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说,说白茶

茶人榛莽

2017年1月9日,天津。午饭后我在茶室里帮茶友鉴定一款老白茶。微信跳出一条信息,山西茶友告诉我:榛莽,你被人攻击了。随后发来了攻击“白茶说”的文章链接。

白茶说,是我2015年开始运营的公众号。那次攻击我们的,也是白茶类的公众号,运营者是福鼎一个90后小姑娘。在她的文章里,我被描述成了一个不会喝茶的山东油腻大叔。尽管那年我才30岁,尽管我们未曾谋面。

矛盾点涉及到白茶领域里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贡眉

2016年4月14日,我更新了一篇名为《来了建阳,才知道什么叫做贡眉》的文章,主要观点有三:1、贡眉是菜茶树种制作的芽叶茶;2、贡眉发源于建阳漳墩镇南坑村,历史上曾进贡清廷,因而得名;3、贡眉在春季采制。

对于这次攻击,我并不感到意外,只是感觉来得迟了一些。两件事情之间,隔了接近九个月的时间。整个事件,双方都是自带流量的白茶类大号,可谓是弹药充足,对攻的态势立刻就形成了。

福鼎,是风头最劲的白茶产区,而建阳则是沉寂已久的近现代白茶发源地。这次争论在后续的演变过程中,已经完全脱离了纯粹的学术讨论,成为了夹杂着人身、地域攻击的不同产区的利益角逐:贡眉,究竟是福鼎产区高等级的大白茶寿眉,还是建阳产区芽叶类小白茶的专称?

在整个事件的后半段,白茶的另一个核心产区——政和,也有人加入了讨论,明确发声,支持白茶说的观点。至此,白茶三个核心产区福鼎建阳政和,都到齐了。

真正的结尾,出现在2018年5月1日。当天,白茶新国标正式发布,明确规定贡眉指的是用菜茶群体种制作的芽叶类小白茶。此后,再无争议。

然而,整个事件对于我的触动是极深的。往事纷沓而来。“三十不学艺,你别想了”。

第一次接触白茶,是在2012年,我参与的一个营销策划项目涉及白茶产品。那是在福鼎的一间会议室里,客户给我们冲泡的是一款五年陈的寿眉饼。我至今无法忘怀那一杯老白茶的口感,茶汤入喉的一刹那,心里惊叹:世上还有这么好喝的茶类!

此后的三年里,寿眉成了我喝茶的唯一选择。虽然回过头来看自己也是真的傻,竟然未曾尝试白牡丹、白毫银针,也未曾动过存茶的念头。要知道,当时福鼎白茶的行情是非常低的,如果存一批白茶,价值不言而喻。

机缘巧合,2015年我应邀再次来到福鼎,见了当地一位经验丰富的制茶师傅。他比我年长20岁,是当地的福鼎白茶非遗传承人。几次接触下来,我们成了忘年交,他不止一次说,很喜欢我这山东人的性格。

我在福鼎白茶方面的专业基础,就是那时候打下的,而且,“白茶說”公众号也是那时候开始运营的,纯粹是出于兴趣,从未想过踏入白茶行业。

那一年的白露茶、寒露茶制作阶段,我都住在茶厂里。秋冬季节的茶山,非常湿冷,条件也简陋很多。每天睡木板床,早晨起来之后一摸,被子上都是潮湿的。即便如此,我依然觉着在山里生活很快活,自告奋勇参与到了白茶的制作当中,一边看一边学,采茶、晾青、晒青、堆积、干燥,乐此不疲。

时间久了,一个念头萌发了——我要学做茶。

但是当我提出想法的时候,却迎来了当头棒喝。这位制茶师傅说,榛莽,三十不学艺,你别想这个了,还是专心喝茶比较实际一些,你懂营销,学会喝茶了以后可以卖卖茶,不也挺好吗?

我当然没有同意。不过却接受了一个建议:学会喝茶。戒烟,每天三瓶不同品牌的矿泉水。

在此之前,我的烟瘾很大,每天两包不够。下定决心后,当天戒烟,开始寻找品茶的门道。后来听一位朋友讲,如果真要锻炼自己味蕾的敏感度,可以试着每天喝三个不同品牌的矿泉水,直到你闭着眼睛都能分辨出来哪个是哪个,你喝茶的基础也就有了。

其实,分别出来并不难,我用了大概一周时间就完成了。但是难的是如何具体地描述三者的不同。一些细微的方面,还是需要用些心思的,比如甜度高低、甜度的细腻程度、水的软硬、滑度、厚度等等。那段时间,我经常灌自己一个水饱。

2016年的春茶季,我开始大范围走动,福鼎建阳政和,能去的地方都会去看看,对比一下茶青的品质、工艺特点的不同。也正是在这个阶段,我开始意识到白茶工艺里存在着两大工艺传统,而且它们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是独立并行、各自发展的,但在近些年开始出现融合的趋势。

福鼎白茶工艺上讲究日晒,品鉴上讲究毫香蜜韵;建阳政和白茶工艺上采用的是阴干手法,以花果香、新茶青味低为追求。三大产区,两大工艺传统,这条脉络我用了两年的时间才摸清。

2017年的春茶季,我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建阳。从三月底到五月初,我跟建阳的朋友共计实验了30多个批次的建阳白茶,目的就是改良小白茶的制作工艺。因为我深知,一个整体沉寂已久的产区,想要重新走入茶客的视野,首先工艺上要完成复兴。

也就是在这个阶段,我放弃了之前行业里流行的观点——白茶只有萎凋、干燥两个工序,正式提出了“白茶工序五段论”——备青、萎凋、堆积、干燥、存储。另外,我还提出了两个补充性的工艺理论,分别是基于树种适制性的“因茶制茶说”,基于空气湿度、温度、含氧量、流动速度的“因气制茶说”。

如今,这套理论在行业里已经被广泛认可,白茶说,在白茶行业的影响力也真正开始建立起来。把白茶说明白,让茶友喝明白。

工艺上的积累完成之后,真正苦恼的事情才刚刚到来。

人们都说茶行业的水深,市场的状况跟我们预想的往往不同。除了在内容输出上,秉持讲真话、不带产区立场、持续输出干货之外,内容输出的形式也非常重要。

2017年,我开始思考“白茶说”的传播问题。首先要有一句简单明了的广告语。创意了很多,没有一个是满意的,结果这个问题却在一次酒局上解决了。一个朋友说,榛莽,你做的事情是非常清晰的,广告语还不好想吗?把白茶说明白,让茶友喝明白,用这句不就行吗?

于是,“白茶说”就有了广告语。

接下来就是传播方式上的探索了。2018年,“白茶说”相继推出了《遇见白茶》纪录片、喜马拉雅音频专栏。尤其是后者,在没有做推广的情况下,仅用了三个月时间,就登上该平台白茶类专栏收听量的榜首。

新的传播方式,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白茶说”之前内容形式单一的问题。而且这种公开的内容传播方式,为茶友、同行的讨论提供了平台,任何不同的声音,都是面向所有听众的。茶友对于一些话题的讨论,也在反向地促使我们做出更多努力。而且此时,我们已经不再排斥任何争议了。

从2015年到2020年,“白茶说”即将迎来五周年的时刻。这个过程就像抚养一个孩子,酸甜苦辣,人生百味,尽皆尝遍。明天会是什么样子?真的很难预料。不过有一点是确定的,我现在依然沉浸在白茶的世界里,乐此不疲。

榛莽白茶的世界里已经沉浸了8 年,现在依然乐此不疲。

5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