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优秀排球运动员运动寿命影响因素分析】 排球运动员

摘 要: 优秀运动员的培养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最终目的是使运动员尽可能早地达 到竞技能力高峰期,并尽可能长地维持这个高峰期,创造出更多优异的运动成绩。

如何在竞 技运动中延长运动员运动寿命,追求训练的最大效益,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与国 外优秀运动员运动寿命及参加北京第29届奥运会男女排参赛队年龄特征的比较可以看出, 我国优秀排球运动员运动寿命相比来看较短,许多运动员退役较早。

为了解中国优秀排球运 动员运动寿命现状及影响因素,以文献资料法对我国排球运动员运动寿命进行研究,指出运 动员的运动寿命训练学因素、运动医学因素和社会学因素三者整合的结果。

关键词:优秀排球运动员;运动寿命;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84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 编号:1007—3612(2009)08—0124—03      Analysis of Factors Influencing of Chinese Elite Volleyball P layers" Sport Life Span   MENG Guo�zheng�1, GE Chun�lin�2   (1.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Henan Normal Un ivers ity, Xinxiang   453007, Henan China;2.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eijing1 00084, China)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elite players is complicated and systematic . Its ultimate aim of sport is to promote the players to achieve their competiti on peaks and to maintain their superior competitive competence as long as possib le. How to prolong their sport life span and pursue biggest benefit of trainingis a problem to resolve. Through the comparison on sport life spans of foreign e lite volleyball players and age characteristics of volleyball players in the   29t h Olympic Games, it shows that Chinese elite volleyball players" sport life spanis shorter, many players out of commission early. For the sake of knowing the s port life spa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hinese elite volleyball players, theissue is studied and analyzed by literature. It points out that players" sport l ife span is attributed to the factors of training, sports medicine and sociology .   Key words: elite volleyball players; sport life span; influencing factor s      20世纪80年代,中国排球运动曾创造过历史性的辉煌,中国女排获得“五连冠”的优异成绩。

然而,随着世界排球运动的迅猛发展,近年来我国排球运动的前进步伐却出现了明显的减 缓趋势,中国女排尽管在2003年世界杯赛和雅典奥运会上获得了世界冠军,但已失去了鼎盛 时期傲视群雄的优势,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仅获得第三名的成绩,奥运会男排虽然获得历史 最好成绩并列第五名,但与世界上男排强队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优秀排球运动员的培养 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最终目的是使运动员尽可能早地达到竞技能力高峰期,并尽 可能长地维持这个高峰期,创造出更多优异的运动成绩。

我国优秀排球运动员的培养与使用 一直是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竞技体育主体的排球运动员运动寿命也一 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在竞技体育中尽可能长地延长优秀排球运动员运动寿命是增大训练 效益的关键所在。

如何延长竞技体育人才资源的使用期,降低培养成本使其经济效益和社会 效益都得到最大的拓展和延伸,也是当今运动训练学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路易斯、阿塔莫洛娃、郎平等10名世界优秀排球运动员,第29届北京奥运会男子排球前五名 参赛队,女子排球前四名参赛队。

1.2 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归纳演绎法。

2 分析与讨论      2.1 运动寿命的概念“寿命”一词在《辞海》中的释义是“生命的年限。

古乐府《长歌行》:发白复更黑,延年 寿命长。

亦引申指事物存在或有效使用的期限”[1]。

竞技运动理论中最早提出 “运动寿 命”概念的是前苏联学者霍缅科夫,他认为“运动寿命是指在优异的身体素质和身体的协调 发 展的基础上,达到最高的技术水平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和提高它的过程”[2]。

现在, 我国运动训练学家将高水平竞技选手多年训练的全过程划分为基础训练、专项提高、最佳竞 技以及竞技保持等四个阶段,其中最佳竞技阶段是最重要的核心阶段,该阶段是多年训练过 程中竞技状态的最高峰,属最佳竞技能力和最高运动成绩的集中表现阶段,竞技保持阶段则 可看作是最佳竞技阶段的延续[3]。

