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品花宝鉴》管窥清中后期北京戏曲生态 古代言情经典小说

摘要《品花宝鉴》以清道光年梨轶事及伶人与士夫交往线展开了幅北京梨长卷。

通整理其与戏曲相关情节容与清代戏曲史做比较以印证和考察清代晚期北京梨戏曲生态。

关键词《品花宝鉴》;清期;北京戏曲生态。

品花宝鉴》是我国部以优伶主人公反映梨生活长说。

作者陈森人对梨戏场有着浓厚兴趣曾常年流连歌楼舞馆对当戏曲活动相当熟悉故《品花宝鉴》量关戏曲活动和演员生存描写都是有据可依。

我们能够以媒介比对清代献对戏曲记以下四方面对清代期(主要是道光年)北京地区戏曲生态做较全面地了。

剧目

品花宝鉴》共记了30多出剧目除了极少数全剧外基折子戏关目多能“标志着昆剧演出全代结束”①戏曲选集《缀白裘》到。

从剧种声腔说尽管成道光年“京都剧场犹以昆剧、乱弹相奏演然唱昆曲观者辄出外遗故当有以车前子讥昆剧者。

”②雅部已然呈现出弱势由作者人审美倾向所提剧目依然以昆曲折子戏主少部分出杂剧及南戏四分三以上则选明清传奇花部剧目只有《嫖院》、《借靴》等不到十出。

尽管作者也曾借湘帆口评价乱弹戏“不粗些神情总有理。

可笑那些人只讲昆腔不爱二簧。

”但具体剧目选择仍有明显偏向。

剧目题材说出现剧目以生旦爱情剧戏主尤其是《西厢记》和《长生殿》被反复引用这与涉及戏曲演员昆曲旦角有关也反映出当北京昆班 “从十行角色并重逐步渡到着重三(生、旦、丑)戏”③重要演变。

剧目出现场合说除了正常戏曲演出外日常娱乐活动如作诗、行令也出现了量戏曲剧目

特别是三十七回众人性直接以剧名作对这是次集剧目展现由可见当戏曲曲词、关目已融入了人们(至少是人士夫)日常生活。

与相对是却鲜见提笔进行戏曲创作。

唯有二十四回有例也不是应景作并无多新这多少也是当昆曲创作活动已日益消沉侧面反映。

二、演出

清代晚期北京地区戏曲演出繁花似锦且形式多样《品花宝鉴戏曲演就可分三类类戏演出

道光年北京戏往往“建台台前平地曰池。

对台厅三面皆环以楼。

堂会以尊客坐池前近台茶则池以人计算楼上以席计算。

故平坐池者多市井儇侩楼上人谑曰下井。

若衣冠士无不登楼。

”④戏虽然演出场次多、人气旺但因鱼龙混杂故“几唱昆腔相公总堂会里子里是不。

演出质量很难得到保证。

二类堂会演出

这类演出质量较高各路名角都会加入。

每到春节期戏班不但日日连演应付还每日“分包”即“把班分两组或几组进行演出”⑤。

三回锦班金二就谢绝了梅人不许分包要梅人也不以怪只要定了戏单、交了定银戏班能保证准戏不短角色。

三十七回子云问及何诸旦皆不能桂保回答说“今日锦五包堂会珠是四包堂会

约尽唱昆戏角色分派不开。

”可见其名角也唯有不停赶场才能保证每场堂会演出质量。

三类班演出

二十五回写徐子云请华公子看戏详尽地展现了次班演出实况开席先要戏戏顺序按照地位、辈份进行不可随僭越;戏便“加官出献上‘世受国恩’。

”这里所说加官也叫跳加官是旧昆曲、京剧开场表示庆贺与祝福而约定俗成种舞蹈节目;加官正式开始演出

班奉主人命演出然是不收费但是根据演出效会有打赏。

打赏义更多给予伶人荣耀又使宾主双方面上有光并不拘赏赐容。

三、演员

品花宝鉴》涉及戏曲演员主要是昆曲男旦

这些男旦出身多苏扬地区即昆曲诞生地演员主教习亦然。

这些演员特别明只有苏惠芳“官子因漂泊入梨”;主角杜琴言对被迫成伶人也始终耿耿怀。

反可推测其他演员若非梨世就是因出身贫苦不得已而身世清白子弟若非遭遇特殊情况是绝不愿入社会地位低下梨行。

这些演员入行跟着师傅学艺出师前其收入交帐给师傅没有人身由演出等事宜也都得听从师傅安排。

十八回提到男旦“三十年便有四变”少年以丰姿美秀人钟爱年龄稍长只靠台上扭捏作态吸引观众三十岁靠当师傅、压榨徒弟讨生活待到运退了就只能到戏班打杂即是当普通男旦生写照。

除了靠曲艺舞台上愉悦观众男旦还必须外出与人交往应酬十旦因身修养较交往多是人名士多行吟诗作对风雅事;条件较差蓉官、二喜、黑相公流色艺稍逊又不知爱只能巴结老斗以皮相侍人。

