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方志编纂的几个基本问题

方志概说方志是地方志总称是系统记各地然、济、政治、化、科学、技术、社会、历史状况或某项、某围重要献籍。

方志以其所信息量堪补史阙具有存史治、利国益民功能。

因它远流长亘贯古今延续不衰卷帙浩繁历被视华民族化宝库瑰宝。

方志作社会化产物其漫长发展历史进程历代人们不断充实、完善、提高而逐渐演进成今天各种形式方志

方志名称方志起何处这是古今历史学和方志学长期探问题直到今天仍是众说纷纭有主张渊《禹贡》有认导《山海》有认起《周官》有认始《越绝》、《吴越春秋》或《华阳国志》。

有古史说、地理说、两汉地记说、多说等。

方志发展身特使然历史方志名称歧出纷纭别称种种。

除常用“记”、“”、“”、“考”、“鉴”、“览”代替“志”外偏重地理者常以“地记”、“地理”、“沿革”、“图”、“图说”、“图志”等名偏重掌故常以“”、“故”、“掌故”等名偏重征常以“献略考”、“献征略”、“献撮要”、“备征志”等名偏重丛谈常以“丛”、“拾遗”、“琐志”等名容简略方志常以“要”、“略”、“概览”等名。

国地方志名称繁多历朝历代各地普遍编修省府州县志先叠出了区别不限所修志又出现多种方志名称和标法是冠以纂修者姓名;二是标名纂修朝代和年;三是以纂修次序和系标如首次修有“鼎修”、“创修”、“初志”等样重修、续纂加“重修”、“重纂”、“续修”、“续志”等样再次修纂加“再续”、“重续”等相对前志、志加“”相对旧志则加“新修”、“新”;四是以政区别称或用古地名标明如苏州别名姑苏又旧吴郡所以有《姑苏志》、《吴郡志》扬州称广陵而有《广陵通》等。

方志类别方志不但有众多名称而且有较多种类方志种类是随着社会生活、科学技术和方志事业身发展而不断增多。

方志按其记述容可分综合性、专业性两类。

综合性方志按其记述地域围可分全国性总志、省志、府志、州志、厅志、县志、旗志、卫所志、土司志、盐井志、边关志、岛志、都邑志、乡镇志等。

专业性方志是专门记某事项或某围事物方志

记述名山称“山志”记述水体及水利称“水志”记述物产称“方物志”记述风土人情“风土志”记名寺、古刹“寺观志”记金石碑刻“金石志”记风景名胜“名胜志”记林花木“林志”和“花木志”记宅民居“宅志”记历史人物人物志”记历史献、邑人著述“艺志”记墓葬“冢墓志”。

3.方志基特征根据我国地方志产生和发展历史方志基特征主要有()区域性或称地域性这是方志首要特征。

方面地方志是以特定区域记空围以特定地情研究对象并以地方特征命名志。

我国现存8000余种旧志和80年代以编纂新志无论是统志、省志、府志、州志、县志、市志、盟志、区志、乡镇志还是专门记山水、古迹、寺观、祠墓、院等专志或是新修地理志、济志、化志、教育志、人物志等都是按照定区域记述围。