因此,运动寿命是指运动员多年训练全过程的 年限,即指对运动员从开始接受基础训练到达到个人竞技水平最高峰,直至终止运动生涯全 过程的时段。

2.2 我国优秀排球运动员与世界优秀排球运动员运动寿命比较分析 从中外优秀排球运动员运动寿命统计表1来看,调查了解中国和国外10名优秀排球运动员 ,结果发现我国优秀排球运动员运动寿命相对较短,退役年龄大多在30岁以前,而国外的 排球运动员运动寿命相对较长,退役年龄均在30岁以后。

从表2来看,初次参加大赛的年 龄来看,国外排球运动员我国排球运动员平均年龄相差不大,国外是17岁,中国是16.2岁 , 但是平均退役年龄却相差5.8岁,平均运动寿命相差6年,这个差距非常明显,作为同一个时 代的运动员,我国优秀排球运动员早早就退役了,而国外的优秀排球运动员却可以继续打 球、参加比赛,同样进行高水平的运动训练,国外的运动员竞技状态保持阶段明显长于中 国运动员

2.3 世界优秀男子、女子排球队参加第29届北京奥运会的年龄特征分析优秀排球运动员多年的训练过程,包含着基础训练阶段、专项提高阶段、最佳竞技阶段和竞 技保持阶段这样四个阶段。

提高排球队的集体竞技能力,首先就是要保持处于不同竞技能力 发展阶段的球员之间的适宜比例,同时为了保持球队的作风、技战术等方面特点的连续性, 也还应该保留个别已经度过个人竞技能力高峰而进入竞技能力保持阶段的老队员[4]。

通过 调查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世界男子排球队前五名与女子前四名的年龄,从表3可以发现世界优 秀男子排球运动员的年龄特征,在前五名的优秀排球运动员,其平均年龄中国队最低为25.33岁,美国平均年龄最大为30.25岁,参赛队员年龄最大的是俄罗斯运动员39岁,年龄最小的 是中国的运动员为19岁。

各个参赛队30岁及以上运动员人数,美国和意大利均为8人,巴西 为6人,俄罗斯为3人,中国队最少为1人。

从本届奥运会男子排球队的年龄特征上可以看出 ,中国队的参赛运动员的年龄最为年轻,参赛老队员偏少,而其他各队拥有老队员相对较多。

从表4可以发现世界优秀女子排球运动员的年龄特征,在本届奥运会前四名的优秀女子排球 运动员,各队平均年龄中国队最低为25.17岁,巴西平均年龄最大为27.42岁,参赛队员年龄 最大的是巴西运动员38岁,年龄最小的是古巴的运动员为19岁。

各个参赛队30岁及以上运动 员人数,巴西为3人,美国为4人,古巴为3人,中国队最少为1人。

从本届奥运会女子排球队 的年龄特征上可以看出,中国队排球参赛运动员的年龄最为年轻,参赛老队员偏少,而其他 各队拥有老队员相对较多。

这与中国男子排球队是相同的,均与世界优秀排球队存在明显差 别。

2.4 影响中国优秀排球运动员运动寿命的因素从以上调查中可以看出,中国优秀排球运动员运动寿命与国外优秀排球运动员相比,竞技 保持阶段时间较短,运动寿命相对较短。

探究其原因,影响中国优秀排球运动员运动寿命的 因素可以从训练学、医学和社会学三方面进行分析。

2.4.1 训练学方面   20世纪60年代,在全面总结已有训练经验的基础上,借鉴日本大松博文教练训练中的精华, 我国体育界提出了至今仍指导我国运动项目训练实践的“三从一大”训练原则,即“从难 、从严、从实战出发的基础上,坚持大运动训练”。

在“三从一大”训练原则的指导下, 我国运动项目的训练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有了质的飞跃,尤其是在“量”的安排上达 到了一个新的水平[5]。

然而,长期以来,在我国排球运动训练实践中却存在着对 “三从一 大”训练原则中的“大运动训练”的理解有偏差,片面地认为坚持“大运动训练”就是 要“长时间训练”,搞“时间战”和“消耗战”,每天训练达5~6 h甚至7~8 h的现象非常 普遍。

