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施会计电算化管理的探讨

【摘 要】 笔者结合高校实行电算 会计 管理的实际,分析高校实施会计电算化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完善会计电算化管理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高校会计电算化管理      会计电算化是指将 计算 机技术应用于会计工作领域,用会计软件指挥各种计算机替代手工或手工很难完成、甚至无法完成的会计工作的过程。

计算机技术的 发展 ,高校理财环境的变化,对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技术在高校 经济 管理和财务管理中的运用越来越普及。

目前,高校已基本实施会计电算化,并逐步向财务 网络 化、财务管理信息化迈进。

但是,由于会计电算化管理科目核算项目辅助核算、往来款核算固定资产核算、年末结转等方面存在着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进程。

一、会计电算化管理系统的特点      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结合会计核算实际,高校适用的会计核算软件一般具有完整的会计核算功能,特点是以会计科目为中心,实现对部门(项目)经费、往来款项、固定资产等进行辅助核算管理

会计电算化管理中,横向以传统手工会计核算模式下的科目核算为中心完成账务处理;纵向以“项目管理”为中心实现对部门经费、科研课题经费、专项经费、代管款项等经费的核算,实现对各类经费的管理、分析和控制。

科目核算为主线完成账务处理过程,以项目管理、往来款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为辅助核算手段,为加强预算管理、往来款项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财务管理方面提供更为准确、及时的信息。

二、会计电算化管理系统的变化      传统的手工会计管理模式,会计核算具体反映会计科目之间的关系。

高校会计核算主要反映资产类会计科目、负债类会计科目、净资产类会计科目、收入类会计科目以及支出类会计科目之间的关系。

会计电算化管理模式,会计核算一方面反映会计科目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也要反映各会计科目项目、往来款项各科目与往来款项责任人、往来款项各科目与往来款项项目固定资产科目项目等方面的关系。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   项目辅助核算会计科目余额累计   =所有项目余额累计;   应收款项会计科目余额累计=所有项目应收款项余额累计;   应收款项会计科目余额累计=所有应收款项责任人余额累计;   应付款项会计科目余额累计=所有项目应付款项余额累计; 代写论文   应付款项会计科目余额累计=所有应付款项责任人余额累计;   固定资产会计科目余额=所有项目固定资产余额累计。

三、会计电算化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由于受传统会计管理模式的影响,高校使用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会计管理的经验欠缺,使得高校会计电算化核算管理中,在初始化处理、往来款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年终结转处理、与其他管理系统信息共享等方面存在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财务管理电算化的实施,影响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

(一)初始化处理   传统手工会计管理,重会计科目核算,轻项目核算,难以提高管理水平。

会计电算化系统初始化处理主要包括参数设置、科目余额项目余额、往来款余额初始化等。

会计电算化初始化处理中,部分高校存在重参数设置,重科目余额与手工账务(或以往电算系统)科目余额核对相符,轻科目余额项目余额勾稽、往来款科目余额(分责任人)与项目勾稽、固定资产会计科目余额项目勾稽等问题,不能通过会计科目项目核算实现二维核算或多维核算,不利于加强内部考核和管理,也不利于提高内部管理效率和水平。

(二)往来款项管理   高校往来款管理,重责任到人。

责任人设置主要以内部职工或学生为分户辅助核算对象。

在电算会计核算方式下,通过编制记账凭证录入科目、金额和责任人信息这种简单的内部责任人分户核算的模式进行管理

该模式不利于往来款管理按部门(项目)责任考核,难以进行账龄分析,难以实现向实质责任人进行催款和核对,易形成呆账和长期挂账,资金使用效率低。

作文 /zuowen/      (三)固定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管理,包括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其载体分为总账、明细账、辅助账和卡片账。

财务部门一般进行固定资产价值管理,资产部门和使用部门进行固定资产实物管理

会计电算化管理方式下,财务部门通过编制记账凭证录入科目、批固定资产金额记账后形成固定资产总账和明细账,反映批固定资产价值,但不能反映单件固定资产价值和固定资产购置资金来源;资产部门填制固定资产卡片,通过卡片信息录入形成固定资产辅助账;使用部门使用固定资产,根据固定资产卡片信息形成本部门固定资产辅助账。

财务、资产和使用部门没有实施定期账账核对、账实核对、账卡核对以及固定资产总价值和单件价值、总价值和分类价值、总价值和部门(项目)价值、实物总量与单件数量、实物总量和分类数量、实物总量和部门(项目)数量核对相符。

这种管理模式,使得资产管理信息不准确,家底不清,难以实现资源共享,资产使用效率低下。

(四)年终结转处理   高校事业结余包括经常性结余和专项资金结余两部分。

经常性结余按规定提取福利基金和转入事业基金;专项资金结余,已完成的项目,应结清账务,并将结余资金先转入经常性结余,再转入事业基金;尚未完成项目的资金,结转到专项结余中继续使用。

会计电算化管理方式下,按收支科目进行年终结转,只能反映学校 总结 余,不能反映各部门(项目)结余,不利于对各部门(项目)进行绩效考核和分析。

作文 /zuowen/      (五)信息共享性差   高校管理信息使用,涉及教务管理、工资管理、人事信息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学生管理、收费管理等部门。

为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各部门应利用网络技术在同一平台基础上实现信息共享。

但长期以来,存在部门各自为阵,各使用一套管理软件,数据接口不开放,甚至财务管理部门内部会计核算管理、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收费管理等系统都不能实现信息共享,造成重复劳动,效率低下。

四、完善电算化会计管理的建议      高校电算化会计管理中存在不足,有多方面的原因。

核算管理、重科目项目、重分配轻考核等传统管理思想,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电算化会计管理

部分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结构单一,计算机使用技能较低,财务管理中习惯通过重复劳动和简单劳动完成工作,制约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率;现行会计规章制度,对于电算化会计管理中如何设置会计科目、如何进行年终结算和结账等方面缺少相关规定,高校在进行电算会计核算中没有统一的处理方法,使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比性受到影响,制约着高校会计电算化、网络化的发展进程。

因此,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完善高校会计电算化管理

(一)准确处理初始化数据,为二维、多维核算奠定基础 毕业论文   高校会计电算化要实现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会计人员需要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进行研究和探讨,分析本单位财务管理的特点和需要,熟悉电算会计核算方法和程序,选用能满足单位决策分析和财务管理需要、通用性和灵活性强、具有综合管理功能的会计软件。

清理、核对和结清原系统账务,形成电算化会计系统初始化基础数据,结合财务管理需要进行参数设置、科目余额项目余额、往来款余额初始化等。

电算会计数据初始化完成,应确保科目余额与原系统科目余额核对相符,科目余额项目余额之间、往来款科目余额(分责任人)与项目之间、固定资产会计科目余额项目之间等勾稽平衡,提供准确初始化数据,为实现会计科目项目核算二维核算或多维核算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往来款项管理,提高资金周转和使用效益。

5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