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归纳

二 国历史与化 节 国历史发展概况 历史期 70万年前 ?元谋人 70万0万年 ? 距今约50万年 ?北京人  母系氏族公社 ?黄河流域仰韶化 西安半坡氏族是仰韶化型代表 浙江余姚河姆渡化 发现稻谷是迄今古老人工栽培稻说明国是世界上早种植水稻国。

父系氏族公社 ?山东丘龙山化 山东泰安汶口化 浙江良渚化 ?手工业从农业分离贫富分化阶级对立出现   国古代史传说女娲、伏羲、神农(炎帝)、轩辕(黄帝)以及尧、舜、禹期  都处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渡、父系氏族社会向阶级社会渡阶段。

三皇燧人、伏羲、神农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历史期 主要成就或特 夏(禹) 前070前600 国历史上王朝  3标志着阶段、国确立并开始长达几千年王位世制 商(汤) 前600前06 司母戊方鼎 3卜辞已有日食、月食记录是世界上早关日食记录 周 西周(姬发) 前06前77 东周 ? 姬 ? 宜 ? 臼 春秋 77076 ?春秋五霸齐桓公、晋公、宋襄公、楚庄王、秦穆公?  战国 75 战国七雄齐 楚 燕 韩 赵 魏 秦    春秋战国期出现了“争鸣”繁荣景象 儒 春秋 孔丘(创始人)论语》 儒五《诗》《》《礼》《易》《春秋》据说都曾孔丘审定。

战国 孟轲(代表) 著《孟子》被尊“亚圣” 道春秋李耳(创始人)老子》 战国 庄周(代表) 《庄子》 墨春秋墨翟(创始人)《墨子》法战国韩非()韩非子》兵春秋孙武(代表)《孙子兵法》 孙膑(代表) 《孙膑兵法》 阴阳 邹衍 刑名 惠施和公孙龙 纵横 苏秦、张仪 农 许行  春秋战国期科技和学成就 《甘石星》 甘德、石申 世界上早天学著作 战国 制定了节气 《春秋》 留下了哈雷彗星早记录 “四诊法” 扁鹊 望、闻、问、切 《诗》 我国早部诗歌总集 《楚辞》 屈原 《离骚》 全套编钟 湖北随州 当音乐已达到很高水平   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辽西夏金元、明清 秦(嬴政)前前06 ? 西汉(刘邦)前06公元5 ?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路; 东汉(刘秀)50 ? 三国 两晋 南北朝058 魏蜀吴 ? 西晋东晋 南北朝 隋(杨坚)5868 李春和赵州桥;南北运河 唐(李渊)68907 ?唐三彩;雕版印刷品《金刚》;药王孙思邈《千金方》;陆羽《茶》; 五代十国907979 ?五代梁、唐、晋、汉、周 十国南蜀、吴、吴越、南平、楚、闽、南汉、蜀、南唐、北汉 北宋(赵匡胤) 9607  南宋(赵构) 779 元(忽必烈)7368 ?郭守敬《授历》;元曲 明(朱元璋)3686 ?明清“湖广熟天下足”遵化、佛山冶铁已十分有名。

清(努尔哈赤)69 李珍《草纲目》;徐光启《农政全》;宋应星《天工开物》 年3652425天“瘦金体“ 明清 吴三门(祝允明徽明王宠)和董其昌成就都很高 法成  农学成和地理著作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 我国现存早农 明朝 徐光启 《农政全》 优秀农学著作  北魏 郦道元 《水》 具有很高史学、学、地理学价值 明 徐霞客 《徐霞客游记》 次提到并研究了岩溶地貌  绘画成 东晋 顾恺 《女史箴图》《洛神赋图》擅长人物画 隋 展子虔 唐 阎立 擅长画政治人物 唐 吴道子 所画人物衣带漂浮异动人称“吴带当风”有“画圣”誉 北宋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风俗画代表 元 黄荃 花鸟画 荆浩、董 山水画 明 吴派(沈周、徵明、 唐寅、仇英)董其昌 著名画 徐渭 以泼墨花卉著称 陈洪绶 以人物画著称 清 石涛、朱耷、郑板桥首“扬州八怪” 著名画 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 年画清代有名民画  古代主要学成就 汉代 赋名有贾谊《吊屈原赋》《鸟赋》、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归田赋》 乐府诗有《孔雀东南飞》《十五从军行》等。

