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会计准则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会计准则高质量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前提。

近年来,频繁发生的企业会计造假案引发了会计界对会计准则质量问题的讨论和建立高质量会计准则的呼吁。

但对于什么是会计准则质量标准以及如何提高会计准则质量等问题,研究者并没有得出一致的、令人信服的结论。

因此,研究会计准则质量特征及其我国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会计准则 存在问题 对策研究      一、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概况   20世纪90年代初期至今,我国会计准则的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不仅在我国市场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也探索出了一条基于转型国家会计国际化的道路,赢得了国际会计界的广泛赞誉。

我国会计准则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普遍都对我国会计准则制定和实施的实际效果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1)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准则体系。

(2)实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实质趋同。

(3)较好地保护了投资者的利益

(4)推动了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的研究。

二、我国会计准则存在的问题分析   1.基本会计准则功能相对模糊。

从基本会计准则实际所发挥的作用看,并未起到在理论上对具体会计准则进行指导和解释的作用,应有的功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由此造成基本会计准则功能乏力,使用价值大打折扣。

我国制定具体会计准则的主要依据并未采用基本会计准则

2.会计准则内部逻辑一贯性较差。

会计准则应当逻辑一贯。

然而我国会计准则却存在较多的逻辑不一致的情况,主要表现在对于经济形式不同但性质相同或相近的交易或事项,不同的会计准则作出了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的处理规定。

3.会计准则的可理解性和可操作性不够我国会计准则在这两个方面做的都还有些不够

(1)会计准则的可理解性较差。

(2)会计准则的可操作性较差。

4.会计准则之间或与相关法规之间协调不够

(l)会计准则内部不够协调

(2)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不够协调

(3)会计准则与其他相关法规不够协调

三、建立我国高质量会计准则对策建议   1.制定明确的会计目标。

明确会计准则目标是制定高质量会计准则的前提,也是完善会计准则的首要工作。

虽然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一一基本准则》确立了决策有用观这一会计目标,但是并没有详细阐述其内容。

笔者认为,在会计目标中至少应该明确以下内容:   (l)会计信息优先为谁的决策服务?即信息提供的对象。

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是相对于不同的信息使用者而言的。

会计准则要能够促进资本市场交易的活跃和资源配置的优化,首先就必须能够使投资者从所制定的准则中获益。

但是,投资者优先并不意味着不考虑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会计准则作为一种生产关系,具有经济后果,影响利益相关者的经济行为,并具有很强的财富分配效应。

因此会计准则应当也必须全面考虑和较好地协调各方利益

(2)什么样的会计信息对决策更为有用?我国现行的和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都没有对此进行说明。

美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对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作出了层次划分,可供借鉴。

2.完善会计准则制定程序。

针对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程序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儿点意见:   (1)增加会计准则制定人员的代表性。

我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应当减少政府官员的代表,特别是财政部官员,同时增加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中国职业经理人协会、中国人民银行(或中国工商银行)、全国总会计师协会等组织的代表。

(2)增加起草阶段的公开性。

我国会计准则在起草阶段一般是不公开的。

但是,这一阶段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和决定了下一阶段所起草的研究报告、准则草稿的质量和对某些问题的倾向性处理。

(3)实行“投票表决制”决定会计准则是否发布。

我国会计准则是由“会计司按规定程序报送财政部领导审定”。

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委员只有提供咨询意见的权力,没有表决权。

这与AFSB和IASB的做法都不一致,不利于调动各委员的积极性,不利于产生高质量会计准则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