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恩病20例外科治疗体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CD)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非特异性肠道疾病。在我国,由于近年来饮食结构改变,炎性肠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对炎症性疾病认识的加深,在发病机制和治疗方面有了较大的发展,但目前仍没有有效的根治手段,病人多经历长期的治疗过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96—2006年,共收治CD病人20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32岁。

1.2 术前诊断 肠梗阻4例,右下腹包块6例,急性阑尾炎5例,阑尾周围脓肿3例,小肠穿孔急性腹膜炎2例,全部病例术后病理确诊为CD。

1.3 治疗方法 右半结肠切除4例,小肠部分切除6例,左半结肠切除2例,阑尾切除术回盲部切除8例。   2 结果   术后并发症 术后吻合口瘘1例,行二次结肠双腔造瘘而治愈。盆腔脓肿1例,5例术后2年内复发二次手术获愈。其余病例,随访5年内无复发。   3 讨论   炎症性疾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主要指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免疫因素共同参与的肠道持续性炎症疾病克罗恩病诊断较困难,易误诊为阑尾炎和肠结核。临床表现多样化,与发病的急、缓、病变范围、部位、程度以及有无并发症有关,多数病人呈慢性化,病程迁延,症状时轻时重,最常见的症状是腹部不适和痉挛性疼痛,常位于右下腹和脐周,多不剧烈,常伴有局部轻压痛,主要症状还有腹泻、发热、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粪隐血查阳性,但很少有脓血便,有时因肠穿孔、肠瘘或肠梗阻并发症就诊。病变的肠管及增厚的肠系膜或与邻近器官粘连形成内瘘、炎性包块或脓肿。体检时可扪及腹部肿块。CD可累及胃、肠道,从口腔到肛门的任何部位,但以末端回肠和右半结肠最常见,可同时累及小肠结肠病变局限于小肠者少见。在我国并发肛周病变者极为罕见,病变可以单发或多发,呈节段性改变。非对称性黏膜炎症,中间间隔正常肠管,因此,又称之为局限性肠炎。其病理特征是肉芽肿性炎症病变伴不同程度的纤维化,炎症波及肠壁各层[1],浆膜面充血水肿、纤维素渗出;病变黏膜增厚,可见裂沟状深溃疡,黏膜水肿突出表面呈卵石路面状;肠壁增厚,肉芽肿形成,可使肠腔变窄;受累肠系膜也有水肿、增厚和淋巴结炎性肿大;病变肠袢间及与周围组织、器官粘连,或因溃疡穿透而形成内瘘、外瘘。

1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