魏晋南北朝 著名学田诗人陶渊明、山水诗人谢灵运 ?北朝乐府民歌如《敕勒歌》《木兰辞》都有很高艺术成就。

刘勰《心雕龙》是学理论名著。

唐 诗人李白(诗仙)、杜甫(诗圣)、韩愈(唐宋八首)、白居易 陆羽(茶圣)《茶》是世界部茶叶专著 宋 著名词人有苏轼欧阳修柳永李清照黄庭坚等。

元 关汉卿是杰出剧作其代表作是《窦娥冤》? 明清 ? 《三国演义》 罗贯? 明清说  我国早长说我国古代长白话说高峰我国部以农发起义题村长说 《西游记》 吴承恩 《儒林外史》 吴敬梓 ? 《金瓶梅》 兰陵笑笑生 ? 《聊斋志异》 蒲松龄 我国古代言说高峰 {} 特色区域化  齐鲁化涵;是指东临海、西峙泰岱、北傍燕辽、南依青淮区域化相当今天山东地区。

特征;化差异性灵气活力性雄厚沉稳性富有生命力。

化涵;指黄河下游地区化主要指以今天河南省主题区域化

特征;、根性 b、交汇性和包容性 、淳朴民风  3燕赵化涵;指相当今天河北省、北京、天津区域化因该地是春秋战国期燕国和赵国疆土而以方国称“燕赵化” 特征;、慷慨悲歌、豪气任侠区域化特征 b、帝都化 、变革进取、强不屈  关化涵;指函谷关以西至秦岭北麓广地带相当今天陕西省。

特征;、华明发地 b、古朴、稳健化特质 、恢弘帝都化  5巴蜀化涵;以巴蜀地区依托北及天水、汉区域南涉滇东、黔西生存和发展长江上游流域区域化

特征;、开放性和封闭性并存 b、整体性  6吴越化涵;指长江下游地域化致包括了今天江苏省和浙江省部分地区。

特征;化趋雅、纤细、柔弱。

7岭南化涵;指南岭以南地区区域化

特征;、开放性和兼容性 b、重商性  8其他区域化;荆楚化、陇石化、三晋化、湖湘化、滇黔化、闽台化、 松辽化、西藏化、西域化等  四节 湖北特色化 楚化概述 楚化容概括六支柱  青铜冶炼、丝织刺绣、木竹漆器、美术 音乐、老庄哲学、屈原学。

