鲅鱼圈乡村旅游发展制约因素研究绪论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题目】鲅鱼圈地区农村旅游建设问题探讨【第一章】 鲅鱼圈乡村旅游发展制约因素研究绪论【第二章】乡村旅游发展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第三章】国内外发展乡村旅游的经验借鉴及启示【第四章】鲅鱼圈农村旅游发展现状及优势【第五章】鲅鱼圈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成因【第六章】鲅鱼圈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战略及对策建议【结论/参考文献】鲅鱼圈地区旅游发展路径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1 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层次不断提升,在追求物质文化层面的消费同时更加注重精神文化层面的消费,乡村旅游作为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旅游产业,是城市居民进行乡村文化体验以及农事活动体验,享受工作之余乡村田园风光的一种集休闲,旅游,参观,观光,学习,疗养以及体验为一体的旅游活动,对于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改善旅游地农民生活水平以及收入水平等具有一定的积极和助力作用,而且随着近年来国家对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视,乡村旅游发展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契机,特别是 2015 年一号文件中提出要不断推进农村一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这对于发展乡村旅游业来说具有指导意义,而乡村旅游发展更是进一步带动了地区经济发展。随着乡村旅游的深化发展,其发展的类型逐渐多样,发展模式各具乡土特色,逐渐在国民经济比重中占据重要位置,对于创造地区经济效益打造地区产业品牌起到了助力。社科院魏小安研究员认为我国乡村旅游目前主要有农家乐,农业观光科技园区,农业新村以及特色农村村落开发等形式,而通过这些形式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无疑对于经济发展尤其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营口市鲅鱼圈地区,又名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渤海辽东湾东北岸。

1984 年 5 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营口市鲅鱼圈地区,距市区 67 公里,面积 268平方千米,2012 年常驻人口 43.1 万;2012 年国内生产总值达 600 亿,公共预算财政收入 50 亿元,各项指标增幅居营口市及辽东湾经济区首位。在自然条件上,鲅鱼圈地区依山傍水,海阔水深,气候宜人,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自然环境;鲅鱼圈地区有较为广阔的海岸线,海滨浴场以及海上项目较多。特别是鲅鱼圈地区已形成了以海滨温泉体验游乐相关的产业集聚区 .中国营口国际海滨温泉旅游节的举办提高了鲅鱼圈地区以温泉旅游资源和项目为代表的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与壮大,并先后被评为全国最佳旅游资源城市和全国十大温泉养生基地。2013 年,旅游的人数达684万人次,海滨浴场,黄金海岸,温泉养生体验以及自然风光观光,农家大院民宿和采摘等项目成为鲅鱼圈地区乡村旅游的招牌,不断推动着鲅鱼圈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鲅鱼圈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随之而来的是对精神消费的追求越来越高。鲅鱼圈开发区还注重对旅游资源的整合利用,不断增加旅游产品,丰富旅游内涵,让旅游产品穿成串、连成片、有品位。并根据当地的旅游资源情况,开发建设了三条黄金旅游带。旅游业的发展助推了鲅鱼圈经济发展,2013 年鲅鱼圈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入区内的亿元投资项目有 97个,对于该区乡村旅游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014 年鲅鱼圈地区旅游业占整个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14.35%.

在这一背景之下,对鲅鱼圈地区乡村旅游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提高鲅鱼圈地区乡村旅游发展,解决乡村旅游发展的困境以及存在问题,实现鲅鱼圈地区乡村旅游产业的全面协调发展具有实践和理论意义。通过鲅鱼圈地区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鲅鱼圈地区乡村旅游经济发展质量以及服务能力都得到有效的改进和完善,鲅鱼圈温泉,沟域,滨海等特色旅游资源和旅游文化等得到有效开发和宣传,也成为了鲅鱼圈地区的一个名片,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在鲅鱼圈地区乡村旅游不断进步和取得喜人成果的同时,其乡村规划也存在着诸如与上位规划的衔接不足,沟域经济发展欠佳,土地浪费比较严重,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品牌意识单薄以及缺乏统筹规划等一系列问题。本文将以鲅鱼圈为例,着重提出解决其乡村旅游背景下的乡村规划面临的相关问题。为此,本文通过系统研究,引导鲅鱼圈牢固树立乡村旅游发展理念,始终把旅游作为鲅鱼圈的战略性产业和转型升级的引领性产业来抓,并提出鲅鱼圈乡村旅游发展的战略思路及对策建议,进而努力促进鲅鱼圈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发展,真正带动当地农民群众依托乡村旅游优势实现农民增收,改善农村生活生产状况。

