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距离外出采血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质量变化研究

[摘要] 目的 探讨远距离外出采血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质量变化。 方法 将2014年5月~10月间长距离外出采集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定义为实验组(20份),而来源于血站献血屋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定义为对照组(20份),分别检测两组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在存储第1、7、14、21、28、35天的RBC、HGB、K+、ATP、2,3—DPG的浓度以及Hct和pH值,采用t检验分析相关数据。 结果 存储14天后,实验组的ATP浓度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存储21天后,实验组的HGB、和2,3—DPG浓度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储存28天后,实验组的RBC浓度和Hct值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储存35天时,实验组的PH值明显比对照组低,而K+浓度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 结论 来源于远距离外出采血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应尽早使用,储存期最好不要超过14天。

[关键词] 远距离外出采血;血液保存;红细胞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用血量的增加,为了解决季节性、区域性和结构性血荒,采血的方式趋向多元化,远距离外出采血已常见[1]。但来源于远距离外出采血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质量变化与来源于常规采血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有何异同目前鲜有报道。鉴于如何将临床输血不良反应降到最低程度,尽可能利用好血液成分是当今采供血机构共同关注的焦点[2—4],本研究通过研究来源于远距离外出采血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质量变化,为了优化临床治疗和提高临床医疗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实验组:随机抽取2014年5~10月间长距离外出采集的血液20份,其均是采集后在27℃~33℃放置1.5~2h,再用3h左右运回血站(18~22℃)去除白细胞后制备成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对照组:随机抽取20份2014年5~10月在血站献血屋常规采集的血液,去除白细胞后再制备成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随后采用无菌接管机将两组每份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各分成6份,置于容器内。

表1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在不同保存时间的RBC、HGB和Hct的变化情况()。

天数 RBC(1012/L) HGB(g/L) Hct(%)。

实验组 对照组 t P 实验组 对照组 t P 实验组 对照组 t P。

1 5.780.78 6.120.61 1.54 0.13 165.107.10 166.10 8.11 0.41 0.68 51.061.98 51.062.68 0.00 1.00。

7 5.700.68 6.050.58 1.75 0.09 166.378.12 168.11 7.31 0.71 0.48 50.982.22 51.761.45 1.32 0.20。

14 5.690.76 5.730.74 0.17 0.87 162.158.01 167.19 8.46 1.93 0.06 50.882.04 51.001.89 0.19 0.85。

21 5.410.54 5.730.66 1.68 0.10 156.108.14 156.74 6.43 0.28 0.78 50.981.39 51.841.44 1.92 0.06。

28 5.200.76 5.950.86 2.92 0.01 152.357.99 167.10 8.15 5.78 0.00 50.011.45 51.041.67 2.08 0.04。

35 5.120.56 6.010.78 4.15 0.00 145.108.16 166.10 7.88 8.28 0.00 49.201.75 51.921.99 4.59 0.00。

表2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在不同保存时间的携氧指标和K+浓度的变化情况()。

天数 ATP(mol/gHb) 2,3—DPG(mol/gHb) pH值 K+浓度

实验组 对照组 t P 实验组 对照组 t P 实验组 对照组 t P 实验组 对照组 t P。

1 5.160.65 5.200.55 0.21 0.83 8.640.99 8.661.02 0.06 0.95 7.020.03 7.03 0.02 1.24 0.22 10.06 0.50 10.06 0.40 0.00 1.00。

7 4.900.66 5.000.46 0.09 0.93 7.951.04 8.001.09 0.15 0.88 6.990.04 6.99 0.04 0.00 1.00 11.20 0.48 11.38 0.42 1.26 0.21。

14 4.600.37 4.700.58 0.65 0.52 7.001.44 7.321.58 0.67 0.51 6.790.03 6.800.03 1.05 0.30 14.44 0.49 14.18 0.51 1.64 0.11。

21 3.500.89 4.230.78 2.76 0.01 3.520.55 4.230.45 4.47 0.00 6.610.02 6.62 0.02 1.58 0.12 19.18 0.39 19.00 0.46 1.33 0.19。

28 2.750.65 3.550.69 3.77 0.00 1.510.45 2.050.31 4.42 0.00 6.470.04 6.49 0.04 1.58 0.12 21.10 0.44 21.05 0.38 0.38 0.70。

35 1.750.23 1.980.20 3.37 0.00 1.010.56 1.400.40 2.53 0.02 6.200.03 6.30 0.02 12.40 0.00 26.35 0.41 25.03 0.39 10.43 0.00。

血液保存保存(2~6℃)。两组献血者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8467— 2012《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实验组对照组的平均年龄分别为(22.11.3)岁和(22.01.3)岁,男10人。实验组的公务员和学生的人数分别为9和11人,而对照组的公务员和学生的人数均为10人。两组的一般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实验方法。

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制作完成的第1天、7天、14天、21天、28天、35天各取每组1份样本(留取样本前须摇匀血袋),检测两组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RBC、HGB、K+、ATP、2,3—DPG的浓度以及Hct和PH值。上述指标的检测由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日本Sysmex RX—21)、电解质分析仪(美国Medica公司)、自动酶标仪(美国Multiskan MK3)和血气分析仪(雅培I—STAT型)完成。ATP和2,3—DPG检测试剂盒购自森贝伽公司,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统计软件SPSS17.0处理相关数据,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计量资料采用()表示,分别采用x2检验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在不同保存时间的RBC、HGB和Hct的变化。