其所指容无不以特定区域依据长期修志实践还逐渐形成了凡与单位区域毫不相干人和事概不入志传统。

凡“越境而”或借外人以桑梓生色做法修志忌。

另方面方志容有鲜明地方特色。

我国领土辽阔各地地理环境、历史变迁、建置沿革、物产、风土民情、方言、化、济生产具有鲜明区域性特征如仅凭全国性史、总志则很难包容地方志却有己独特优势。

方志既是以定地域空记述方乡土全面情况无论志目结构安排还是容剪裁等方面总是力图突出那些能够反映地区特色容甚至不惜浓加笔墨。

至现所修新编方志更无不继承这传统极力反映地方特色。

()综合性。

方志是地情性籍综合记地方然和社会发展变化基面貌容涵盖地方科各业举凡天、地理、政治、军事、济、化、社会、人物各门类应有尽有甚至那些细而有义奇闻异事也有收录。

志容涉及围广泛门类设置繁富国各类史籍无能逾者。

方志萌芽始到终发展成今日方志历了漫长历史期。

方志变化有很显著特即志容随着人们社会生活发展而日渐丰富门类不断增多和变化。

就今观这种发展状态仍呈有增无减趋势。

志容综合、广泛特征除方面反映了人们生活日渐丰富多彩也表明志体裁和容发展变化是与社会演进变化密切相关。

因志才能由简单到复杂从单到综合终成种综合性地方著述形式。

历代志无不以罗广泛记述详备宗旨反映地然、社会等方面也总是力“全而不漏” 、“详而无阙”。

因综合性是方志另显著特征。

(3)连续性。

方志连续性表现编纂连续性和容、形式连续性。

宋代以前地方志历了地理、郡、都邑簿、地志、图、图志等形式它这起和雏形阶段编纂连续性还不明显。

因宋代以前“州县移易其遂废”。

宋代方志开始有“沿革”门即志保存前志容又增加了许多新事物。

宋代续修方式人所继承但宋元方志不者特是新志成而旧志废因宋元期编纂志留存下很少。

从明代开始改变以前传统前志不废志续逐渐使方志续修制化。

清朝、民国期对修志有详细规定和明确要。

如雍正规定各州县每六十年修;民国期规定省志三十年修县志十五年修。

虽然实际执行并不致有相距五六十年有相距七八十年甚至、二年但由历代政府重视各地方志普遍编修绝多数地方方志修再修连续编修两三次以上省府州县志不下半数甚至四修、五修或更多次数。

如上海县志明清两朝共有十三修;云南省志明清共有二十四修;江苏常熟县志明代修有七次清朝修有十三次方志续修传统得以延续下。

由可见连续不断地纂修志已成华民族化传统和地方上件事。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国历史上任何种形式图纂写连续长久性方面都不能与地方志相提并论。

方志编修连绵不断使得方志无论是整体还是体而言其形式不仅越演越精而且志容和体例也存着连续性和继承性使得我们得以了和考察地各历史期方方面面及不代地志编纂特。

方志所以受到外学者重视其很重要原因也是方志所具有连续性特征。

方志连续性是各地多历史期各方面得以全面、系统、完整地保存下。

()性。

性是地方志作种著述质属性是地方志生命所。

方志所以历两千余直延续不衰根原因它保存了量珍贵难得。

方志编纂宗旨不是探、研究事物发展规律而是要客观、全面地记地方然和社会发展变化情况反映它基面貌和主要特。

性定了方志功用和价值从而定了修志目。

历代方志编纂者要真实可靠选择精当反对虚妄怪诞。

方志多以官修主由地方官员主持修纂。

因地方官员便可以凭借手权力对修志工作提供种种便利使得修志人员得以获见或接触到般人难以获得地方献。

如政府案牍、地方献、金石碑刻、谱牒传、统计报表、诗信札及实地调、采访、测绘等等手真实可靠程高。

方志编修采取写作方法是“横排竖写以类系事”记述性体行遵从“述而不论”寓是非记述

了志可裨实用历代修志者对方志要很严格。

再者方志编修者多是地人地人记地事较准确且相距不远易考究这就更提高了方志准确性和参考价值。

正是由志具有翔实、可靠丰富历代方志才成不可替代世致用作。

正是由方志四基特征才使得方志区别其他著述形式成体系。

论及方志基特征是还有人提出方志具有代性、兼容性、化性等其他特征。

.新方志事业发展新国建立不久编纂社会主义新志工作被提到议事日程。

95年9月届全国人民代表会会议期山东代表、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王祝晨提出了“早早动手编纂方志”见并提出重先编县志建议。

956年国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制定《十二年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方案》将编修方志列0重项目计划0年全国部分县市编出新方志

共央宣传部指导下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和国档案局共组建了国地方志组具体指导全国地方志编纂工作。

是年湖北省成立省地方志编修委员会主持编辑各县市简志并发《湖北县(市)简志凡例》。

957年月山东省开始修志活动成立了省地方志征集委员会。

月共湖南省委定编修《湖南省志》。

958年3月毛泽东主席成都会议上倡议全国各地修志

8月周恩总理指示要系统整理县志。

0月国地方志组起草了《新修地方志体例(草案)》。

到960年全国已有0多省、市、治区和530多县建立了修志机构其50多县编出了初稿。

96年3月国地方志组公布了《新修地方志提纲(草案)》提出新修地方志除前言、概况外分设政治斗争、济建设、化教育、政治工作、民情风俗习惯、宗教、名胜古迹、人物8门类。

963年8月共央宣传部批了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国档案局合呈报《关编写地方志工作几见》提出要建立审制控制出版发行“只要审政治上、保密上确无问题以方可以印出样送请审批”;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方志编修工作尚系统开展修志活动地方应积极收集各种有关分门别类地加以汇编供以编修新志作准备;建议各级党委宣传部加强对修志工作领导和检各地档案馆应积极参与修志活动修志部门收集提供方便。

