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前景预测

中国经济前景预测

预测中国经济将明显减速还为时过早。

从近期数据来看,中国经济再度出现了投资加速的迹象。今年前4个月,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到25%。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似乎有着天然的“投资基因”,这不仅推动了经济增长,也意味着消费等其他经济增长因素被逐步“挤出”。

从人民币市场利率来看,反映人民币市场流动性的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水平一直较为平稳,这从某种程度上表明市场并不“差钱”。而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的社会融资总额超过了4万亿元的水平,并可能在全年达到14万亿的水平。这个水平与去年相当,反映出全社会的融资水平仍然处于高位,实体经济仍然获得了稳定的“输血”,只不过很多社会融资并非通过传统信贷模式产生。

此外,中国企业的存货数量确实出现了明显增长。但库存出现上升,经济学里有不同的解释。一方面,库存周期出现明显上升,可能意味着销售已明显下滑,造成产品积压。另一方面,通胀将推高各项产品的未来价格,提前生产将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并在未来获得较为可观的收益。

综上所述,预测中国经济将明显减速还为时过早。

摘自FT中文网)。

放缓是大概率 硬着陆是小概率。

20世纪90年代,电力消费平均低于8%。如果经济效率能够提高,甚至8%的电力消费都可以带来10%的GDP增长率。在过去的八年间,电力消费以13%的速度增长。在当前水平上的进一步放缓不应当被视为是令人担忧的。

虽然出口在数量上不会像以前那么增长,但是价格提升将是一个好消息。这将有助于工资的增长,从而刺激消费。还没有哪个国家在制造业上能与中国抗衡。因此,这给了中国时间来处理通胀问题。如果由于价格上涨造成出口下降,中国就必须被迫迅速压低通胀,这很可能将造成经济硬着陆

虽然房地产业状况不佳,地方政府支出增长缓慢,消费、基础设施和出口仍将继续保持增长。现在对于中央政府来说是紧缩房地产市场的一个大好时机,硬着陆风险相对低。尽管增长可能会低得令人担忧,但从未来的标准来看,这是件好事。

中国正在经历一场巨大的房地产泡沫。调整只是一个时间问题,现在调整优于以后再调整。不论是因为通胀还是经济复苏,美联储将把利率提高到5%以上,具体时间还不确定,可能会在2012年下半年开始。当这一切发生时,美元可能会反弹,中国境内的大量热钱将会撤离,房地产崩盘将会随之而来。对中国来说,这样的突然调整将会是一件极为糟糕的事情。15年前,东南亚没有进行调整,因为疲软的美元不断注入流动性,从而维持了房地产泡沫。当美元形势扭转,整个地区也就土崩瓦解了。

因此,未来经济放缓是个大概率事件,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规避硬着陆风险

摘自《新世纪》)。

“缓慢”增长是必然趋势。

劳动力、土地、资源和环境尚未充分利用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在未来十年试图维持过去的快速增长将是十分危险的。

30年前,中国经济还尚未充分利用。国有企业的劳动力工作量很小,自然资源,主要是能源部门,尚未开发。中国实质上低估了这些要素的价格以增加在国际市场份额。装满水杯的过程正是快速增长的原因。

现在杯子已经装满了。在很多领域,中国是在向未来借资源来补贴今天的生产。比如,环境将需要花费甚至超过中国外汇储备总额的巨额资金来进行保护。

中国劳动力市场正在面对蓝领工人短缺、大学毕业生过剩的问题。推动增长无法解决这一问题,反而只会增加对蓝领工人的需求,这是增长的本质造成的。

未来增长将主要取决于生产力(全要素生产率),其次取决于资本深化。中国年均全要素生产率大约为4%至5%。维持这一速度将是非常困难的,因为简单学习已经结束了。但是,由于各种结构性问题,中国经济效率仍然较为低下。改革可以提高效率。把这两点结合起来,4%至5%的速度仍然是可能的。

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规模庞大,但是已经快接近尾声了。到2020年,中国增长可能会从现在的接近10%降低到5%。如果质量较高,5%也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增长率。

最后,经济放缓仍然可以使中国在2020到2022年间成长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如果通胀率为5%,2020年中国的名义GDP仍将是现在的三倍,基本相当于美国的GDP总量。

摘自《新世纪》)。

中国经济能够实现软着陆。

中国经济在2011年的主要风险通胀,而不太担心增长大幅滑坡。如果中国能避免物价扶摇攀升的势头,把通胀控制在4%—5%左右,落于温和的通胀区间,是可以接受的。温和的通胀将大大减少紧缩政策变本加厉的风险,为经济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和企业盈利提供有利的环境。

事实上,增长放慢是反通胀的必须成本,双位数的经济增长率是人为刺激的结果,是不健康的,也是不可持续的。

股指的持续下泻提醒人们必须关注经济中的下行风险,但中国经济究竟会不会“硬着陆”?

