政机构的标准化管理工作手册,确定工作职权、规范业务流程、明确工作岗位及其职责和权限,使操作方便易行,逐步提高内部管理的规范性与透明度;建立标准实施评估监督机制,将群众满意度纳入评估指标体系,通过质量检测、专家评估、现场检查等方式,定期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主要设施的标准执行情况开展评估,促进标准实施与服务质量同步提升。

(二) 信息化工作

一是以“智慧民政”为理念,变业务驱动为数据驱动,带动民政信息化工作转型发展。在北京民政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我们首次提出了全面建设“智慧民政”的核心理念,这标志着在新形势下,我市民政信息化工作思路上、发展模式上、推进方式上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十三五”时期,我市民政部门的信息化工作将把以“大数据”应用为基础的民政数据资源建设作为整体工作的核心。在工作中,把各类民政“数据”作为“资产”来看待和管理,要求民政全部的内部业务管理系统、对外服务系统依托统一的信息资源平台、数据中心进行建设和改造;开放民政自身信息资源,加强横向合作,最大限度地扩充自身信息资源的体量,深化对数据资源应用领域的研发,发掘盘活数据自身潜能;从整体建设模式上,将以往 “支撑保障业务办理”为导向的纵向建设理念,全面转化为以“数据汇集与应用”为导向的横向建设模式。通过由“业务驱动”向“数据驱动”的理念转型,实现北京民政信息化从“数字民政”到“智慧民政”的跨越式发展。

二是以民政信息化统筹管理为抓手,加大项目审核审查与监管力度,做到全市一盘棋。在市局层面,充分发挥信息化领导小组在规划、顶层设计和重大信息化项目建设方面的领导权与决策权。协调、带动市区两级民政部门在我市建设“四个中心”的大背景下,在城乡一体化统筹推进的大趋势下,在提高民政对象获得感和促进管理效能提升的总体要求下,破除体制壁垒,积极推进全市民政信息化的一体化建设;在项目审查管理方面,持续加大统筹力度,坚决杜绝小散乱和重复建设,集中有限资源办大事,重点支持跨业务领域整合建设项目、数据资源综合应用项目;鼓励区级民政部门和基层单位,应用信息化手段,突破传统工作机制,大胆创新,先行先试,积极推进优秀试点成果在全市范围内的复制与转化;在项目实施的过程监管方面,引入第三方监管单位,建立完善项目运行全流程监管与评估评价机制,确保信息化项目的稳定、合规、安全实施。各区民政部门、局属各部门和各单位要认清形势、放下包袱,在全市民政“一盘棋”的总体框架下,积极创新、主动作为,推动信息化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统筹推进和协同发展。

三是以“智慧民政”工程为核心,搭建民政“一体化”信息管理服务平台。今年,市民政局将全面启动“智慧民政”一期工程建设,工程将以强化“民政数据服务中心”建设为核心,以民政人口、法人、统计、空间地理四大数据库为基础,以数据核查比对平台、共享交换平台业务协同平台、决策支撑平台、电子档案平台为应用,面向民政系统内部、相关政府部门、社会公众、研究部门、社会及商业部门,提供多角度、全方位的民政数据服务;依托数据中心,建设民政业务运行监管中心、民政信用信息归集与应用中心两个横向综合业务管理平台,实现其与养老与社会福利、社会组织监管、社会救助综合帮扶、社会事务管理等纵向业务管理平台的数据对接与工作协同,通过横向整合、上下联动,打造北京市民政业务监管与公共服务“一体化”综合信息平台;今明两年,市局还会下大力气,对原有的养老与社会福利平台、社会组织监管平台、社会救助综合帮扶平台、社区与基层政权建设管理平台、军休工作信息管理平台进行重新规划与整合改造,各区民政部门、局属各部门和各单位要统一思想,积极支持配合整体工程的实施。

四是以“互联网+”发展理念为引领,改造传统民政工作模式,提高管理服务效能,构建新型民政公共服务体系。“十三五”时期,民政部门将按照“互联网+”理念,对传统民政工作模式和服务方式进行全面转型升级。在工作运行方面要全面完成从传统办公模式向移动化、无纸化的现代办公模式的转型。依托移动互联网,应用智能手机、移动终端、物联网,打通管理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在事务受理、走访核查、工作审批、业务监管、执法监察等环节全面实现工作的“移动化”、“无纸化”,对业务办理和审核环节的证明材料全面实施电子归档和数字签章,大幅提高基层民政信息化装备水平和科技应用水平,提升管理效能。在公共服务模式方面积极探索,在重点为民服务领域全面推行业务工作的跨区协办和全城通办。依托全市“一体化”的业务受理、工作办理平台民政服务“一卡通”系统,在养老、社救、优抚等领域,实现待遇申请、资格审查、发证办卡、资金发放等环节的同城办理,充分利用数据中心的数据归集能力,降低群众提交证明材料的数量和难度,最大限度地提升服务对象的便利性,提高服务满意度。应用互联网思维积极拓宽为民服务渠道,摆脱自我建设、自我发展的旧观念,加强与新兴互联网企业—“百度、腾讯、阿里、携程等”的合作,利用它们强大的服务网络和广大的用户群,宣传民政服务民政,将“互联网+养老”、“互联网+救助”、“互联网+社区服务”、“互联网+社会治理”、“互联网+社会组织”等,打造成民政公共服务品牌,将民政的公共服务推向公众、推向前端,使我们的服务窗口、服务触角通过互联网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为服务对象提供基于互联网的全流程、可定制服务,彻底改变传统民政服务的面貌和形象。

五是以推动民政事业社会化、产业化为目标,积极引导以信息化为支撑的“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民政服务的融合发展。“十三五”时期,民政传统行业,如社会福利机构、殡仪服务机构、社会福利企业等传统业态,在改革过程中面临着从传统服务模式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发展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北京作为全国资本汇聚中心,电子商务、信息资源企业与人才汇集中心的优势,鼓励加载在传统民政事业之上的信息服务业态的发展,并扶持其对“京津冀”周边的功能辐射和业务拓展,将其作为下一步信息化支撑首都民政事业改革、发展、创新的一个重要方向。

为了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市民政系统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加强统筹指导,市局专门印发了《北京市民政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十三五”中期首都民政信息化工作的意见》,以及相关的《问题说明》,并作为会议材料下发,大家会后要认真研读,按照《意见》的要求积极推进下一步工作。年底前,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市局还将研究出台《北京市民政局关于推进“互联网+民政公共服务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快北京民政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以及《北京市民政标准化三年行动计划》3个指导性文件,将标准化信息化、科技与信用体系建设4项工作形成有机的整体,加快统筹推进的步伐。

同志们,当前的民政工作已经处于党和政府加强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舞台的中央,民政的体制机制、实现方式、服务供给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民政转型发展,是我们这一代民政人承担的历史使命和光荣责任,也为民政标准化信息化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工作契机。我们要进一步增强首善意识,坚持首善标准,全面提升民政工作标准化信息化水平,为首都民政的改革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更为坚强的支撑,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新需求和新期待,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