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信息系统建设者的业务能力

[摘 要] 本文重点分析了高校信息系统建设技术能力业务能力无法协同问题产生的原因,阐述了技术能力业务能力的关系。

从提升信息系统建设成效的现实需求出发,论述了技术人员具备业务能力的必要性,提出信息系统建设者必须具备优秀的业务能力,发挥技术能力业务能力的协同效应。

下载论文网   [关键词] 高校技术能力业务能力   doi:10.3969 / j.issn.1673 — 0194.2015.07.041   [中图分类号] TP315;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5)07— 0077— 03   信息化是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为教育服务,为教育信息化服务的需求主体及其实践活动提供集成化的信息、知识和人力资源服务。

高等教育信息化是衡量高校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是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驱动力。

作为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主体,建设者的综合素质对建设成效起着决定性作用。

1 高校信息化建设内容   高校信息化是一项持续、复杂的系统工程。

从宏观角度讲,高校信息化建设涉及高等教育系统的教学、科研、管理以及社会服务等领域;从微观角度讲,包括高等院校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教学资源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及管理制度建设等[1]。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是高校肩负的三大职能和使命,高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作为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承担着体现高校先进教学科研理念和实施各项改革措施的重任,是高校迈向世界一流大学的有力保障。

2 高校信息系统建设存在的问题   中国高校信息系统建设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经经历了从管理部门各自为政到全校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建设历程,各类管理系统技术开发平台也完成了升级换代。

高校信息系统建设也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从人、财、物等方面不断加大投入。

然而高等教育事业、经济社会及IT技术的飞速发展,给高校信息系统建设和学校信息化管理不断带来新的挑战,使得已有的体制机制及管理模式难以有效适应新的变化,出现一些新的问题,高校管理层需要不断思考创新。

本文重点探讨信息系统建设技术业务两种能力无法协同,进而影响信息系统建设成效的问题。

2.1 技术部门组织协调能力有限,影响系统建设成效   目前高校信息化组织结构存在多种模式,一般是将管理职能、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建设、信息环境建设等职能赋予一个部门,如信息化办公室(以下简称信息办),或分别赋予多个部门,如信息化办公室和网络中心等,这些部门与学校其他管理职能部门同级,信息办主任一般选择具有信息系统建设背景的专家。

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一般由信息化办公室承担。

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需要大量的业务分析与沟通协调工作,但这种组织结构的问题是,信息办与学校教学、科研等业务部门是平级的,在信息系统建设中的组织协调能力有限。

一旦业务部门系统建设热情不高,或由于领导层原因,配合度不够,将直接影响系统建设成效。

2.2 技术人员业务能力有限,无法发挥引导作用   信息系统建设中,项目组技术部门人员有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引导业务部门开展业务需求分析。

高校信息化建设队伍一般由专业技术部门(如信息办、网络中心)、非技术管理部门(如教务处)及院系技术人员组成,整个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技术部门人员为主。

考虑到IT领域的专业性及编制有限,技术部门人员招聘时一般会聘用拥有计算机或信息系统学习背景和工作经验的人员

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技术人员业务理解不足,缺乏系统性、前瞻性眼光,不掌握业务核心价值及存在的问题,实际无法发挥引导作用。

同时,学校缺乏技术部门业务管理部门人员的交流机制,这种队伍建设方式导致技术人员业务能力缺失,也导致业务部门不理解技术部门工作,甚至相互埋怨。

业务人员不理解技术部门的工作及要求时,技术人员容易被动地跟着业务人员思路走。

2.3 业务人员缺乏可持续性,加大系统需求风险   系统需求分析作为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阶段,决定了系统建设的方向及功能定位,决定了系统建设范围及建成后是否能够真正发挥作用。

某种程度上说,系统建设成功与否,是由业务需求分析是否科学合理决定的。

业务部门参与信息系统建设的一般为部门基层工作人员或科室负责人(兼职),无法全身心投入系统建设,思维缺乏可持续性。

业务部门人员是未来系统的使用者,前期建设阶段的工作属于其兼职工作内容,如果激励机制不够,很容易导致责任心不强,对需求分析影响整个系统建设成效估计不足,加大了系统建设风险。

2.4 业务需求分析高度不够,系统缺乏前瞻性   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需要做到前瞻性与可操性的辩证统一。

技术人员往往连业务部门最基本的工作流程及业务规则都不了解,参与系统建设业务部门人员又仅仅只了解本科室的业务流程,对其他科室、其他部门业务不了解。

同时,部门业务领导重视程度与参与度不够,技术人员又无法获得业务的最新发展动态与先进理念等,导致没有人能够高屋建瓴、统筹考虑、科学设计系统功能与理念,建设兼具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业务管理信息系统也就无从谈起。