按楚化不期特可分 、滥觞期(楚人建国丹阳至周平王三十年【公元前70年】。

特崇火崇凤巫、开拓进取、不拘礼法。

爱标新立异。

、勃兴期(春秋期)特楚人尚赤楚人尚东楚人尚左楚人念祖、爱国、忠君比周人更突出。

楚国建城不建池。

3、鼎盛期(战国期) 、变期(秦汉际) 楚化特  民族精神层面表现积极进取、开放融合、革新鼎故、至死不屈。

民族心理层面是崇火尚凤、亲鬼巫、天人合、;力主浪漫与原化崇土尚龙、敬鬼远神、天人相分、力主现实形成鲜明对照。

3物质层面表现漆器、木器和青铜器丝织、刺绣及工艺品郢都、宫殿及台榭建筑帛画、壁画及屈原庄编钟、琴弦及轻歌曼舞以及祭祀膜拜、占卜神算等民俗。

湖北地方学 ()湖北学发展简史 神话史诗  0世纪80年代神农架发现民盘歌唱《黑暗传》引起学术界关目前学术界倾向认《黑暗传》是汉民族创世史诗。

它故事上起宇宙起下迄禹治水共四部分。

部《先天》二部《天》三部《泡天》四部《治世》。

、屈骚宋赋屈原主要作品《离骚》《九歌》《天问》。

宋玉以词赋见长代表作《九辩》《高唐赋》《神女赋》《风赋》。

3、“相”歌和乐府秦汉期荆楚地区流行“相”歌。

六朝期荆楚地区流行西曲乐府。

代表有《襄阳乐》《那呵滩》《江南乐》。

学作品以凿齿《襄阳耆旧记》袁山松《宜都山川记》代表 、唐诗荟萃唐代出荆楚地区诗达000多首仅次首都长安。

荆楚级事人有60多人较有名有杜审言孟浩然杜甫岑参戎昱皮日休崔道融段成式等。

5、“二宋”散宋庠宋祁兄弟安陆人宋祁曾与欧阳修和修《新唐》。

有杏枝头春闹 6、“公安派”学昰晚明学重要流派代表人物是三袁袁宏道袁宗道袁道公安人。

成就高是袁宏道。

7、“竟陵派”学也是晚明学重要流派与“公安派”基钟惺喜著有《隐绣轩集》谭元春有《岳归堂集》《谭友夏集》《谭子诗归》 (二)湖北民学 、董永传说孝感地区。

孝感市是唯以孝命名城市。

孝感市等地不仅有与董永相关遗迹而且地方志也多有记。

(三)湖北曲艺化 {}主要地方戏曲 汉剧;国级物质化遗产

名“汉调”又名“楚调”、“黄腔”是结合西皮、二黄演唱艺术基础上发展起。

戏曲;《窦娥冤》 《二梅》 《打花鼓》 《宇宙锋》 等传统剧目。

楚剧;国级物质化遗产

原称“黄孝花鼓”又称“西路花鼓”是黄陂、孝感代竹马、高跷等明歌舞及鄂东喔呵腔基础上发展起。

楚剧原人声腔铜鼓伴奏。

戏曲;《葛麻》 《日缘》 《泼粥》 《打豆腐》 《杨绊讨亲》 《白扇记》 《吴天寿观》 《赶会》及现代戏《双教子》 《追报表》等其《葛麻》曾获届全国戏曲会演剧奖和演出奖并拍成电影。

黄梅戏;国级物质化遗产

起鄂东流行“喔呵腔”和黄梅县采茶歌及其他民歌调距今已有350多年历史

戏曲《天仙配》《血掌记》《珍珠塔》《打猪草》《夫妻观灯》等。

剧目《界岭》湖北省届戏曲会演荣获了剧目奖和表演奖。

花鼓戏湖北重要地方戏曲

主要有荆州花鼓戏、远安花鼓戏、东路子花鼓戏三种。

其以荆州花鼓戏较著名。

荆州花鼓戏国级物质化遗产天门、仙桃带流行与江汉平原。

起与当地高跷、渔鼓、三棒鼓、采莲船、敲碟唱曲等民歌舞说唱。

东路子花鼓戏起麻城、流行鄂豫皖交界地带。

南剧;又名施南调新国成立前是恩施唯能庙台演出剧种。

化妆与人物造型重装扮。

{二}湖北说唱艺术 、湖北鼓;又叫“鼓说”距今有60年历史

通常是人表演只用鼓加云板 说古唱今。

曲目《岳飞传》《木兰从军》《昭君和番》《杨门女将》《包公案》《陈胜起义》《斩蛇起义》《李成》等。

湖北评;是只说不唱艺术形式。

传统曲目《列国》《英烈传》《奇女报国》等。

新国成立曲目《铁道游击队》《林海雪原》《杨柳寨》等。

湖北历史悠久相传明末即已形成清治年{公元86—87年}已趋成熟。

湖北渔鼓;盛行荆州、孝感、黄冈等地区。

渔鼓以唱主。

传统曲目《武松赶会》《拷棚案》《包公案》等。

汉川善;国级物质化遗产

流行湖北广地区。

通常是人主讲穿插着叙述故事情节另有几人配合主讲人或诉唱或答问。

讲段、唱段是其重要特。

传统“案传”有《铡美案》《三魁冤》等。

荆州鼓盆歌;国级物质化遗产

表演形式通常人或二人击鼓板独唱或对唱。

相关热词 国历史归纳历史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