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生实施导师制带教的体会

作者:蓝秋丽,韦金翠,苏秀宁。

【摘要】 目的:探讨适合手术室护生临床带教的最佳模式。方法:对依次入科的20名护生运用“导师制”的带教模式,并评价其结果。结果:带教满意度、学生护理理论、操作技能考核成绩都得到提高。结论:引入“导师制”的带教模式不仅能提高手术室护理带教质量,还能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探索了一条培养多层次多类型的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有效方法和新途径。

【关键词】 护理教育;手术室护理导师制

护理临床实习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必经途径。临床实习应树立学生以人为本的理念,明确学生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这一基本观念[1]。作为医学专科学校附属教学医院,我们承担着培养这些多层次多类型的高素质创新人才的使命,而这些人才的培养与医院教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针对护理生这一特殊群体, 我院手术室自2005年起,在参加临床护理实习护生中引入“导师制”,模拟高校研究生的培养方法。随着这种带教新模式的运用,取得了良好的临床带教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确立导师:选择一位理想的带教老师至关重要,带教老师的素质直接影响临床教学质量,她们的言行举止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护生。因此,指导老师不但要有良好的为师行为、熟练的科研经验,而且还要具有超乎寻常的耐心和爱心,我院手术室根据综合考核情况最后选出6名临床经验丰富、教学意识强的高年资护士担任本科室护生临床带教导师。我院手术室自2005年起依次入本科实习护生20名,其中大专生12人,中专生8人,年龄 17岁~22岁;实习时间为4周。

1.2 方法 手术室护士为护生带教老师,称为“导师”。在“导师”和实习护生之间确立固定的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由“导师”在手术室护生的短期实习中,对受导护生进行手术室综合能力培养,“导师”可以与受导护生共同制定完成手术室实习计划。在实践工作中把“导”、“学”紧密的结合起来,提高护生的动手能力。因此,“导师”应在护生实习期间,除合理安排班次外,根据各专科的特点,着重让护生确实掌握与手术医生“台上配合,台下巡回工作”等。在理论联系实践中,以加深理论知识的学习,理论知识又反过来指导了临床实践。最后培养临床技术娴熟、医学知识结构丰富、有一定创新和科研能力的人才,实现人才培养多层次化、多类型化及高素质化的效应[2]。

2 结果。

通过这种模式的实施,营造了一种新的教学氛围和师生关系。大大推动了手术室临床带教老师对实习护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得到提高,创新能力增强,巩固了专业思想。通过在平凡的日常临床工作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甚至最后解决所存在的问题,学生的主动工作积极性得到很大的提高。很多同学都感到,原来护理工作不仅仅是被动的执行医嘱,还有着更大的主动工作空间,她们发现护理工作也有很多的主动创造性乐趣[3]。这些受导护生在出科综合能力测试及医院组织的临床护理操作比赛、个案护理病案讨论中崭露头角,获得一致好评。双方分问卷调查、采用不记名方式,问卷回收率100%,结果见表1。

表1 6名“导师”和20名受导护生教学中相关问题的态度(略)   表1显示,绝大多数实习护生带教导师”在相互的教学态度、教学技能、理论联系实际、受益情况、师生感情及大纲完成情况之间都得到了充分肯定,双方满意率高达95%以上。“导师制”可提高带教质量,受学生好评和欢迎的带教模式。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