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优0293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作者: 刘仁泰 王贻喜 卞守祥 刘卫东 沈文波 刘再学   摘要阐述了两优0293的特征特性,并介绍了其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培育壮秧、适时移栽、合理肥水运筹、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以为两优0293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超级杂交稻;两优0293;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两优0293(P88S/0293)是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选育的两系超级杂交中籼稻,2006年通过国家审定,是实现农业部超级稻第2期产量目标的新组合。

品种于2006年引入盱眙县并进行试种,2007年示范,2008—2009年推广,全县已累计推广近2.6万hm2。

现将其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特征特性   1.1生育期   该品种生育期适中,在盱眙县种植全生育期143 d左右

根据生产实际,群众对生育期在140~145 d的品种比较欢迎,生育期低于138 d属过早熟品种,宜遭遇高温致害,影响产量;生育期超过148 d属过迟品种,后期管理期限延长、难度加大、成本增加。

1.2分蘖性   该品种分蘖性较强,在苗床秧苗期表现出较强的分蘖态势,苗棵矮壮、分蘖多,移栽苗平均单株带蘖5.4个左右,多者达8.0个以上。

移栽大田后,分蘖速度较快,20 d左右就达分蘖高峰,田间茎蘖数达234万个/hm2左右,30 d时田间茎蘖数在385.5万个/hm2以上,但分蘖成穗率低。

1.3叶型   叶片上举,叶片宽而挺健,叶色浓绿,长势繁茂,对光能利用率较高,光合作用效率好。

1.4抗倒性   植株茎秆粗壮、敦实,叶片挺拔,株型紧凑,高度适中,高抗倒伏。

2007年盱眙县遭遇强台风袭击,除极少数田块因氮肥过多、密度过大、纹枯病偏重等有轻微倒伏外,全县没有发生连片大面积倒伏现象,是唯一直立于田间的水稻品种

1.5抗病性   抗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中感稻瘟病和纹枯病,重感稻曲病。

在3年的示范推广中,两优0293白叶枯病没有发生,细菌性条斑病轻度发生,纹枯病、苗瘟和穗瘟中等发生,稻曲病偏重发生。

1.6穗型   抽穗时间集中,穗层整齐,穗型较大,穗粒较多,一般每穗186粒左右,多者达300粒以上,穗粒较紧密。

1.7产量   2006年试种0.14hm2,实收产量10 854 kg/hm2。

全县3年示范推广的大田一般产量9 000 kg/hm2左右,高产田块达11 250 kg/hm2以上,产量较稳,增产潜力较大。

1.8米质   米质理化指标:整精米率66.1%,长宽比3.0,垩白粒率35%,垩白度6.3%,胶稠度75 mm,直连淀粉含量14.45%。

2高产栽培技术   2.1培育壮秧   采用肥床旱育技术培育壮苗,壮苗要求秧龄不超过40 d,叶龄为7叶,移栽苗单株带蘖5个左右,培育壮苗技术:一是确定苗床

应选择地势好、排水方便、保水保肥、水源条件好的蔬菜地或旱地,按苗床大田面积比为1∶20~25确定苗床面积;二是苗床培肥[1]。

于冬前施腐熟家杂肥150 t/hm2,并深翻2次,播种前施旱育秧专用复混肥750kg/hm2,通过耕翻培肥,使苗床达到疏松肥沃;三是精细播种

麦前秧于4月20日左右播种,麦后秧于5月3日左右播种,播种时墒面要浇足底水,播种量750 kg/hm2左右,大田用种量7.5 kg/hm2,撒种要均匀,撒完种后撒盖细土、喷透水,并在覆膜前进行除草剂墒面封闭;四是苗床管理。

齐苗后及时揭膜,揭膜后浇1次透水,4叶1心后严格控制浇水次数,3叶1心后根据苗情追施苗肥。

对培肥不足、苗情差的可用尿素300 kg/hm2、过磷酸钙450 kg/hm2、氯化钾75 kg/hm2配成1%肥液于16∶00后喷施,同时注意苗期防治苗瘟病和虫害。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