然而正当全国修志活动逐步开展际随着“化革命”开始也已建立修志机构便处瘫痪状态继撤销全国普修新志工作也被迫断。

这期志多还属初稿或部参考油印品公开出版者尚属少数。

般都记当地然、政治、历史、济、化、名胜、风俗、人物等容着重反映当地人民共产党领导下进行革命斗争和放政治、济和化建设基情况。

历史原因期志多地记了阶级斗争方面亦存有不实处。

加当对方志编修缺乏验修志队伍专业培训故所编志较粗糙史志混淆体例不精风不宣传色彩较多影响了方志质量。

十届三全会以我们国进入了以济建设心历史新期。

进行“四化”建设要总结和借鉴历史验要认识和把握国情和地情。

作地情体地方志然重新引起人们重视。

978年共湖南省委定恢复《湖南省志》编纂工作并次年8月率先成立省志编纂委员会重新开始编修《湖南省志》。

979年5月山西临汾市李玉以《县志应续订重修》题投共央宣传部和《光明日报》建议全国开展修志工作。

五届人二次会议开始他又将原改题《建议续修县志》再次投寄会处。

7月9日共央总记胡耀邦李玉建议修志信上批示“力支持全国开展修志工作。

”开始了新国成立二次普修新志活动。

980年月黑龙江省《呼玛县志》部印行。

尽管人们对它按期记事编排形式有所非议但它是80年代所修部新县志。

980年月国院指示各地“编史修志历史研究”。

月国史学会成立会上胡乔木代表共央记处到会作重要讲话指出“地方志要收集要保存要研究。

县有县志府有府志省有省志。

我们国有这修地方志历史传统今天我们要继承这传统……我们要用新观新材新方法编写方志……可是现这方面工作还处停顿状态我们要声疾呼予以提倡”。

是年国地方史研究会筹备组成立湖北、山西、上海、贵州等省市相继成立了史志编委会或省志编写筹备组。

98年黑龙江、云南、广西、四川、河南、安徽、河北等省和太原、贵阳、济南、郑州、哈尔滨等省会城市相继成立修志机构。

98年7月5日至8月日国地方史志协会成立会暨首届地方史志学术讨论会太原召开。

会议通了《给党央、国院建议》原则通了《关新省志、新市志、新县志编纂方案建议(草案)》等件这是有史以首次全国方志学术会议。

至983年初全国已有5省(区)、地区、53市、003县建立了修志机构开展修志工作。

鉴全国地方志工作已全国普遍进行983年月6日国社会科学院向央记处呈递了《关恢复地方志组工作请示报告》。

央国地方志指导组月8日成立具体责领导全国修志工作。

985年月9日国院办公厅发了国社会科学院《关加强全国地方志编纂工作领导报告》。

国地方志指导组召开五次会议通了《新编地方志工作暂行规定》成届修志工作具有法规性质条例使修志工作有所遵循。

到990年除西藏外全国各省、市、治区都建立了修志机构。

996年全国地方志二次工作会议西藏也建立了修志机构。

与国院各部委局也都有相应修志机构或史志机构。

0余年辛勤努力新编地方志事业取得了丰硕成有着鲜明特()新志普修面广。

不仅省市县各级行政单位有修志任其他部门或系统也开展了修志工作。

如水电部98年即开始了我国江河水利编修工作并98年央各部委率先成立了“国江河水利志研究会”责编写江河水利志组织和研究工作成立了长江、黄河、珠江、淮河、海河等志编纂委员会。

983年月化部、国民族事委员会、国戏剧协会也合行发出《关编辑出版国戏曲志通知》要各地组织地方戏曲志分卷纂写工作。

其他如交通部系统开展了国交通史志编写工作科委、科协系统成立了“国科技史学会地方科技史志研究会”教育系统成立了“全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分别组织和指导全国各地科技史志和教育史志编写工作。

997年以又陆续有《国煤炭志》、《国科技志》、《国海洋石油公司志》、《国烟草通志》、《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志》等全国性部门行业志编修和出版。