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RBC浓度、HGB浓度和Hct值在存储21天之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储存28天后均比对照组低(P0.05),尤其是储存35天降低的更为显著(P0.01),见表1。

2.2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在不同保存时间的携氧指标和K+浓度的变化   两组的ATP、2,3—DPG浓度在存储14天之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储存第21、28、35天时,实验组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H值在两组中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均下降,储存35天时,实验组的PH值明显比对照组低(P0.01);钾离子浓度两组均升高,储存35天时,钾离子浓度明显比对照组高(P0.01),见表2。

3 讨论。

目前研究表明,血液制品中的白细胞可引起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巨细胞病毒传播和炎性并发症发生率增高等不良反应,为了优化临床治疗和提高临床医疗质量,目前一般采用血站型滤器去除大部分白细胞和血小板后再保存红细胞[5—7]。表1显示,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两组红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在储存21d之前两组红细胞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储存第28、35天时,实验组红细胞浓度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其原因可能与远距离外出采血点距离比较远,运输过程中难免会颠簸震荡,再加上采血的环境及运输过程中的高温均可影响红细胞的质量有关[1,8]。储存28d后开始,实验组的血红蛋白浓度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这可能与外出长距离采集的血液红细胞膜比常规采血的血液红细胞膜更易受损有关[1,9],提示临床医生利用远距离采血的血制品时,应该关注因为红细胞破坏而造成游离血红蛋白升高带来的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副作用问题。红细胞比容的变化和红细胞的变化相对应,均是在储存28d后,两组的差异出现明显的变化(P0.05),其原因可能与在全血容量确定的前提下,红细胞比容与能全血中红细胞的数量密切相关[10]。

表2示,两组的ATP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这可能与储存当中因为环境的低温、缺氧及红细胞逐渐衰老有关[9]。两组的ATP浓度在存储14d之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储存第21、28、35天时,实验组ATP的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原因可能与实验组红细胞在运输等环节的有温度等不适宜的经历有关[11]。2,3—DPG是红细胞无氧酵解的重要中间产物 ,同时也是调节血红蛋白氧运输( 氧的释放)的重要物质[11—12]。两组的2,3—DPG浓度在存储14d之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第21、28、35天时,实验组的2,3—DPG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这种现象在其他地区也有类似的报道[13]。

pH值在两组中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均下降,这可能与红细胞没有线粒体,大部分的能量依赖糖酵解供给有关,王宇宏等也报道了类似的现象[14—15],提示临床工作者应关注pH造成的影响,从而避免酸中毒的发生。实验组的pH值之所以在存储后期明显比对照组低,可能与实验组采集血液的环境等比对照组差有关。钾离子浓度两组升高的原因可能与随着保存期延长,红细胞膜上的脂蛋白及脂质逐渐丧失,红细胞内钾离子逐渐释放至红细胞外,致使细胞外液钾离子浓度升高有关[16]。在储存35d时,实验组的钾离子浓度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这和实验组红细胞损伤的程度明显比对照组高相对应,见表1。

综上所述,来源于远距离采血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在存储14天后就陆续出现各种指标明显下降的现象,因此此类的血制品应尽早使用。

[参考文献]。

[1] 王丹,林秀妹,陈锦华,等.远距离外出采血红细胞保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输血杂志,2012,25(7):665—667.

[2] Atanasov VN,Stoykova S,Runiov A,et al.Stability of diazepam in blood samples at different storage conditions and in the presence of alcohol[J].Forensic Sci Int,2012,215(1—3):159—163.

[3] Devine DV,Serrano K.Preparation of blood products for transfusion:is there a best method?[J]. Biologicals,2012,40(3):187—190.

[4] Oddoze C,Lombard E,Portugal H.Stability study of 81 analytes in human whole blood,in serum and in plasma[J].Clin Biochem,2012,45(6):464—469.

[5] 陈菊芬,黄文光,温程荣,等.储存前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保存期内质量变化的研究[J].中国输血杂志,2013, 26(7):612—615.

[6] 王红,贺曾,吴瑕,等.滤除白细胞对全血保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输血杂志,2013,26(6):525—529.

[7] 聂慧芳,张玉春,梁世艳,等.悬浮白细胞红细胞保存的相关质量考察[J].中国输血杂志,2012,25(5):483—484.

[8] 范娅涵,肖瑞卿,李兵,等.3种不同运输方式对红细胞悬液质量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输血杂志,2008,21(8):577—580.

[9] 彭明喜,汤晓娴,张亚琴,等.高速公路运输血液过程中冷链系统对红细胞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23):4060—4061.

[10] 何红.全血及悬浮红细胞质量抽检分析[J].四川医学,2008,29(3):350.

[11] 李明辉,林荣路.血液不同时间及温度保存红细胞功能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9):7229—7230.

[12] 王超英.滤除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保存期质量的影响[J].安徽医学,2014,35(5):658—661.

[13] 张瑞君,鞠春梅,闫景刚,等.不同储存期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携氧指标的变化[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21):3508—3510.

[14] 王宇宏,孙景春.库存红细胞悬液乳酸和pH值检测的价值[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3,28(5):381—382.

[15] 冯双利,卓海龙,陈民才,等.影响库存血运氧能力的指标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1,13(1):1—3.

[16] 冯倩,罗圆圆,陈麟凤,等.滤除白细胞保存期内红细胞功能变化的影响研究[J].北京医学,2013,35(5):387—395.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