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商 徽商韩化修

灵璧石在宋朝就被当成贡品送进皇宫,历经明清两代后,灵璧石便被文人骚客贪官们当成了一种珍贵收藏品,乾隆下江南之时更是对灵璧石赞不绝口道:“奇光异宝,天下第一奇石!”   但是灵璧人自己却一直没有发现灵璧石的价值,他们从不相信山上长出来的石头竟然还能卖出昂贵的价钱。

所以,当徽商韩化修以每块灵璧石二两银子大面积收购灵璧石的时候,灵璧人几乎都惊呆了。

他们怎么也不敢相信这就是事实,他们平日里扔在田埂、马棚、河沟旁的石头原来都可以卖钱。

韩化修也是灵璧人,从小生在灵璧长在灵璧

灵璧位于皖北,与江苏临界,从灵璧徐州马车仅用两个时辰。

所以,韩化修读书不成便到徐州开了一家“灵璧奇石铺”,用于收购和促销灵璧石。

自从韩化修的灵璧奇石铺开张后,灵璧人的日子就开始好过了,他们只要到山上挖掘一些石头修修补补,就能到韩化修的店铺里换二两银子,他们再也不用过起早贪黑纺织布匹才换得几钱银子的苦日子了。

韩化修这些年在徐州的店铺已由开始的一家做成了现在的五家,在徐州新安会馆里,他的地位和威望也逐步上升。

徐州的商人中,韩化修是个令人敬仰备至的徽商

因为这些年,无论是在灵璧还是在徐州,韩化修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乐善好施仁义之士。

灵璧,韩化修出资建筑学堂二十多座,置地上百亩,让贫穷子弟有书读,让贫穷农家有田种。

其实,外界一直传言徽商能通天通地那只是对徽商的美赞而已,这一点韩化修和每一个徽商的心里都十分清楚。

这么多年来,徽商“通天通地”把生意做到了全国四面八方,但每一个徽商的心里都有本清楚账。

生意虽然做大了,但朝廷税目繁多,官府贪污成风,商人本来就属四民之末,所以在官府和朝廷的眼里,每个徽商都肥得流油,不欺压白不欺压,因此徽商们就必须应付各种各样的支出。

可见,看似风光无限的徽商们却受到各种各样的挤压和剥削,他们“繁华”表面的背后,正是封建王朝腐朽坠落的开始。

徐州知府韩化修的关系一向甚好。

平日里韩化灵璧奇石铺里一些好的奇石都会送给徐州知府,隔三差五他还会让伙计带上银两送给知府

就这样,徐州知府韩化修的照应一直不断,双方互惠互利,和平共处。

可是突然有一天,徐州知府派他的手下把韩化修叫去长谈了起来。

徐州知府说:“这些年我收藏了不少灵璧石,各种各样的灵璧石应有尽有,足够开一个店铺了。

”   韩化修唯唯诺诺地说:“大人只要喜欢,到店铺随便挑选就是。

”   徐州知府说:“随便挑选?你把我当成什么人了。

我现在自己想开一家灵璧奇石铺,你做掌柜,二八分成,我八你二。

我身为知府,不好亲自露面经商,但官面上的事我保证给你打点好。

”   韩化修支支吾吾地说:“这,这……”   徐州知府拍桌子说:“这什么啊?就这么定了,你可别敬酒不吃吃罚酒!”   韩化修回到灵璧奇石铺里大脑一直不停运转,末了,他匆匆忙忙赶到新安会馆与众徽商们商议此事。

徽商们听完韩化修的陈述后十分气愤,平日里盘剥压榨也就算了,这回是骑在徽商的头上拉屎,简直是欺人太甚!   韩化修当然不会做徐州知府的豺狗,他宁可自刎也不会坏了徽商的名声。

新安会馆里议论纷纷,但徽商们并没有讨论出什么好的计策来对付徐州知府,无奈之下只好派人前去北京、扬州、苏州、开封的新安会馆,通过各种途径来解决这个难题。

几天后,派出去的人返回了,带回了几封信,信件上几乎是众口一词,让徐州新安会馆的人抓紧准备银两赶往京城,把银两献给内务府的一位公公

公公是一位爱财如命的奴才,他收了钱后定会办理此事。

韩化修看完信立刻准备二十万两银票让人迅速送到北京新安会馆,让北京新安会馆能说上话的人把钱送到内务府公公的手上。

没过多久,徐州知府便被调离徐州到山西平遥衙门上任。

韩化修这一惊心动魄的灾难终于离去,新安会馆徽商们也终于松了口气。

韩化修逃过一劫。

过了段时间,他便要伙计准备马车返回灵璧省亲。

省亲的路上,韩化修的心中忐忑不安,他从来没有这样惊魂未定过。

马车快要行驶到灵璧境内时,韩化修让伙计停下马车

韩化修从马车上走了下来,向天空望了望,他身不由己地回首了这些年来经商的曲折与不易……   就在这时,官兵赶来包围了他,韩化修被押送回徐州

新上任的徐州知府查封了韩化修在徐州的五家灵璧奇石铺,原因是韩化灵璧奇石铺里有一块灵璧石上写着:“灵璧磬(清)石。

”清是国号,新上任的徐州知府韩化修谋反作乱,并向朝廷禀报了此事!新安会馆徽商们再次派人进京进行斡旋,内务府公公收了银两,但他很沮丧地告知徽商道:“韩化修的案子是有人要报复他,而且韩化修被人抓住了把柄,谋反作乱啊,这个忙谁也帮不了,如果不灭九族不抄家就算不错了。

”   最后,内务府公公在皇上面前说情,才使韩化修一家免遭抄家灭九族之灾,但韩化修必自刎一死,算是了事。

现在,灵璧磬石在安徽家喻户晓,一提起灵璧,必然得说起灵璧磬石。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