这些部门志、行业志编修对部门、行业发展沿革作了系统调集整理了量对我国政治、济、化诸方面发展提供了有价值信息。

()机构组织健全。

(3)有统修志条例供各地参照执行。

()重人才培训和理论研讨。

(5)创造并坚持了志稿评审制。

二、方志体例人们评价部志优劣和得失很重要着眼就是论其体例是否合志要能否很地表现志特征和容。

但是志体例是什么呢?古人对虽论述较多但论述多零散而不成系统。

或以体例而言目或以体例论体裁或以体例述志语言或以体例评志类目设置都没能给志体例下比较科学定义。

随着方志编修实践活动深入发展人们对方志理论不断探讨普遍认识到所谓志体例就是志区别其他著述形式整体表现形式它具体体现志类型、目、体裁、法、语言等各方面。

方志结构方志结构是指方志各部分构成即志目编排形式可分以下几种类型()平列诸目体。

或称平分列目体、无纲并列体简称平目体。

这种结构形式是将志容分若干类各类目相独立平行排列无所统属。

从总体而言系松散很难使志目成完整、科学系统各门类彼相影响和逻辑关系很难得以反映。

因平列诸目体志是种不成目形式宋元以前应用较普遍直至清代叶仍较流行清叶以这类体式志逐渐减少。

但由这种体式结构简单比较适合容单、数较少志。

民国期也有部分志采用平列诸目体。

方志也有借鉴这种体式如985年出版江西《玉山县志》。

()纲目体。

这种体式目结构是先设置总纲(亦称类)各纲下再细分若干目目以纲聚以纲统目故称纲目体又称门目体、分纲列目体。

纲目体式优越性是分类醒目目清晰纲举目张便。

纲目体志是国地方志目形式趋成熟表现。

志容增多纲目体也不断发展明清志多采用类形式。

这类形式又可分以政区纲、以事类纲和政区、事类混合纲等。

(3)纪传体。

又称史志体系仿正史纪传体史而成。

以纪、表、志、传记述、考、录、略、谱等类然再立纲分目编排志形式。

早采用体是南宋周应合编撰《景定建康志》。

这种体式产生是正史影响不断扩史学理论不断向方志编修实践渗透结它标志着方志学学术地位提高。

()政体。

这种体式是采用制史体例修志

政体志目结构借鉴和运用史这体例重实用多记地方政事分纲列目分类记述

这类体式是明代弘治年周瑛、黄仲眙纂《兴化府志》所创目设置上定吏、户、礼、兵、刑、工六纪。

明代正德年《漳州府志》也以分六类。

清代仅学诚所拟三有分类。

(5)三宝体。

这种体式目设置是以《孟子》所云“诸侯宝三土地、人民、政事”作分类依据是先设置土地、人民、政事三类各门类下再设子目又称总纲系目体。

三宝体志结构简单难以包括地纷杂社会现实因流行不广。

三宝体虽不盛行但明清、民国期各代都有仿例。

如明代唐枢、张应雷纂《湖州府志》民国《静海县志》等。

(6)编年体。

是仿照《春秋》、《竹纪年》、《治通鉴》等编年体史纵向记述历史与现实目体式

这种目也可以说是平目体种特殊形式不是横分门类而是以线。

明清、民国期有种体式志。

新国成立959年编《盂县人民县志》和980年版《呼玛县志》等极少数志采用了编年体般都不采用编年体。

(7)纬体。

又称两部体是指目结构程先志分两部类部类下再设各志体式

明代〔嘉靖〕《广平府志》首创体式

(8)三体。

这种体式倡导者是清代方志学学诚他主张方志立“三”即志、掌故、征。

其“志”是著述体“掌故”和“征”编纂体。

这种体式特是以志、掌故、征总纲志是方志主体方纪传体正史下设纪、谱、考、传等四体;掌故历代会要、会辑录保存地方政府颁布库制和档案材按类编选与志相辅;正是地方献专辑包括奏议、征实、论说、金石等原始。

(9)节体。

是指以节层次编排容目结构形式主要是受西方著作体裁影响长期修志实践逐渐发展而成致产生年代清末民初。

其目层次般三级及三级以上新方志由门类分得较细有层次可达六七级。

根据划分层次多少节体又分以下两种形式是节(目)式多风行民国;二是编节目式民国期即有采用新方志多采用。

根据目设置结构层次节体又可分编式、编式、编式。

另外从方志记述断限上划分又可分通纪体和断代体。

届新方志多采用是通纪体。

方志体裁方志体裁是指志用记述各类事物表现形式。

随着修志实践验不断丰富和修志理论日益发展适应表现各种容要方志逐渐形成了述、记、志、传、图、表、录等几种形式。

()述。

“述”即指概述是对地全面情况和事物、历史和现状概括介绍。

它是由古代志每分志前面志序、序例等发展而早见民国期黄炎培编纂《川沙县志》。

概述容是说明卷概要二是阐明义例。

志首和各分志前都可写概述。

全志概述犹如地历史和现状鸟瞰图容包括地理、政治、济、军事、化、社会等各分志所记各方面。

分志概述又称序或不加标题而直接写下用精炼语言勾画出事物发展基轮廓。

概述居志首是志总纲。

般说方志概述独立成它以简要梗概全貌简述发展记其变化揭示规律从而勾勒出地区、部门或系统轮廓。

概述纵述历史横陈现状可以述有议议有述使事实和议论浑然体瞻前顾由现状展望既引起兴趣又给人以精神鼓舞。

现全国已出版几千部志普遍设置了“概述”概述理论研究也逐步趋向成熟概述编纂实践也呈现出异彩纷呈局面。

通理论研究和编纂实践人们对方志设置概述作用和义认识也越越明确。

概括起主要有以下四方面是概括要概括全统率全局把全志势略有机地组合起构成客观总体形成高屋建瓴势;二是贯通全志把志所记述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相贯通;三是能够揭示事物系揭示方志各门类诸多事物以及门类系彰明因反映事物发展规律;四是能够导引人们概述可以对志有总体认识。