事实上,“硬着陆”与2009年大规模财政信贷刺激后的通胀不同,并不具有必然性。央行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比率,甚至人民币汇率升值等紧缩举措,将为曾吃了大量“激素”而过热的中国经济适当降温,但不会导致“硬着陆”。真正可能导致经济大起大落、矫枉过正的风险来自于非间接货币调控的紧缩政策,比如行政限购令、价格管制和刚性信贷指标等等。这些计划经济时代的工具,无疑增加了反通胀政策的执行风险,并会产生一系列后遗症。

特别指出的是,信贷额度与价格行政管制,显著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与信贷成本。毛利润率的下滑,已经挫伤了企业雇员的意愿,中国的劳工市场会趋恶化。再加上食品价格的上升,低收入家庭生活困难和收入不平等问题将更加突出。

总体上,预计中国经济能够实现“软着陆”。

摘自财新网)。

中国经济硬着陆可能性较大。

资产负债表:隐藏大量“隐形债务”。

目前负债计入预算的只有中央财政中的国债。地方政府债务尚未计入预算管理体制,在中国的资产负债表上,地方债务处于隐身状态,没有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

这些“隐形”的债务大约有多少?据测算,若仅仅将中央代地方发行的4000亿元地方政府债券、7.66万亿元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信贷,以及中央政府2010年的债务限额这三大项加总,2010年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债务总额就超过了15万亿元,占2010年8.3万亿元全国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183%。即便考虑政府基金收入等,中央和地方政府整体债务率也将超过100%,已达到“债务风险较高”的程度,远远超过了负债警戒线。

损益表:非主营业务收入占“大头”。

中国比做一家大公司,打开损益表,近年来每年营业收入都在增加。但事实是,结构失衡严重。具体表现在主营业务和非主营业务增长不匹配,主营业务(税与非税收入)增加,但非主营业务(土地出让金)增长得更快。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2.9万亿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65.9%。

问题还不止于此,进一步细分主营业务则可以看出燃眉之急。主要表现在附加值高的业务不多,比如中国的传统制造业,有很多业务是平进平出的,从会计学来说,其仅仅只能覆盖变动成,不能覆盖固定成本。

同时,现在的地方政府基本是一次性确认所有土地收入,违反了收入确认的稳健原则。

从成本费用角度看,显然不只三公消费那么简单,中国的运营成本被大大低估,如自身资源价格被低估,比如极低的工人工资,被污染的环境,不完善的卫生、社保、医疗、教育体系,这些成本其实应该更大,但现在没有支付出去,可是,没有来的总会来,没有付的账总要支付。

现金流量表:靠筹资累积的现金流。

中国”这家公司的现金流量主要是依赖中国众多企业的良好表现,有源源不断的税收,如果中国众多的企业经营产生的现金流充沛,那么“中国”这家公司也就充沛,小河丰盈大河满。

但根据对中国上市公司的统计,大概有55%的上市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负数,而中国的上市公司基本算是国内比较好的公司了,由此推而广之,就公司的整体经营活动现金流而言,情况显然不容乐观。

中国目前能够筹集到较多资金,但三大筹资通道存在很大风险,任何一个预期落空都将是致命的。在储蓄方面,由于负利率已经让存款流出银行体系,出现了存款荒,另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人口总数达到13.7亿,预计到2040年前后,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人的峰值,占届时总人口的31%左右,届时存款使用将到达高峰;在外汇方面,境外资本在国内产生利润留存并没有被结算出去,一旦结算,目前3万亿的外汇储备也就所剩无几。特别是一旦人民币升值预期终结,境外资本撤离可能会引发较为严重的现金流问题。

综合以上数据,中国经济是否存在硬着陆风险,答案是肯定的,且有较大的可能性。

摘自FT中文网)。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