而欧美强队的通常做法是,平均每天只训练3~4 h[6],注重提高单位训练 时间内的训练效率。

“时间战”和“消耗战”的训练增加了运动员的疲劳性损伤比率,使运 动员对训练产生厌烦情绪,缩短运动员运动寿命

我国前著名排球运动员、在世界排坛享 有“铁榔头”美誉、现任美国女排教练的郎平在2002年9月23日BTV—2播出的“往事再说―― 郎平访谈录”节目中追忆往事时也指出:“我26岁那年就退役了,主要是因为我的膝伤再 也承受不了那样的训练了,一跳膝关节就积水,肿得老高。

现在国外选手每天只训练2~3 h , 但她们到36岁也还照样能跳。

我们练10年的运动量可能是人家练20年的运动量,但我们10年 就耗尽了。

”从训练学角度来讲,中国排球运动训练实践中片面地靠延长训练时间来追求大 的总运动负荷是影响我国优秀排球运动员运动寿命的重要因素之一。

2.4.2 运动医学方面 在我国排球运动训练和比赛实践中,许多教练员认为带伤坚持训练和比赛的行为是运动 员顽强意志品质的体现而加以鼓励和强化。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样的理念也使我国很多优秀 运动员的小伤病因得不到及时、充分的治疗和康复而累积成大伤病,最终导致运动寿命缩短 甚至终结。

中国女排主攻手楚金玲的一段特殊经历,则从另一个角度见证了缺乏正确的伤病 观给年轻运动员的成长带来的负面影响。

作为一名主攻位置上的希望之星,楚金玲早在2003 年就入选了陈忠和教练备战雅典奥运会的国家集训队。

但在当年的冬训中,她不幸在训练中 拉伤了肩部。

在内外界压力和好胜心的作用下,楚金玲固执地认为只要坚持就能把伤病挺过 去,于是向教练组和医生隐瞒了自己的伤情并一直带伤训练,导致伤情不断加重,遗憾地失 去了参加2003年世界杯女排赛和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排赛的机会,可谓是教训惨痛[7 ]。

而 欧美强队的队员一旦受伤,就会受到细心的检查、治疗和监护,教练员会配合医生一起为伤 员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在未经机能检测证明伤病已经彻底康复之前,是绝对不允许参加可能 导致伤情加重的训练和比赛的。

2.4.3 社会学方面由于运动员自身及社会各方面的原因,我国优秀排球运动员一般在到了30岁左右时,就会被 认为是“老”将了。

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很多排球运动员到30岁这个年龄对训练、比赛动 机就会减弱,往往会选择就此结束运动生涯,选择与上学、做教练或者从事其他行业的工作。

这方面的原因造成了我国优秀排球运动员的过早退役,过早地结束运动生涯,这也是影响 我国优 秀排球运动员运动寿命的一个主要原因。

然而,从排球运动员的成长规律、运动训练理论以 及国内外的排球运动实践来看,30岁年龄的排球运动员的技术、战术、体能、心理、智能等 竞技能力主导因素经过长时间的培养和磨练,随着运动员比赛经验的增加、对排球运动本质 理解的加深甚至是人生阅历的丰富而逐步达到高峰。

虽然力量、速度等身体素质方面会比其 颠峰时期逐步有一些下降,但比赛经验和意识等认知能力会比过去更强。

按照竞技能力非衡 结构补偿理论,竞技能力构成因素中某一种薄弱素质或能力可以被另一种高度发展的素质或 能力代偿性地弥补,这是竞技能力非衡结构的一个重要基本特征[7]。

也就是说, 排球运动 员在30岁以后,其高度发展的排球意识和比赛经验等认知能力可以代偿性地弥补其在力量、 速度等身体素质方面的下降和不足,从而使个体的排球竞技能力和水平不至于降低,有时甚 至比以前更高。

在本届奥运会上,巴西女子排球队38岁的老将,还有其他各队30岁以上的队 员的场上表现充分地证明了老将在排球队中起到的关键作用。

2.5 延长我国优秀排球运动员运动寿命的建议   2.5.1 科学化的训练“三从一大”原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指导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是运动训练基本规律的反应 并在训练实践中不断深化、完善和发展。