故而遇到奚十这样人卑劣却出手阔绰人杜琴言、苏惠芳辈避唯恐不及不少相公却极力讨这也跟人身生存境遇有关不可概而论。

又有如林珊枝这样班演员虽得宠却总担心己地位何就被他人所取代。

这些男旦演员物质生活比起底层平民显然是上许多。

但比起良子其精神上苦闷是显而易见。

男旦旦进入梨即使出师其身份也不会变成良子。

型例子是主角杜琴言虽洁身、又有徐子云其出师作者也唯有动用前世今生说让屈先生收他养子才算让他重新获得了良子身份。

其他诸旦亦是如他们能够脱离伶籍开店铺食其力靠也是徐子云、华公子不计成助。

可以说现实生活部分男旦得不到贵人助情况下多半只能辈子“低人等”生活。

四、评议。

品花宝鉴》作者陈森借人物口做量戏曲评议这些评议也可以看作是清代期人戏曲批评参考。

这些评议类是针对戏曲如华公子和华夫人对《桃花扇》《访翠》《眠香》二折加赞誉可见尽管《桃花扇》不如《长生殿》适合场上演出清期已极少被搬上舞台士夫阶层仍由较影响。

二类是针对戏曲演唱回华夫人指出花珠演唱不够干净够不上清曲标准可见当人依然有重清曲而轻曲剧心态。

明初魏良辅《曲律》就有言“(清唱)不比戏场藉锣鼓势全要闲雅整肃清俊温润。

其有专磨拟腔调而不顾板眼;又有专主板眼而不审腔调二者病则般。

惟腔与板两工者乃上乘。

”⑥士夫阶层审美偏上脉相承可见斑。

华公子与华夫人又以《元人种曲》发端探讨了格律和曲辞哪更重要这问题亦是戏曲史上著名“汤沈争”争议焦。

华夫人回应“从那《九宫谱》定人人只会改换音不会移宫就谱也是世件缺事”其背不仅是作者陈森言。

早明代吕天成就《曲品》论述“倘能守词隐先生矩镬而运以清远道人才情岂非合双美者乎?”⑦――格律严谨而忽视曲词身采样并非美事。

戏曲评论多继承了这种观认“兼美”才是戏曲剧理想境界。

三类是针对不声腔对比、品评。

四回作者借湘帆口表达了他对花雅二部理“(昆腔)声调和平而情少激越……即如那梆子腔固非正声倒觉有些抑扬顿挫致……腔惋愤感慨缠绵尤足动骚客羁人感。

”虽然《品花宝鉴》整体还是倾向昆曲雅部但这番评论至少可以证明已有人开始识到花部并非只是淫声也有其身审美价值。

作部描写清代梨世情说《品花宝鉴》固然具有定程虚构性不能等历史真实但对当流行戏曲剧目戏曲演出实况演员――特别是昆曲男旦生活状态人戏曲评议都做了较真实艺术还原完全可以作研究清代戏曲生态有力佐证更具体而直观地呈现清代期(主要是道光年)戏曲生态。

释。

①陆萼庭《昆剧演出史稿》上海上海艺出版社980。

年75页。

②[清]徐珂《清稗类钞》北京华局98年十。

册50页。

③陆萼庭《昆剧演出史稿》上海上海艺出版社980。

年3页。

④[清]徐珂《清稗类钞》北京华局98年十。

册50350页。

⑤齐如山《戏班V堂会》引张发颖《国戏班史》北。

京学苑出版社003年335页。

⑥[明]魏良辅《曲律》收入国戏剧研究院编《国古。

戏曲论著集成》北京国戏剧出版社959年五集。

6页。

⑦[明]吕天成《曲品》收入俞民、孙蓉蓉编《历代曲。

话汇编V新编国古戏曲论著集成》明代编安徽黄。

山社009年三集88页。

参考献。

[][清]陈森《品花宝鉴北京华局00年。

[][清]钱德苍《缀白裘》北京华局005年。

[3][清]徐珂《清稗类钞》北京华局98年。

[]张次溪编《清代燕都梨史正续编》北京国戏剧。

出版社988年。

[5]张发颖《国戏班史》北京学苑出版社003年。

[6]陆萼庭《昆剧演出史稿》上海上海艺出版社980年。

[7]陈芳《乾隆期北京剧坛研究》北京化艺术出版。

社00年。

[8]国戏剧研究院编《国古戏曲论著集成》国戏剧。

出版社959年。

[9]《历代曲话汇编V新编国古戏曲论著集成》明代编俞。

民、孙蓉蓉编安徽黄山社009年。

[0]齐森华陈多叶长海《国曲学辞》浙江浙。

江教育出版社997年。

[]胡红《从〈红楼梦〉、〈品花宝鉴管窥晚清戏曲》。

《黄河声》008年0期6页8页。

[]吴新雷《苏州昆班考》《东南学学报(哲学社会科。

学版)》000年月卷期67页7页。

[3]张青青《成年代》《当代说(上半。

月)》007年3期5页。

相关热词 管窥戏曲北京期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