()记。

志记体是指志事记体裁而言它是借鉴古代编年体史而成。

事记是按期顺序记地事全。

事记有利克各分志横排带结构松散弱使志整体结构更加谨严。

事记作地方志组成目始南宋曹叔远编纂《永嘉谱》志卷分年谱、地谱、人谱、名谱四编其年谱记建置沿革诸事并以编年记是方志有事记发端。

南宋高似孙编纂《剡录》卷列有县纪年以以史实纬记全县历代发生事世志多效法。

明清、民国期采用记体志已极普遍新方志也普遍采用了事记目。

记体有两特是编年记事。

完全按照年月日排列诸事纵向展开脉络清楚容易收到因彰明效;二是事要简。

记录事件方事、要事择要而录。

记体列志首其作用体现全志有导引作用可拾遗补缺。

记体类型主要有编年体、分类编年体、纪事末体。

方志“事记”以新面貌出现容上要科学、准确。

以编年体主以以事纬纵方面贯通古今详今略古详近略远;横方面包括历史和现实政治、军事、济、化、教育、科技、体育、卫生、社会等方方面面事、要事。

“事记”可以使人们对地方历史及其发展有纵贯古今了从宏观上获得全局性认识。

(3)志志体是指专记单项事物各分志体裁而言方志发展多性和远性使方志其长期发展程产生了不形式体裁地方志

早期方志多囿地理魏晋南北朝期地记盛行形式多样涉及方面广开始出现专取社会侧面专志。

隋唐、北宋盛行图是型图、志兼括体。

两宋以随着方志定型志容日渐综合明确区分不体裁形式志日渐增多。

现今义上“志体”可谓是从史籍志体演变而司马迁作《史记》把制和其他专项容以类划分列八开创了专志体例

民国年方面继承旧志传统方面又增设实业、工程、交通等专志翔实地反映了社会全貌。

这都充分说明专志是随着方志发展发展更随着代前进而日益增多。

它容从然到社会政治到济化到科技分门别类无所不包专志社会地位越越受到重视。

专志是种专门性质著述就其性质而言专志除具有方志科学性、现实性、性这共性特外还有己性特。

主要表现它有反映专业专门体力和专门容即反映专业基面貌体现某专业特殊发展规律由专业人员编纂专业发展

专志这种独特性是人类进步、科学发展、社会分工越越细产物又是方志体例日益完备、不断发展结。

志体体裁特主要有两是依事直叙。

志体以叙事主属记叙体。

志记事是按照事物发生、发展顺序直其事以直事核要不以雕饰工辞则崇尚质朴无华;二是述而不作。

志体虽属记叙体但长期发展程志体形成了与般记叙体不处。

般记叙了提高表述效常常要进行议论或抒情。

但志叙事般不允许作者直抒情怀也不允许夹叙夹议进行些空洞说教。

但是这并不是说志体叙事毫不动情又无观而是讲观表述和情感抒发应该严格恪守“述而不作寓褒贬叙事” 原则。

()传。

传是指人物传专记对当地社会历史发展有较影响人物分传、传、合传、类传、附传等。

传体特是志传详史传要反映人物生平完整;褒贬见人物行事。

人物立传直接关系到对所传人物历史评价直是比较敏感问题。

传记体人物褒贬无外乎两种方法是论赞并出以表评价;二是对人物褒贬见人物行事。

有人认志有褒无贬是不正确写人物不可能不带爱憎观志传要这种观不是泛泛空论而是通对人物具体行事记述人物功是非表示清楚正所谓“据事直善否见”。

今天编纂人物志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社会主义建设广人民群众根利益。

其政治作用主要体现具有严格历史性。

历史人物都是定历史条件下产生对人物评价不能离开当历史环境要看其主流看其发展看其生全程选取能反映人物生质特征主要事迹和型事件表扬人物;具有鲜明人民性。

方志主体是人民群众杰出代表人物、先进模人物他们树碑立传以宣扬人民伟力量、人民闪光思想、人民聪明才智、人民是真正主人。

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提供生动教材。

把乡人民爱国主义精神和不屈不挠斗争业绩入志会使人们振奋精神激发起强烈爱国情。

(5)图。

图起很早图是地方志早期形式。

宋代方志定型以虽说图分量有所减少渐多但无不附图明清期志更是有志必有图。

但明国以前志图多采用国传统画法用是计里画方或什么限制全无直观绘图法。

因科学性和准确性都较差。

民国以这种形势有所改观。

99年民国政府政部颁布《修志事例概要》即指出“旧志舆图多不精确届志舆图应由专门人员以新科学方法绘制精印订列册以裨实用。

”另外还规定“各省志除每县市应有行政区域分图外并须将山脉、水道、交通、地质、物产分配(布)、雨季分配、雨量变差、气候变差以及繁盛街市、港湾形势、名胜地方分别绘制专图编入汇订。