1.1.2 选题目的。

由于我国的乡村旅游较之国外地区起步晚,发展时间有限,因此与国外地区相比,我国乡村旅游仍人处于底层阶段,发展质量和效果都与发达国家有不小差距,因此,如何进行乡村旅游产品的创新、旅游设施的改造和升级、以及提高旅游乡村旅游内容的吸引力等对于带动地区经济发展,使乡村旅游走一条健康,有序,快速发展的道路等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研究目的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是,通过本课题研究,可以为鲅鱼圈乡村旅游现实发展提供参考,也符合鲅鱼圈旅游战略规划。鲅鱼圈在 2010 年制定的《鲅鱼圈地区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中明确提出要依托独特的旅游环境资源优势,将旅游业作为鲅鱼圈产业发展的主导产业,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步伐,充分发挥旅游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柱支撑作用,努力把鲅鱼圈打造成为辽东湾地区旅游优秀目的地,建设成为中国北方亚龙湾.因此,本文旨在通过鲅鱼圈乡村旅游发展进行研究,分析鲅鱼圈乡村旅游发展存在问题,为鲅鱼圈乡村旅游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二是,通过本课题研究,较为全面的总结国内外发达国家和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经验及特点,结合这些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分析和探索适合鲅鱼圈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可行道路,并且加强对乡村旅游资源范围、特点、分类、开发利用、发展形式等问题研究,将有利于乡村旅游发展

1.1.3 选题意义。

本文通过鲅鱼圈地区乡村旅游发展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中提出鲅鱼圈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存在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这对于鲅鱼圈地区乡村旅游发展以及对其他学者进行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和理论参考价值。因而,本文的研究意义有了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在理论研究意义层面,随着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旅游行业的新业态在鲅鱼圈地区部门经济中占有一定位置,对于推动鲅鱼圈地区经济的高级化发展也有巨大作用。而且乡村旅游发展对于激发鲅鱼圈地区农村经济活力,聚集农村资源,吸引人才技术资本等资源回流,拓宽地区经济发展道路,提高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等具有重要作用。通过鲅鱼圈地区乡村旅游研究有助于我们能更好的把握鲅鱼圈地区乡村旅游的现实情况,对于鲅鱼圈地区乡村旅游发展问题及其成因也能有一个较为准确的把握。通过研究也可以针对鲅鱼圈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出发展乡村旅游的战略以及对策措施,更好的指导鲅鱼圈地区乡村旅游业的又快又好发展,提高鲅鱼圈地区旅游城市的影响力,也对其他学者进行乡村旅游问题研究提供一个实例参考。

其次,在现实意义的研究层面,鲅鱼圈自然条件良好,在乡村旅游发展上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望儿山自然风光、温泉浴等温泉旅游,仙人岛、青龙山森林公园等以其自身的独特魅力吸引了大批的游客前来参观、旅游、休闲。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对于推动鲅鱼圈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提高关联产业部门经济产值以及为游客提供良好的乡村旅游设施等都具有现实意义。伴随着鲅鱼圈地区乡村旅游业的递进式发展乡村旅游业在地区经济中的地位越发明显,2012年鲅鱼圈接待国内外游客 1015 万人次,旅游总收入 84.6 亿元,对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通过鲅鱼圈乡村旅游进行研究,分析其乡村旅游的存在问题及成因,进而改善乡村旅游环境基础设施,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完善乡村旅游项目类型和产品设计,提升乡村旅游体验度,对于促进和提高鲅鱼圈地区乡村旅游地位,打造地区旅游形象,提升鲅鱼圈乡村旅游经济生态价值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因而,通过研究鲅鱼圈地区乡村旅游发展问题,找到鲅鱼圈地区乡村旅游发展进程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和困境,对于积极探索今后鲅鱼圈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战略以及发展规划,提高鲅鱼圈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乡村旅游对于地区经济发展以及提高地区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激活农村经济与市场,完善农业的功能性等方面起到了传导作用,通过发展乡村旅游,进一步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随着各国对乡村旅游的重视,各类乡村旅游形式以及产品逐渐涌现,乡村旅游发展步伐较快。因此,国外学者对乡村旅游研究起步早,研究也较为的系统、广泛。

