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生首先要理解学生

摘要: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教育学生,首先应从“理解”入手,使师生间、生生间在感情、认知与行为方面互相了解、沟通、理解,致力于为学生创造一种和谐的、轻松的、家庭式的、温馨、温情的环境、氛围,以更好地筹划并实现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向上、精神饱满、心情愉悦地学习,使他们的生命意义更加丰富。

关键词:学生老师理解

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化、全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快速变革的时代。在这个新时代中,学校教育面临着新的问题、新的挑战。社会舆论挑战班主任教育者的地位与存在价值;家长与老师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大相径庭、矛盾重重;班级建设中,师生关系僵硬。而导致这一切的根源就是缺乏理解,社会、家长、学生对学校、老师教育管理理解甚少,反之,老师与家长和学生也缺乏沟通。因此,构建一座有利于学生、家长、老师共同发展的的桥梁刻不容缓。这座“桥梁”的主要成分就是“理解”。

教育是一门艺术,真正的教育是建立在真正理解学生的基础上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想赢得学生的信任与尊重,首先就得理解、尊重学生,把自己摆在和学生平等的位置上,从关心的态度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人格力量去感化学生,让学生真正的从心底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对此,笔者认为应从十个方面去理解學生,才可以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

1.了解学生现在的水平;。

2.了解学生学习需求;。

3.了解学生学习态度;。

4.了解学生学习环境(包括家庭学习环境);。

5.了解学生学习风格;。

6.了解学生学习习惯;。

7.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

8.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

9.了解学生个性差异;。

10.了解学生学习规律。

从以上十个方面出发,在以理解学生为基础上面向每一位学生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案,先理解后信任,这对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是非常有效的,因为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得到他人的信任与理解

说到了解学生,就目前来看,首先要明白学生的实际水平,要注重讲究实效,不搞形式,以减轻学生负担。多数学生我们教育的主体,他们的需求就是我们教学的需求。因此,作为教育者,我们了解学习者是否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在新的学习之前,了解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无兴趣、对这门学科是否存在着偏见和误解、有没有畏难情绪等。很多时候,我们想到的都是课堂需求,是如何完善自己的教学课堂,让教学流程更流畅;每一次我们上课都是把知识教给学生,而不是让学生去学会这些知识。也许我们想:你能学会我教的已经很不错啦!可是我们也忽略了一点:学生需要有求知欲望的,学生学习自主性不強,即便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也是老师说要检查的就去做,老师没有明确说要检查的就算了,没有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在学习方式、学习方法上主要还依赖于“填鸭式”教学模式,自主学习能力较差。这样的学习态度会影响学习效果。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对学生学习态度具有重要影响教师对所教学科的态度,师生间的关系,教师自身的自信心、素质、人格特点、教学特点和教学风格等,都会对学生学习态度产生重要的影响。另外,学习氛围也是影响因素之一。学校甚至是班级的整体学习氛围也会在日积月累中影响学生学习态度。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深入了解学生个性差异。人们常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更何况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人。这就需要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只要老师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每一个学生都有十分鲜明的性格特点,从而对其进行个别化教育。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个性影响个性某些特征形成的个体特殊条件。只有理解了某种个性的本质,才有可能正确地对待它。

学习态度能调节学生学习行为,影响学生学习效果以及耐受力。因此,培养学生端正的学习态度具有重要意义。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学会深入洞察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真正的想法,让学生敢于在老师面前讲出自己最真实的思想。老师还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准确的判断能力。只有具备了这些素质,才能真正地发展个别差异、关注个别差异,从而寻找出最佳的教育方法。

总之,时代要求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敢于创造的能力。只要我们理解学生的基础上进行教育,我相信,我们教育一定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熊大贤.教苑览胜[M].成都:四川出版集团;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 2007.11.

[2]祁居满.教师要学会理解和尊重学生[N].张掖日报, 2006.04.26.

[3]王庆民;孙广才.浅谈如何上好一堂体育课[J].教育与管理,2010, 第6期.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