”又规定“各地方重要及特殊方物应将原物摄制影片编入并详加说明以考证。

”可见民国期绘图法更趋向科学和准确志图已包括地图、绘图、照片三种形式又较以前志图类型有所扩并增加了统计图表到对先进制图科学及技术手段采用。

志图类型主要包括地图类、统计图类、照片类、插图类。

图体特概括起是形象直观二是图著。

方志各专业志都有适量图。

如地理志应有疆域政区图、山川图、交通图、气候图、土壤图、物产图、矿产图、水图、降水图和各种图片。

物志应有关名胜古迹和各种物照片、图画、拓片等。

图不单独立卷疆域政区图列卷首其他图根据容插入有关节或集编排。

方志要恰当地运用图这是很重要问题。

插图要精选数量要少而精图要与志容密切相关说明要准确能起到“图以明”效。

插图位置要适当如系某史附件或某方面容反映图应置类或。

若反映全地区面貌地形图、行政区划图等则应方志首。

有志将所有图片全都集首那就显得生硬呆板其效也不。

图片绘制要有特色采用照片从拍摄位置分有地面照片、航空照片和卫星照片等。

图编制般应抓以下几环节即确定制图容列出制图提纲集制图选择图形式确定制图比例绘制图形底版然确定图分布位置。

所制图要形式多样图面整洁美观方。

(6)表。

民国以前志对表采用多局限沿革、人物或年表类。

到民国表体记事容有了新扩展。

不仅增加了各类统计图表而且强调直属各门类都应对表体采用反映了近代统计学科发展方志编纂影响。

志常见表体有年表、人物表、物产表、著作表、统计表。

表体特是概括简明提纲携领、目清晰。

表使用具有不能详尽表达功能。

各种形式表志依次排比可增强科学性和性总结验、探事物发展规律提供和依据;二表恰当运用能使志某些容化繁简、节省;三志济诸编运用表形式更能起到以类系事作用。

表运用新方志多见制作沿革表、历届领导人员表及各类人物表各类济、化事业统计表、览表、分析表、升降表、对比表等。

表制作能准确反映事物量变必须合这样要即表式样定要科学精致简单明了;表体要有纵横标目容准确无误防止差错遗漏和不实。

(7)录。

录是指附录指志尾附有辑录价值或献。

附录是志不可或缺组成部分附录能助加深理正便考增加志使用价值。

设置附录主要目是要保存以起到存史作用。

3.方志体志有己特定体。

它不艺体不议论体不公体不科教体也不新闻体和般历史著述即所谓史体也有某些差异。

()区别艺体艺作品允许现实生活基础上虚构故事和人物要用生动形象语言进行人物刻划和景物描写要用衬托、渲染、夸张、想象等多种艺表现手法塑造各种艺术形象。

方志记述历史事实和现状以及事物发展程它以真实生命绝对不允许有任何虚构和些许虚假也不允许有所谓“合理想象”。

它要实事是秉笔直真实地、客观地记述事物对所记容要得起代和历史考验。

方志不采用学描写手法。

()区别议论体议论是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见和主张种体。

议论作者通事实材和逻辑推理阐明己观以理人启发人们思想提高人们认识。

议论具有三要素论、论据、论证。

论提出要证明什么论据回答用什么证明论证是怎样证明。

方志原则是“述而不论”。

观不能靠发议论不能由作者以论方式明确提出而必须靠史说话。

修志者对客观状况所持观和倾向性应事实记述然地流露出寓褒贬事实。

方志只能靠量、真实、得起检验记实不能用引证明人言论或科学公理、定律等作论据。

方志重“记”以取胜而不能杂以评论进行论证。

方志应通量确凿事实让者己从得出结论。

当然可以有“画龙睛”笔但要恰到处。

(3)区别公体公体包括命令、指示、批复、通知、总结、报告、计划和法律等。

志体不公体不要把志写成总结。

总结有固定格式和要总结致由三部分容构成总结名称、总结正、总结署名和日期。

正部分是总结主体般要说明情况肯定成绩总结验出问题提出措施。

方志写作方法和工作总结不方志重记实。

虽然也要体现工作验和教训但不能象写总结那样由执笔者总结几条验开列几条教训。

验、教训必须寓事实记述