在中国排球运动训练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排球 运动项目的制胜规律,优化调整复合结构,统筹训练过程的各个要素,结合实战需要,根据 运动项目的规律、运动员的特点、运动训练的不同阶段,科学地安排负荷量和复合强度,使 运动员机体受到的总刺激达到“大运动量”,大得科学有度[8]。

因此,我国广大 排球教练 员必须从现代训练理论出发,避免大量的时间战、消耗战,全面、准确地理解“三从一大” 训练原则中“大运动训练”的实质,及时修正和更新以往训练观念中的偏差,合理组合每 次训练的负荷强度与负荷量,切实提高训练效率,减少由于时间战和消耗战造成的运动员伤病问题,适应现代排球运动的发展趋势和时代要求,使运动员进行科学化的训练,减少不 必要的损伤,延长我国优秀排球运动员运动寿命

2.5.2 加强伤病的预防意识   2001年雅克•罗格出任国际奥委会主席之后,在《奥林匹克评论》发表一篇卷首语写到:“ 奥林匹克的格言是更快、更高、更强。

当然我们将继续保留这个格言,但是在新世纪来临的 时候,或许对体育来讲需要新的格言,那就是:更干净、更人性、更团结”[9]。

优秀排球 运动员竞技体育中最为宝贵的资源,确保运动员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是开展竞技体育活 动的需要,也体现着是国家和社会对运动员这个特殊群体的人文关怀。

在强调提高排球运动 成绩需要顽强意志品质的同时,更应该让广大教练员和排球运动员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和价值 观,在运动训练和比赛的过程中,要坚持以预防伤病为主,避免不必要伤病的出现,出现伤 病要及时治疗和彻底恢复。

科学化地训练进行伤病的预防,提高运动员伤病预防意识,延 长我国优秀排球运动员运动寿命

2.5.3 做好运动员的后勤保障工作排球运动员要经受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苦训练,承受巨大的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这需要运动 员潜意识里充满对排球运动的热爱和对事业坚定的信念,才能具有积极投入训练、刻苦拼搏 的驱动力。

另外,排球运动员的退役后就业、家庭、婚姻等许多问题也是影响运动员运动寿 命的原因。

所以,解决运动员的后顾之忧,让运动员全身心的投入到运动训练与比赛中去, 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经验优势,从而延长优秀排球运动员运动寿命

在一支优秀排球队伍中 ,应尽可能在各关键位置保留适当比例的30岁以上的运动员,并根据其特点制定个性化的体 能训练计划保障和延续其竞技状态。

这样,就能有效地延长优秀排球运动员运动寿命,使 我国有限的排球人才资源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

3 结 论      1) 我国优秀排球运动员运动寿命与国外优秀排球运动员相比较,退役年龄较小,竞技保 持阶段年限较短,运动寿命较短,存在明显差异。

2) 从北京第29届奥运会的男女排参赛队年龄特征分析来看,中国男、女排球队与世界强队 年龄上存在差异,平均年龄相对年轻,30岁以上的老队员偏少。

3) 影响我国优秀排球运动员运动寿命的因素主要是训练学、医学和社会学三方面。

4) 延长我国优秀排球运动员运动寿命要进行科学化的运动训练,伤病的预防和恢复、生 活、学习、就业、家庭等各方面的问题,让运动员全身 心地投入到训练和比赛中去。

参考文献:   [1] 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86l.   [2] 彭杰.优秀运动员运动寿命”解析[J].体育学刊,2004, (9):119—121.   [3] 田麦久.论运动训练计划[M].北京:北京体育出版社,1999:151.   [4] 运动训练学教材小组.运动训练学[M].北京:北京体育出版社,2000:348—349.   [5] 钟秉枢,等.社会转型期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及其可持续发展[M].北京:北京 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10:168—169.   [6] 葛春林.最新排球训练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1:86.   [7] 刘大庆.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补偿理论[J].体育科学,2000(1):44.   [8] 杨桦,等.竞技体育与奥运备战重要问题的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   6,10:55.   [9] 谢琼桓.更干净更人性更团结罗格新年发表体育宣言[M].中国体育报,2003—2—8.   [10] 潘迎旭.对中国排球运动训练实践中若干理念的反思[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 ,31(6):863—865.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