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脾汤治疗口臭52例临床观察

【关键词】 口臭运脾汤;中医药疗法。

口臭是指从口腔或鼻腔散发出来的难闻的气味口臭给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诸多不便。2003—11—2006—11,笔者采用运脾汤治疗口臭52例,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采用传统的闻诊检测方法[2]:被检者哈气,检查者在一旁紧靠被检者吸气感受,并对感受分级评分,按1999年国际口臭专题研讨会采用Rosenberg的记分方案进行记分[1]。0分,无口臭,肯定没有闻到异味;1分,可疑口臭,似可闻及异味;2分,轻微口臭,肯定闻及异味,但很轻微;3分,中度口臭,明显口臭;4分,重度口臭,但检查者尚可勉强忍受;5分,强烈恶臭,检查者无法忍受。要求被检者48 h禁食刺激性食物,24 h禁用气味化妆品、各类口腔含漱水及喷剂,12 h禁食、禁饮、禁烟酒、禁口腔卫生。排除病例:①尿毒症、糖尿病及肝病等患者之口腔异味;②不愿合作及不能坚持治疗者。

1.2 一般资料 本组52例均为本院中医科门诊患者,男24例,女28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70岁,平均37.2岁;病程最短1周,最长2年,平均8.3个月;口腔气味计分统计:2分者16例,3分者27例,4分者8例,5分者1例。

1.3 治疗方法 予运脾汤加减。基本方:苍术、枳壳各12 g,藿香、金银花各15 g,佩兰、厚朴、陈皮、木香、麦芽各10 g。气滞加苏梗、佛手、郁金、槟榔;湿滞重用苍术,加茯苓、泽泻、薏苡仁;食滞加鸡内金、焦山楂、莱菔子;血瘀加生地黄、当归、丹参、延胡索;湿热加茵陈、滑石、车前子、栀子;阴虚加玉竹、石斛、麦门冬;便秘改枳壳为枳实,加决明子、大黄;脾虚加太子参、白扁豆、白术。每日1剂,水煎取汁400 mL,早晚分服。10日为1个疗程, 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1.4 疗效标准[4] 治愈:口臭完全消失,旁人和自己均未感觉有异味;有效:症状减轻,自己无感觉,旁人可闻及轻微异味,或口腔气味计分降低1分或1分以上;无效:症状未消失,或计分无改变。

2 结果   本组52例,治愈26例,有效2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3%。

3 典型病例   谈某,女,20岁。2004—09—11初诊。口腔异味6个月。口腔气味记分3分,伴间断胃脘疼痛,长期便秘,面部痤疮满布,色紫黯,舌淡胖大,边缘有齿痕,舌苔白而厚腻,脉沉滑。辨证属脾虚湿困。治宜健脾助运,行气化湿。处方:太子参、藿香、佩兰、枳实、白芷、槟榔各15 g,砂仁(后下)、草果(后下)、木香各10 g,薏苡仁、白术各30 g,丹参20 g。水煎服,日1剂。服上药5剂,口臭明显减轻,大便通畅,每日1次。二诊加泽泻、石菖蒲各15 g,继服5剂。1个疗程后,口腔气味记分1分。患者自动停药,15日后,口臭反复。再以上方加减,服1个疗程口臭消失,口腔气味记分0分,胃脘疼痛未再发作,便秘、痤疮亦明显改善。改服启脾丸调理善后。

5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