()区别科学体科教体如教材、讲义等是系统、完整地向学生讲授各类学科知识和科学道理多以严密逻辑思维讲各种定义、定理、公式、方法。

理性讲和技能、技巧训练是教材、讲义这种科教体重要特色。

方志可以广人民群众提供乡土教材就方志客观作用说不味着要把方志写成教材。

志体与科教体教材无论体例上还是容上都有很不。

方志也有知识性但它是体现。

必要名词释、专题说明般不如正只作脚或附件。

方志要突出济方面容特别是各专业要突出己行业特这会涉及到些生产程、营管理、科学技术等方面问题。

编写这部分容是从标题到容都不要写成教材、讲义形式。

卫生志不能写成卫生学医药志不能写成医药学营管理部分不能写成企业管理学技术方面容不能写成讲述科学知识科普物记产品容不能写成产品说明或商品广告。

方志要写行业、系统进行营管理和技术革新情况反映其历史和现实状况必须用事实说话而不是由原理说话。

(5)区别新闻体新闻有身写作特、要和法。

新闻般由三部分结构而成即导语、主体和结尾。

导语就是把报道重要、新鲜、引人目事实提炼出语道破新闻主题思想和现实指导义给者总概念。

新闻体包括简讯、消息、综合消息、评述性新闻、通讯、特写、记者通信、调报告、新闻图片等。

方志不新闻限上有己断限。

新闻要干预现实指导当前各项工作。

方志原当然是客观事实但不能直接干预现实。

方志既记历史又记现实不像新闻只记新近发生事情。

方志不采用型新闻体“三段式”。

(6)区别与史体史是述史志是存史。

般记事史部分是以代心依照先叙述史事。

或贯通古今或专详代序以事件、人物线这就是所谓历史“纵记事方法”。

因史结构上般采用竖排横写即按发展纵排每横写济和社会发展方方面面。

方志则有所不它是以定单位区域记叙围采用“横记叙方法”分门别类地记方民俗、民情、人物、疆域、政治、济等情况。

志采用横排竖写结构方式。

横排分类竖写发展程。

史体作者可以出面评论史论结合。

史体史话则是通俗地讲述历史知识它以介绍、叙说史实主。

只要不违背基历史事实可以敷衍、割舍、剪裁可以穿插些民传说、神话故事、名人轶事、民谣谚语可以抒情也可以议论。

要写得引人入胜具有较强知识性、学性和趣味性。

志要作者把观和倾向性寓史记述不要作者出面评论功是非必要至多三言两语画龙睛而已。

方志不“以论带史”也不要夹叙夹议。

史话编写手法方志不宜采用。

三、方志编纂制与规国地方志长期发展编修逐渐形成了些传统与规.有系统官修制。

国地方志所以能远流长并保存下如众多志其重要原因就是国官修制建立保证了志编修延续不断。

.重视志编纂宗旨和目。

历代志修志必须先明确修志宗旨、目即所谓凡例。

修志凡例有多种形式除每部志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凡例外全国和地方性条例亦历代不乏。

方志凡例主要包括()指导思想;()志断限必须明确告诉志撰稿者、收集者使其首先从总体观念上明确这部志人类历史长河所处方位;(3)志体用记叙体述而不论;是用语体记述体。

所谓语体即运用现代汉语著述体。

记述体是指把事物特、事情发展、变化程和人物历如实地表述出种体裁。

记述体有六必要因素人物、事件、、地、原因和结。

记述体作者必须直接或接地交代清楚这六问题否则就不能圆满地达到记和叙述人物、事件目;()志容主要指全志包容量即由几块组成专业志设置、排列顺序各机构沿革、容述要安排及有关容编写要等其写法要高概括言简赅;(5)编纂原则志编纂要些事项包括必须遵守某些原则如实存真、详今略古、体现代特、突出地方特色等;(6)立传标准。

人物是志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物立传标准、入传围、收录容、排列顺序都应有原则说明;(7)行规定。

志编写对些具体问题规定如人物称谓、统计数、计量单位、纪年方法、地名使用、行处理、语言、标、专业名词及其他特殊用语;(8)介绍即、收录、材考证、鉴别及使用情况特别是要说明些特殊材以便人考研究;(9)特殊问题处理说明。

