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学英语 [原来,快乐可以学]

好身材需要运动来雕塑,好心情也需要训练。

认真学习快乐的人,才能掌握快乐的密码。

人的一生都在学习

小时候,我们学语文、英语、数学和各种才艺,长大后我们学开车、学投资理财、学如何在职场出人头地、如何维持年轻活力、经营美满婚姻、教养子女……我们辛苦追求这一切,最后可能也拥有这一切,却唯独少了一样东西──快乐

所以,现在让我们在学习清单中加上“学快乐”。

快乐是什么?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两个朋友在雨季来到尼泊尔,地上一片泥泞,一个朋友厌恶地说:“如果我掉进这脏水怎么办?这个国家什么都脏!”另一个却在泥地的砖块上蹦蹦跳跳,笑着说:“雨季最棒的就是没有灰尘。

”   两个人,两种不同看世界的方法;60亿人,有60亿个世界。

快乐其实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看世界的方式,当看事情的角度不同、想法不同,引发的情绪就不同,快乐或悲伤,喜悦愤怒,都由此而生。

真正的快乐并非来自外在环境,而是一种内在的能力,一种我们必须学习的生存态度。

大脑可以改变,快乐可以学习   就像运动可以雕塑身材,心灵的训练也可以助人消减负面情绪、增强正面情绪,变得平静、喜悦、为他人着想;也就是说,快乐是可以培养、学习的。

“认识快乐学习快乐的人,才能得到快乐,”德国科普作家柯莱恩(StefanKlein)在《不断幸福论》中指出。

快乐的秘密,在脑子里。

近年研究快乐成为“显学”,不断有人在研究个人如何寻求快乐、国家如何为人民创造快乐

从宗教领袖到脑科学家、心理学家、哲学家都加入研究

而拜访西藏、尼泊尔与印度,想从佛法与瑜伽中找到心灵宁静的旅人也络绎不绝。

科学家的“快乐学”研究有以下几个发现:   ●外在因素及个人背景(如财富、教育程度、社会地位、嗜好、性别、年龄、族群等)确实会影响是否感到幸福、快乐,但所有因素加起来只占10~15%。

●快不快乐会受遗传的影响,的确有些人生来就有“快乐基因”。

约有25%的快乐潜能由基因决定。

基因并非宿命,后天的成长环境、经验,会影响基因是否启动。

例如一个原本带有“快乐基因”的孩子,在父母失和、家庭暴力或学习受挫的环境中成长,他的“快乐基因”就很难发挥。

●个人的思考方式(例如如何感受生命中的遭遇、对这些事情的反应等)对一个人快不快乐影响最大。

●成年人的大脑仍有可塑性。

过去科学家相信大脑在青春期结束前就已发育完全,但近年的研究发现,每当我们接触新事物、新经验,脑内的控制系统也会随之改变,神经细胞会形成新的连结,以回应新的刺激。

藉由禅修、静坐等方式培养正面情绪、丰富内心,也有助促成大脑中长期且重大的改变。

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情绪神经科学实验室的李察・戴维森(RichardDavidson)教授,以多位有10年以上禅修经验的禅修者为研究对象,用脑电波图及功能性核磁共振,测试他们在各种禅定中的脑波及脑中不同区域的活动情形,结果这些人的确“异于常人”。

例如,当禅修者进行“慈悲禅定”时,大脑左前额叶外皮区的活动量会剧增,显示他们处在喜悦、热情等正向情绪的状态;禅修者的伽马脑波(代表高频率脑波)也有显着增长,而禅修经验少的人只测到少许伽马电波活动。

实验也发现,禅修者似乎有能力控制自己的脑部活动。

戴维森也找来一般上班族加入实验,经过3个月的禅修训练后,他们脑中反映正面情绪的左前额叶外皮区活动量明显增加,显示他们变快乐了;他们对感冒疫苗的反应也比未参加禅修的对照组好。

“这似乎能够说明,大脑可以被训练及被改变的程度,远超过之前想象。

戴维森表示。

不再问“为什么是我?”   学习快乐,说来简单,可是逆境总是三时来扰乱,小到生活、工作上的不如意,大到婚变、疾病、死亡,人生中的风雨总是不停歇。

遭遇逆境,接受、面对是最好的策略。

脑神经学的研究就发现,每个人对疼痛的情绪反应都不一样,大部分的痛感与压抑这个痛感的焦虑有关。

如果病人对疼痛感到非常焦虑,即使最轻微的疼痛也无法忍受。

用“慈悲的练习”处理情绪痛苦,心中想着:“其它人也受着同样的苦,有的甚至更痛苦,真心希望他们能不受这样的苦。

”因为,人以自我为中心时,会变得脆弱、无力、焦虑,但是当同情别人的痛苦时,无力感会变成勇气,忧虑会变成爱,这样自己的痛苦就不会太有压迫感,不会再带着恨意地问:“为什么是我得重病或遭遇不幸?”   接受生命中的“疼痛”,转化痛苦为助力,反而能不再被痛苦羁绊,得到平静、自由,活出意义。

苦难是一种祝福,只不过戴着不好看的面具,在逆境中修炼出的智慧与喜悦,更珍贵、更动人。

快乐,有方法   释放你的负面情绪   愤怒、仇恨是快乐的敌人,在迈向快乐的路上,最关键的就是学习消减愤怒的方法:   ●回想一次自己非常生气的经验,当愤怒升起时,把专注力放在愤怒本身,而不是放在令你愤怒的对象上。

继续观察愤怒,它会渐渐在你心中挥发。

●如果愤怒仍持续,这是因为你的心不断被带回愤怒的对象上。

每次想到他,心中的火苗便点燃,情绪重新燃烧,陷入恶性循环。

所以试着不要把注意力放在“目标”上,只要单纯、专注地观看情绪本身。

你会发现情绪是无法自我维持的,不久就会消失。

●在日常生活中用这种方式释放愤怒,一段时间后,你的愤怒会愈来愈少,你也会渐渐少生气。

●用同样的方式释放欲望、嫉妒等其它令你痛苦情绪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