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汇报] 2018精准扶贫工作汇报

******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汇报   中共****委员会  ****人民政府   今年以来,**村按照“六个精准”和“当年整村脱贫,两年巩固提高,三年进入小康”的工作目标和要求,积极推广县上“三个一”扶贫模式,提出“五有”(脱贫有措施、产业有支撑、致富有技能、基础有保障和环境有变化)工作思路,推进精准扶贫与“双联”行动深度融合,突出重点,聚焦发力,大力发展草畜产业,重点抓好劳务输出,突破制约发展瓶颈,盯住贫困户逐一扶贫脱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基本情况 ******村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北3公里,地处祁**区,全村地势七高八低,田块七零八落。现有9个村民小组,523户,2237人,有水浇地1587亩,人均0.7亩,退耕还林4408亩,主要种植小麦、油菜等作物。2014年全村人均纯收入3947元,其中贫困户人均纯收入2960元。村两委班子健全,成员4人, 平均年龄50岁,全村有党员51人。2015年剩余贫困户75户,282人(因病致贫26户,87人;因学致贫11户,47人;因残致贫9户,40人;缺劳力5户,16人;缺技术10户,35人;因其他原因致贫14户,57人)。联系领导有市人大副主任陈华,县人大副主任范娟。双联单位有**电投河西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市档案局、县安监局、县食药监局、县妇幼保健院、县农水公司 。2015年预脱贫65户、257人,贫困率控制在3.9%以下,达到了脱贫验收标准。

二、主要工作成效     (一)因户施策,注重扶贫实效。结合“双联”行动的开展,对75户,282人摸清贫困底数,找准致贫原因,因户定法、因人施策,制定作战图、列出时间表。积极对接落实省市县各项精准扶贫政策措施,为29名在校学办理助学补助7.9万元;14人享受医疗大病救助1.92万元, 45户发放民政临时救助2.95万元,纳入农村低保33户、73人、五保1户1人;为14户修建前宅后院式养殖棚圈58间;完成40户土墙、危墙进行了门面改造;为63户贫困户办理精准扶贫专项贷款306万,实现了75户贫困户扶贫政策落实全覆盖。严格落实脱贫攻坚“853”挂图作战要求,按照 “八个准”的要求,算好贫困户增收的“三本账”,落实“3342”脱贫验收责任,认定65户贫困户,257人达到了脱贫标准。

(二)草畜并重,培育产业促增收。长期以来,**村种植结构单一、产出效益低下。今年,村主任尚**海、文书姚学虎带头,注册成立了兴运种植专业合作社,吸纳董华、姚学荣等6户贫困户在牦牛坝、王府家沟连片种植青燕麦2000亩,旱地谷子600亩。鼓励帮助本村大学生尚继丁回乡创办鹏瑞农牧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内投放肉驴100余只、肉羊400多只,吸纳尚久恒、邵长林等7户贫困户入社, 带动周边群众养驴养羊。重点发展农户分散养殖,镇上出台优惠政策,修建前宅后院式养殖棚圈的农户,在享受县上补助政策的同时,贫困户再补助500元,其它户补助300元,发动群众新建养殖棚圈55户、164间,全村累计达到103户、347间,占到全村常住户数的1/3,已然成为养殖专业村,使贫困户来自养殖业的收入达到2500元以上。

(三)发动群众,开展村容村貌整治。**村过去草堆、土堆等随处可见,加之03年地震后,部分群众搬迁到韩武、新民村,遗留下了的大量的残壁断壁。今年以来,把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作为重要工作来抓。重点做好通村主要道路两侧及重点地段的绿化工作,在西湖种植红柳、沙棘各10000株,村内栽种云杉660棵、**100棵和杨树150棵。投资61.9万元,统一样式完成326户门面改造工作,铺设路沿石2000米,书写墙壁文化60幅。积极组织村组干部和农户群众,集中力量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通过这次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全村共出动人工560多个,铲车、挖机等机械作业110小时,配套垃圾斗2个,垃圾车4辆,新建垃圾场1个,把村民在这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中形成的良好卫生习惯纳入村规民约,全村“五乱”现象得到彻底解决,全村面貌得到较大改观。

(四)把握重点,破解农村“四难”。**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差、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我们在工作中紧紧围绕群众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重点抓好四项重点工程,即安全饮水工程,对全村饮水工程进行全面改造, 争取项目资金241万元,埋设各类管道34.2公里,新建管理房113㎡,维修蓄水池一座,架设10千伏输电线路1.5公里,安装变压器1台,水泵2台,二氧化氯发生器1套,修建闸阀井29座,目前工程已全面结束;道路建设工程,争取项目资金2万元,养护通村道路5.5公里;争取项目资金11万元,硬化完成通往学校的村内巷道0.5公里。另外,对一些没有硬化的巷道,影响群众出行的进行了平整,铺垫了砾石;渠系修建工程,投资38.4万元,修建童子坝西干**子斗渠1.2公里,通过近几年连续修渠,目前全村农田灌溉已经能够直接送到地头;敬老爱老工程,利用村集体闲置房产,整合各类资源,新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1个,配置床位、厨具和健身器材等生活文体设施,辅助解决部分外出务工家庭的后顾之忧。