主要指上列各项没有谈到而又必须说明问题如些政治方面问题。

志是流传千古些问题今人看不成问题而人看就可能成难、疑。

3.述而不作秉笔直。

这是国地方志编修优良传统。

所谓“述而不作”是指志行不允许撰者妄加评论而是如实记录但编修且要不可绝对化。

.生不立传。

修志感棘手问题就是纂写人物传记。

5.不越境而。

严格限制特定行政区域但也不要绝对化。

6.横排竖写与纵横结合横排是指按事物性质横向分类;竖写是指以序纵向记述

纵横问题实际上是指志如何处理与事关系问题即拟定目、安排层次先分期还是先分类问题。

新编地方志工作开展早期方志理论曾开展这方面讨论。

有认应先分期再分类有认应先分类再分期。

早出版县级志有采用先分期再分类记述

随着方志实践和理论探讨深入方志界已形成共识即先分类分期也就是横排竖写。

横排竖写编纂方法是由地方志记述对象广泛性、复杂性定。

方志方“科全”要记述方然、政治、济、科教卫及社会各方面历史与现状头绪多容繁使条理化、科学化非横排竖写难以。

目都要坚持这原则。

首先按照“事以类聚”“类目”原则按事物性质划分节目层次然再进行纵向记述

这样划分层次、与、节与节、目与目般横向并列关系各记述某类事物;而、节、目般纵向关系辖节、节辖目这样即显得门类清晰又显得条理清楚还可避免容重复或遗漏。

横排竖写是新方志应遵循条基原则但由新方志记述事物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所以记述些具有特殊事物应灵活掌握这原则做到宜横则横宜纵则纵纵有横横有纵纵横结合使目既合志体又便把事物写清楚。

7.横不缺项与纵不断线新编地方志要横陈科纵述历史所谓横不缺项纵不断线。

横不缺项是拟定新方志目要遵循项重要原则。

方志基特征是“全”所以称它方全。

它所记是地、行业全貌举凡地然、济、政治、化、社会、人物等等无不方志记述围缺项就不成其方志

特别是随着济发展、社会进步、科学发达当今社会分工越越细行业越越多社会结构越越复杂。

我们拟定目要做到尽其所有无所不包广辟类目重科学做到横不缺项。

纵不断线编纂方志要遵循另重要原则。

方志是方全横向看方志反映方全貌纵向看方志反映断限方包括各行各业兴衰起伏和历史发展脉络。

因断线与缺项样都会影响志质量。

四、关历代水利编修 水利志是指记录水体及水利修志般追溯到司马迁《史记·河渠》历史水利志是很丰富如带有地域特色湖志、海塘志、泉志、水利图志、圩志以及涉及河运漕运志、漕船志、闸志等。

历史上以农耕济主社会里水利是农业发展命脉水利兴废直接关系田地谷物米麦收成影响朝廷税赋缴纳而且粮食等重要货物运输也主要依靠水路所以历朝历代对水利编修是很重视。

由收藏分散目前对水利编修数量难以统计。

从留存下些志看记述容广泛不仅保存了水利及相关而且将治水验、教训记录下济发展提供直接参考。

如记录太湖明弘治年王鏊编修《震泽编》首记五湖七十二山两洞庭次石泉古迹次风俗、人物、土产、赋税次水利、官署、寺观、庵庙、杂记次集诗、集包含了很多人方面容。

明张国维《吴水利》先列东南七府水利总图十二幅次标水、水脉、水名等目又记录了有关诏敕、奏并包括有关议论、序记、歌谣等。

也有以湖名而记他事者如明代《湖志》记南京湖黄册库详湖流、库规制、图籍目、官职守、禁令条类似记职官职掌又是部档案志。

明代徐五桥修、陆丹崖纂《沽头闸志》沽头闸是漕河由南向北闸明朝初年海运停运漕河使江南粮食主要运输通道所以该志主要记述漕河闸政容涉及漕规漕禁、闸座、秩官、用、堤浅、川、公署、城池、艺等。

明冯世雍《吕梁洪志》分八建置、山川、官师、伕役、漕渠、祠宇、艺首有序末有赞语体例严谨完整。

清代雍正年佚名纂《江防志》二十二卷卷图(包括扬河江防河道全图、甘泉河道图、江都河道图、瓜洲江工图、仪征汛河道图、正人洲图、瓜洲城垣图、江防厅署图)、江工缘始卷二至卷四奏疏卷五至卷十瓜洲江工河道、仪征江工河道、江都甘泉运河卷十、卷十二工程卷十三秩官卷十四漕规卷十五扬河江防各营汛卷十六至十八杂志(包括额船、额运荡柴、额柳、额草、堡房堡夫、闸夫、浅坝各夫附、兵饷、额收外河银、历年岁修销银数、历年抢修销银数、附漕船则例、城垣、公署、祠庙、寺观、古迹、运河禁令、闸坝禁令、历代战守)卷十九至卷二十二艺。

记述容比较全面体例仿郡县志有图、秩官、杂志、艺等体例完善而成熟。

新国成立水利编修无论规模围还是所涵盖容上都是空前可以说是对我国水利发展全面调也是次开发利用有效整合取得了很成绩成丰硕。

目前轮水利编修基结束全国面临水利志续修了修出更志要总结以往验。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