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缸内泄的原因以及判断方法

摘 要:在日常生产中,在液压系统油缸极其容易发生泄漏,而引起泄露的原因是多种多样。

液压油缸内泄严重影响液压系统的正常运行,而且会污染环境,同时在现场,快捷、简单、精确地判断油缸是否发生泄漏是一个日益严重的,本文不仅介绍了几种油缸内泄的常用判断方法,使不拆卸油缸,就在现场实现快速、准确的判断,而且提出了能够实时且有较高的精度检测油缸内泄的方法。

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液压系统 油缸内泄 判断方法      在日常生产中,油缸作为执行机构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在实际使用时,油缸极其容易发生泄露,油缸发生内泄是有很多因素引起来的,在不同的工况,工作条件,甚至在不同的油缸发生内泄的原因都是不同的。

泄露分为外泄和内泄两种,外泄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外泄容易判断 ,可以根据是否由液压油漏出来进行直接的判断内泄会影响液压缸的技术性能 ,出 现动力不足 ,运 动速度缓慢,输出无力,效率下降和工作不平稳等现象,通常故障主要由于内泄漏引起。

内泄由于故障现象与系统密切相关,相对而言判断较为困难,不容易判断

同时很多油缸体积较大、位置复杂,若判断错误,盲目更换油缸将占用大量停机时间。

同时在传统的判断方法当中,存在很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内泄较小时不容易判断,而且判断得不是很及时准确两个方面。

一、油缸内泄原因的总结   液压系统泄漏一般都是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产生。

从表面现象看,多为密封件失效、损坏、挤出或密封表面被拉伤等造成。

主要原因有:油液污染、密封表面粗糙度不当、密封沟槽不合格,管接头松动、配合件间隙增大、油温过高、密封圈变质或装配不良等。

总结起来四个因素,一是液压油问题;二是加工精度问题;三是装配问题,四是活塞密封装置的可靠性。

液压油被污染或变质,造成油缸活塞密封失效,就造成内泄露。

油缸的的加工精度不高以及装配出现问题不仅容易造成内泄,而且容易使液压缸动作时受偏心载荷,使缸筒拉伤,活塞杆划伤,时间久了,甚至造成密封件偏磨,密封件损坏。

液压缸两腔之间的内泄漏取决于活塞密封装置的可靠性,一般可靠性从大到小为:软质密封圈,硬质的铸铁活塞密封,间隙密封

提?{液压缸缸孔、活塞活塞杆的制造精度和配合精度,利于减少内外泄漏造成的保压不好的故障。

二、油缸内泄判断方法   (一)常用判断方发法   在生产现场,人们充分利用看、听、闻、触等感官方式,通过观察油缸不能动作或动作延缓或者感触油温变化,震动以及噪音等等,然后根据经验判断油缸是否发生内泄

另外一种在现场比较常用的方法是把油缸伸到位,保证油缸没有任何负载,不会缩回来(防止油缸万一内泄发生事故)关掉机器,然后拆掉有杆腔的油管,然后按抻出油缸的开关加压(千万不要按错开关了),如果有杆腔的油口有油流出的划油缸内泄了,如果没有油出来就是要考虑其它的环节出问题了。

(二)放油卸荷判断方法   将升油缸上腔油孔油管的接头的总回油管拆下后接入空油盆,使起升油缸活塞升至高点,排除活塞上腔内液压油,然后将多路换向阀来回换向几次,由于上腔因总回油管拆除而无压力油补充,故再使活塞下腔充油将活塞升起至最高点,发现上腔又有大量液压油排除,证明起升油缸活塞上下腔油液内泄,拆除起升油缸及缸内的活塞,如果发现活塞密封圈破损严重,将它及油缸内所有的密封圈更换以后重新安装上去,这油缸内泄故障就可以消除。

(三)由于以上常用方法适用于一些油缸内泄比较严重的情况,而对于较小内泄的情况不易检测出来。

1.基于齿轮流量计的检查内泄的方法   流量计的检查内泄的原理非常的简单,即当液压系统稳定不工作时(活塞的位置固定不发生变化),管道中液体的理论流量为0,用流量计检测油缸在两端位置上是否有流量,若仍有流量,则就可以判断油缸发生内泄内泄的大小可以由流量值确定。

2.结晶器液压控制系统   由于泄漏是不可避免的,当油缸稳定工作时,管道中存在5ml/min左右时,这是正常的,可以认为油缸泄漏

如果管道中存在高于10ml/min时,可以认为油缸开始泄漏

因此,为油缸检测内泄内泄流量计的量程下限必须足够小,有10ml/min流量的检测能力结晶器夹紧装置液压控制系统中,流量计的量程在5ml/min到21l/min之间,大量程和小量程的比值有4000多倍,因此满足要求的有齿轮流量计

3.油缸内泄系统检测及显示系统实现   油缸内泄检测核心已经完成。

最后利用硬件和软件设计的合理流量检测方案如下图1所示的油缸内泄检测及显示系统

基于该系统,可以通过工控机实时检测管道中流量,并且通过油缸内泄报警,可以及时的掌握油缸内泄情况。

三、结束语   液压缸内泄严重的影响到液压系统的正常运行,当液压缸发生内泄的时候,必须及时维修或更换。

确认液压缸发生内泄的时候可以采用上述方法灵活运用,可以减少液压缸内泄而导致的人力,物力,时间的浪费。

5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