(五)破解瓶颈,提升能力帮民富。坚持扶贫先扶智,根据贫困户培训需求,举办饲草种植、肉羊肉猪养殖、瓦工、电焊工技能培训12期,培训330人次,80%以上的贫困劳动人口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针对今年以来出现就业难、打工难的新情况,积极引导群众转变务工方式,从各自单干、单打独斗的务工方式向抱团取暖、结队务工的新方式转变,成立劳务输出公司1个、工程队3个,全年输出劳动力1025人次,创收1000多万元,使贫困户来自劳务输出的人均收入达到3200元以上。认真对接落实省市县精准扶贫金融支持政策,为63户贫困户办理精准扶贫专项贷款306万,其中发展性贷款39户、186万元,带动性贷款24户、 120万元。全村有一定偿还能力,未享受其他贴息政策并从事肉牛、肉羊养殖和中药材产业的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财政贴息贷款,解决群众“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为194户办理贷款1557万,其中小额114笔,416万。积极争取成立注册资本30万的扶贫资金互助合作社1个,现已正常运行,资金全部发放完毕。**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由乡村医生陶学让负责经营,目前线下线上服务平台已开通投入运营。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主导产业尚未形成。**村人均耕地只有0.7亩,加之地块七零八落、地势七高八低,长期以来种植主要以油菜、大麦为主,亩均产量低,综合效益差。养殖业方面,虽然有很好的发展传统,但受今年市场价格的影响,效益整体不高,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尚未形成,产业培育难度较大。

二是基础建设仍然薄弱。**村居住分散,加之部分群众上城买房和长期外出务工,还有部分村民搬迁至六坝韩武、****等地,全村实际居住人数只有户籍人数的2/3,开展村内门面改造、环境综合整治、自来水改造等公益事业筹资投工,存在一定的困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公益事业投工投劳,全村基础设施建设仍然薄弱,村内巷道仍有7.5公里尚未硬化。

三是自我发展能力有待提高。部分贫困户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老弱病残,其文化程度低,对扶贫政策认识不清,自我发展的能力弱,等靠要的思想严重。同时,大多数村组无集体积累,基础设施建设完全依靠政策推动,自我发展能力较弱。

四、下一步打算 一是实施挂图作战,全面落实好 “六个精准”要求。继续落实“一线工作法”,以用心、过细、求效的作风,联系干部和镇村干部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做好贫困户信息动态管理和大数据平台信息录入工作,细化帮扶措施,瞄准问题靶向,不断提高扶贫精准度及有效性。持续跟踪调查,全面及时掌握贫困户脱贫动态,切实做到底数清、问题清、对策清、责任清、任务清,确保扶贫措施与建档立卡动态挂钩,逐户逐步完善帮扶计划,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一人一技”的要求制定村级精准扶贫方案、精准扶贫作战图,扎实推进脱贫措施,推行“挂图作战”,形成倒逼机制,合力扶贫攻坚。

二是凝聚帮扶合力,切实提高精准扶贫工作实效。2016年,按照“六个精准”和“当年整村脱贫,两年巩固提高,三年进入小康”的工作目标和要求,牢固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聚焦意识和落实意识,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整合各方资源,推动“双联”行动和扶贫攻坚深度融合,紧紧围绕贫困群众收入持续稳定增长、贫困人口逐步减少、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的工作重点,强化措施,精准施策,持续发力,做到对扶贫资源精确化配置、对扶贫目标精细化管理、对脱贫责任精准化考核,改“大水漫灌”为“精确滴灌”,扶真贫、真扶贫,确保精准扶贫户如期稳定脱贫

三是突出产业培育,着力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把产业扶贫作为扶贫开发的重点, 教育引导贫困户摒弃等靠要思想,大力发展饲草种植、油菜育种、中药材、枸杞等产业,积极引导贫困群众发展规模养殖,尽最大努力弥补全村富民产业规模小、带动性不强的短板,不断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2016年,种植优质饲草2000亩,发展前宅后院式养殖棚圈20户、90间。通过培育扶持养殖大户,吸纳贫困户参与入社,推进生态养殖小区和养殖标准化建设,新建100间高标准养殖小区1个。发挥**村劳务经济优势和传统,大搞劳务输出,使贫困群众劳务收入占到了总收入的70%以上,劳务经济成为名副其实成为群众致富增收的“支柱产业”。

四是把握工作重点,力争实现村容村貌整体明显变化。坚持政策向扶贫倾斜,资金向扶贫聚集,项目向扶贫靠拢,按照基础优先的原则,加**寨村项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惠民到户,实现扶贫资源的精确配置,贫困村面貌发生明显改变、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提高。聚焦工作重点,结合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加大宣传教育引导力度,切实巩固村容整洁成效,力争实现村容村貌整体明显变化。今年,**村完成门面改造326户,占到全村常住户数的一半以上,2016年通过多方筹措资金和动员群众投工筹劳,计划改造门面200户以上,实现门面改造整村推进、全面完成。利用近期群众外出务工陆续返乡有利时机,充分宣传发动群众,积极上报争取项目,2016年计划对通村道路5.5公里进行铺油罩面、完成7.5公里巷道硬化工作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