对于乡村旅游概念及内涵等相关方面的探讨,Dernoi(1983)研究认为乡村旅游发展离不开农村土地,通过二者的相互联系和互动实现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从而引导城市居民去农村地区进行农事体验,参观田园风景以及其他乡村旅游项目,这不仅能够推动地区经济发展,还能为当地农民提高收入,促进就业,实现农村经济社会文化与城市之间的融合,是一种地域性较强的旅游活动。Lane(1994)则基于他的研究认为乡村旅游是一种在乡村地区发生的,以乡村资源和风光文化习俗等具有一定乡村性特征规模的乡村自然景观以及特色各异的村落文化和自然风光为形式的,由乡村居民管理和服务的吸引其他地区居民尤其是城镇居民参观体验的一种活动,而且在他的研究中还指出农业旅游也是乡村旅游的表现形式。

有关乡村旅游的的作用和意义等方面的理论研究,Plog(1991)通过研究认为乡村旅游与人们生活之间的联系逐渐密切,密不可分,通过乡村旅游人们可以得到精神层面的满足以及乡村旅游带来的享受和体验感,但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应该防止过渡的商业化开发以及资源开发,尽可能保护旅游地的资源与环境承载力,保持游客对旅游地的新鲜度。leischer Pizam (1997)结合相关研究认为,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的动力因素是保持和推动旅游乡村旅游进行碰撞、竞争以及可持续发和及自我调整的主要因素。一则,由于旅游地农业发展较慢,提供收入的能力不断弱化,导致开发商以及当地农民需要利用土地进行多元化经营,这其中就包括乡村旅游相关项目,再则,对旅游的需求逐渐增加导致乡村旅游向多样化发展,主要体现在形式和内容的多样化,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旅游体验和需要。Dernoi(1991) 也通过研究认为乡村旅游将城市和农村地区相互联系,既促进了乡村地区经济发展,也满足城市居民的工作之余的消遣以及放松的需求,城乡经济发展得到互补,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更大的作用。Simona, Alina,Simion(2009)通过研究认为乡村旅游的促销手段和水平对于某个地区乡村旅游发展作用巨大。通过以伊萨微谷区为例,认为该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品牌是文化和休闲旅游,而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多样化促进促销方法是该地区乡村旅游全年保持旅游活动的主要方法,需要更加专业的区域旅游品牌策划和推广,宣传和促销等方式来推动地区乡村旅游的更快更好发展,这对于地区乡村旅游来说至关重要。

有关乡村旅游发展的存在问题以及挑战层面, Richard (2013)通过大量研究认为乡村旅游企业由于地域资源和技术等要素的限制,一方面发展乡村旅游的政策支持不足,旅游地基础设施资源和景观建设投资不足,另一方面,营销手段单一,推乡村旅游项目推广力度不足,乡村旅游资源利用不够。Fleischer等(1997)通过案例分析,研究了以色列以家庭旅馆为旅游地吸引物的方式发展乡村旅游业,研究认为这种旅游经营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认为其乡村旅游的规模效率不强,不能提高乡村旅游的整体影响力,而且受季节变化的影响较大,旅游淡旺季差距较大,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家庭旅馆相比竞争力和比较效益偏低,对地方的经济发展影响不够,不能满足城市居民乡村旅游的有效地多样的需求。