高校信息系统建设中的组织结构、队伍配备、建设模式不完善,导致建设完成的系统要么一开始就不符合实际工作需求,出现很多烂尾功能,要么需要反复修改后才能投入使用,要么使用很短时间后就需要随着管理升级。

因此,技术人员具备一定的业务能力高校信息系统建设的现实需求。

3 技术能力业务能力的关系   信息化建设者必须是既懂技术,又懂业务的复合型人才。

IT技术人员能力可以分为技术能力业务能力

技术能力是IT专业技术和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包括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新产品或新服务研发的能力[2];业务能力是指对高校教学、科研、管理、社会服务等业务过程的参与能力及对高校发展战略和整体业务管理的理解能力

技术能力是IT技术人员的必备技能,业务能力是从事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技术人员所需具备的又一工作能力

作为在高校这样的甲方工作的技术人员来说,具备一定的业务能力是工作的第二生命力。

技术人员业务能力应该比业务部门人员更全面。

IT技术人员技术能力业务能力能够产生协同效应。

可以将技术基础与业务需求进行有效衔接,评估技术能力,分析业务重点及存在的问题,能够与业务部门人员及领导进行充分有效的沟通,能够发挥引导作用。

同时可以进行业务关联分析,从而可以解决大量技术业务关系的协调问题,达到“1+1>2”的效果。

IT技术人员同时具备技术能力业务能力,将对信息系统的成功设计开发与实施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同时具备这两种能力的人,对学校来说是重要的IT资源,学校应该将培养这样的人才作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战略。

IT技术人员技术能力业务能力的培养具有持久性特点。

由于技术部门人员要掌握的业务能力更全面、更深刻,因此学习成本较高,而且必须通过长时间积累,学校应该向这样的人员提供各种机会接触和参与学校的各类业务创新探讨,使他们能够抓住业务的最新发展趋势,具有前瞻性的眼光。

4 培养技术人员业务能力的意义   正是由于高校信息系统建设在组织机构、建设模式等方面存在问题,影响系统建设成效,存在懂技术的不懂业务,懂业务的不懂技术的现象,无法将高校业务技术有效融合,技术人员业务管理人员之间始终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我们需要探索解决技术能力业务能力的协同问题,针对高校信息系统建设现实问题,基于技术能力业务能力的关系,本文认为提升技术人员业务能力具有以下意义。

4.1 有利于实现技术业务融合   组织的IT能力包括组织在技术采纳、技术实施、技术应用与业务融合等方面所表现出的能力

提升技术人员业务能力,可以高屋建瓴,全面统筹系统建设需求,解决业务部门需求分析人员缺乏全局观的问题,有利于系统建设业务需求分析专业地、持续地开展,解决业务部门人员不可持续的问题,实现技术业务融合,可以提出前瞻性的系统建设目标和任务。

4.2 有利于提升技术业务价值的贡献度   国际信息系统审计与控制协会(ISACA)成立于1998年的IT治理协会(IT Governance Institute)认为,IT治理包括领导、组织结构及业务流程以确保组织的信息技术能力支持、扩展组织的战略和目标。

强调IT治理从本质上讲涉及两方面,信息技术业务价值的贡献以及信息技术风险的规避[3]。

因此,高校信息化建设者必须思考信息技术业务价值的提升问题,实现技术业务的有机融合,在提升高校的IT治理能力的同时提升高校业务价值。

4.3 有利于培养技术管理复合型人才队伍   提升技术人员业务能力,一方面是学校信息系统建设的需要,同时也是技术人员职业发展、学校技术管理人才队伍培养的需要。

高校技术人员的职业发展路径,一般分为技术路线与管理路线。

对于走技术路线的技术人员,应以技术研究与开发为主,以后台技术服务与管理为主,可以不用过多了解学校管理业务;但对于走管理路线的技术人员来说,则必须熟悉相关领域业务流程,关注发展动态,要比业务部门人员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业务

学校可以建立技术部门业务部门岗位的交流机制,给技术人员提供快速了解和实践业务的平台。

这将是技术部门业务专家培养的必经之路,也为组织未来CIO的培养提供可能[4]。

5 结 语   高校信息系统建设技术业务难以融合问题的存在,有高校信息化管理体制机制的原因,培养IT技术人员业务能力,可以提升信息技术业务价值的贡献度,是高校信息系统建设适应高等教育不断改革发展的解决之道,同时也是高校培养高层次信息化建设人才的有效途径。

主要参考文献   [1]胡钦太.高等教育信息化深度发展框架与趋势分析[J].教育研究,2009   (10):97—101.   [2]张海青,田军.IT人员业务能力技术能力的互补性对企业竞争优势的   影响[J].管理学报,2011,8(9):1359—1364.   [3]王德禄.IT治理的理论研究与实践[J].生产力研究,2006(5):14—16.   [4]李逢庆,桑新民.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的CIO角色研究及启示[J].复旦教育   论坛,2009(1):25—29.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