综上所述,国外学者对于乡村旅游的相关研究进行很多实践和案例分析,也取得了一些相应的成果,对于乡村旅游发展,品牌的推广和建立,旅游地和当地居民之间的关系等都有研究对于我们把握乡村旅游的概念,特征,发展的现状等具有指导性,对我国学者研究本国地区乡村旅游发展问题具有参考和借鉴作用。

1.2.2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对于乡村旅游相关研究起步较晚,但是随着国家对乡村旅游的重视,乡村旅游热潮不断,而且对于乡村旅游研究的论文发表数量逐年递增,国内学者政府社会组织等对于乡村旅游的潜力以及其未来的发展前景都极为重视,并进行了许多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乡村旅游发展功能上,王静,郭立新,王有成(2009)通过研究,认为民俗村旅游功能的提升有利于提高乡村民俗旅游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拓张和深化现有旅游功能系统中的相关要素,有利于完善和提升民俗村旅游体验功能,提高游客的旅游服务质量。邓爱民,黄鑫(2013)从低碳角度研究认为,低碳乡村旅游功能构建是一个长期过程,要不断丰富乡村旅游功能,完善乡村旅游的碳交易和生态补偿机制,有效合理科学地推动乡村旅游业的低碳化发展进程。卢小丽(2014)通过乡村旅游相关研究,对有关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利益相关者、驱动机制、地理空间结构和旅游企业管理等问题进行系统梳理认为,乡村旅游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尤其对农村经济贡献尤为明显;袁爱琴(2014)通过对淄博地区乡村旅游进行研究,认为乡村旅游对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高农业附加值,促进农村经济进步以及第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显着作用;张祖群(2014)通过大量研究认为乡村旅游除了经济功能以外,对促进全球一体化进程中地方本土经验挖掘,实现旅游与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王飞(2014)通过研究认为品牌是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旅游地应该打造具有其标识的乡村旅游品牌,促进地区经济的特色化发展并形成地区经济增长点,发挥其品牌价值以及品牌效应。

乡村旅游发展存在问题方面,龙茂兴,张河清(2006)研究认为乡村旅游发展存在问题包括:对乡村旅游思想认识不足;缺乏统一的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利益分配不均等;市场宣传不到位等阻碍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何景明,马泽忠,李辉霞(2004)研究认为乡村旅游发展进程中存在盲目建设,表现在缺乏统一管理,产品品种单一,经营水平层次不齐,积极性较强,旅游旺季一过,旅游经济下滑严重,这些问题制约了乡村旅游业的合理健康发展

多淑金(2009)研究认为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起步较晚,主要存在产业规划不明晰,农业配套设施建设跟不上需求,经营管理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不到位等问题,不利于发展乡村旅游和农业经济。唐松(2014)认为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仍存在发展战略不明,发展路径不明确的问题,限制了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杨平璋(2014)认为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政府功能不明确问题,实际上限制了目前以政府推动为主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吴冠岑,牛星,许恒周(2013)经过研究认为乡村旅游在土地流转,旅游主体界定以及相关法律保障上还存在不足之处,制约了乡村旅游发展,不利于乡村旅游地区城乡一体化的带动和影响,因此,需要进行这些方面的改善不断推动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化健康发展。刘海波,李少游(2013)通过理论推理和研究提出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是走的先牺牲后保护的道路,这种做法对于地区经济发展以及自然资源环境的破坏造成了不良后果,经营方式粗放等导致乡村旅游发展的不健康以及不可持续,只有将生态文明理念与乡村旅游发展进行组合优化,才能不断推进乡村旅游的生态型发展

有关乡村旅游发展路径的研究方面,马勇,赵蕾,宋鸿,郭清霞,刘明俭(2007)以成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为例,认为发展乡村旅游必须要以特色资源为导向,以农业产业带动,政府政策驱动,产品市场为导向,不断推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邱玉华,吴宜进(2012)通过研究认为,城镇化进程中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必须坚持选择生态路径,文化路径和景观路径三种路径选择,实现乡村旅游质量型发展。郑倩倩(2014)认为我国当前乡村旅游发展缺乏统一的经济发展路径规划,因此要因地制宜,并制定适合不同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策略和方案,从而保证乡村旅游发展的地域性差异;宋增文(2014)分析了产业推动型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认为通过产业推动可以有效地提高地区乡村旅游发展规模,通过服务业、零售业综合发展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王岚(2014)在其研究基础上,以城郊型乡村旅游形式为例,提出当前广大农村乡村旅游发展仍存在一定限制,而城郊乡村旅游因其良好的区位优势,是目前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模式,通过城郊型乡村旅游发展可以有效地带动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王琼英,唐代剑(2012)认为乡村旅游发展对于旅游地居民的实际生活水平的提高不明显,不能保障旅游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因而,构建了乡村旅游发展的可行道路及模式,使得乡村旅游活动对旅游地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与经济发展发挥其正向价值和作用则显得十分重要。郭伟,张雪娇,邓丽芸(2012)研究认为可持续发展模式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乡村旅游资源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目标,通过将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引入乡村旅游发展中,带动乡村旅游发展的可持续化。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论文的导论部分,本章主要阐述论文的研究背景、选题目的以及相关意义,在这基础上对有关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阐述,并简单阐述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思路以及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以便引出下文。

第二章:相关概念界定以及理论基础部分。借鉴和参考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乡村旅游问题的理论研究,对乡村旅游的概念特点以及类型进行梳理和论述,并阐述相关的基础理论:巴特勒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体验经济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以及愤怒指数理论,通过该章的内容阐述,为本论文的撰写做好理论铺垫。

第三章,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的成功案例成功之处以及鲅鱼圈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启示。通过国内外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成功模式和经验阐述,对鲅鱼圈地区发展乡村旅游有一个好的启示和借鉴作用,学习乡村旅游发展好的地区的经验做法,弥补鲅鱼圈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不足与短板。

第四章,鲅鱼圈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及优势分析部分。本章内容主要针对鲅鱼圈地区乡村旅游发展进行现状以其发展优势分析,对鲅鱼圈地区目前乡村旅游发展情况有一个较为准确的把握。

第五章,鲅鱼圈地区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部分。本章主要对鲅鱼圈地区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深入分析,发现鲅鱼圈地区乡村旅游的困境和不足,以便今后鲅鱼圈地区乡村旅游发展能够规避和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

第六章,鲅鱼圈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战略及对策建议部分。本章主要结合前文论述情况,针对鲅鱼圈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较为科学合理并且可行的措施,进一步建设和提升鲅鱼圈地区乡村旅游品牌价值,塑造鲅鱼圈旅游城市的形象及整体实力,推动该区乡村旅游的跨越式发展

第七章:结论部分,对本论文进行综合性论述。

1.4 研究思路、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的思路。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具体如下:通过文献阅读和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对国内外专家对乡村旅游发展的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等进行汇总并梳理,给出本文乡村旅游发展的概念界定,并通过国内外几个国家和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经典案例分析,学习其乡村旅游发展的经验借鉴以及鲅鱼圈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有哪些启示,总结鲅鱼圈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及优势,进一步提出鲅鱼圈地区乡村旅游发展问题及其成因,最后,在这些研究基础上给出鲅鱼圈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战略及其对策建议。

1.4.2 研究的方法。

本文应用文献分析法、实地调研等方法对乡村体验旅游的开发进行了基础研究。文献分析法,通过中国知网搜集大量相关文献进行阅读整理,对乡村旅游的基本情况以及发展脉络还有理论研究有一个梳理,为论文的撰写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以及理论参考。实地调研法,则是通过笔者对鲅鱼圈地区进行实地调研,得到一手的数据以及文献资料,参照并结合鲅鱼圈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其发展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合理的对策及建议。通过多种方法的融合使用,对鲅鱼圈地区乡村旅游发展进行准确的较为系统的研究

1.4.3 研究的技术路线。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