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LEC评价法在选煤厂危险源辨识中的应用

摘 要:本文阐述危险源的性质、分类,同时详细介绍了LEC评价法的原理,评价程序、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对于选煤安全管理有一定的意义。 作文 /zuowen/。

关键词:危险源 ;LEC评价法; 安全管理 危险源是一切事故发生的前提,是事故发生过程中能量与物质释放的主体,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危险源选煤厂实现安全生产目标,保证职工身心健康的重要保障,因此,如何辨识危险源,对选煤厂安全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主要的危险源辨识方法有对比法和系统安全分析法,这两种方法主要是对危险源进行定性的分析,对于危险源的危害性表述不是很直观,而LEC评价法(作业条件危险评价法),是一种评价具有潜在危险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半定量评价方法,直观的显示危险源的危害性,对于选煤厂安全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危险源的定义   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等。危险源存在于确定的系统中。 二、危险源的分类   根据危险源的的定义,危险源事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将危险源分为两大类,即第一类危险源与第二类危险源   1.第一类危险源   指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选煤厂中常见的第一类危险源有:a、产生、供给能量的装置,设备。如供电设备,锅炉等。b、使人或物体具有较高势能的装置、设备、场所等,如起重、提升机械、高差较大的场所等。c、能量的载体。如设备的运转部件。d、一旦失去控制可能发生能量累积或突然释放的装置,如压力容器等。e、危险物质,指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物质,如油脂、浮选药剂、氯化锌等。f、生产、加工、储存有毒有害危险物质的装置、设施、场所等,如油脂库。g、人体一旦接触将导致人体能量意外释放的物体,如工件的棱角,毛刺等。

论文网   2.第二类危险源   为了利用能量,让能量按照人们的意图在生产过程中流动,转换做功,就必须采取屏蔽措施约束,限制能量,既必须控制危险源,然而在生产过程中绝对可靠的约束是不存在的,导致约束、限制能量的屏蔽措施失效或被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被称为第二类危险源。主要包括人、物、环境三个方面。   a、人的因素:主要指人的不安全行为和操作失误等。b、物的因素:概括为物的不安全状态(隐患)和故障。c、环境的因素:主要指系统运行的环境及企业、社会等软环境。   3.两类危险源的关系   事故发生,总是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是事故发生的前提,没有第一类危险源能量或有害物质,也就无所谓事故,但是如果没有第二类危险源破坏对能量的约束与控制,也不会发生事故,第二类危险源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 三、LEC评价方法(作业条件危险评价法)   危险源辨识的目的,是通过对系统的调查分析,界定出系统中的哪些部分、哪些区域是危险源,其危险的性质、危害程度、存在状况、危险源能量与物质转化过程规律、转化的条件、触发因素等,以便有效地控制能量和物质的转化,使危险源不至于转化为事故。 总结大全 /html/zongjie/   LEC评价方法(作业条件危险评价法)是一种评价具有潜在危险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半定量评价方法。对于一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影响危险性的主要因素有3个: A、发生事故危险事件的可能性; B、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情况; C、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用公式来表示,则为: D=L×E×C.式中D为作业条件危险性;L为事故危险事件发生可能性;E为暴露危险环境的频率;C为发生事故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   1.发生事故可能性(L)   事故危险事件发生可能性与其实际发生的概率相关。若用概率来表示时,绝对不可能发生的概率为0;而必然发生的事件,其概率为1。但在考察一个系统的危险性时,绝对不可能发生事故是不确切的,即概率为0的情况不确切。所以,将实际上不可能发生的情况作为“打分”的参考点,定其分数值为0.1。   此外,在实际生产条件中,事故危险事件发生可能性范围非常广泛,因而人为地将完全出乎意料之外、极少可能发生的情况规定为1;能预料将来某个时候会发生事故分值规定为10;在这两者之间再根据可能性的大小相应地确定几个中间值,如将“不常见,但仍然可能”的分值定为3,“相当可能发生”的分值规定为6。同样,在0.1与1之间也插入了与某种可能性对应的分值。于是,将事故危险事件发生可能性分值从实际上不可能的事件为0.1,经过完全意外有极少可能的分值1,确定到完全会被预料到的分值10为止(表1)。

作文 /zuowen/   表1发生事故可能性(L)   2.暴露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众所周知,作业人员暴露危险作业条件的次数越多、时间越长,则受到伤害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连续出现在潜在危险环境暴露频率分值为10,一年仅出现几次非常稀少的暴露频率分值为1。以10和1为参考点,再在其区间根据在潜在危险作业条件暴露情况进行划分,并对应地确定其分值。例如,每月暴露一次的分定为2,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分值为3。当然,根本不暴露分值应为0,但这种情况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是没有意义的,因此毋须列出。关于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分值见表2。   表 2暴露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3.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   造成事故危险事故的人身伤害或物质损失可在很大范围内变化,以工伤事故而言,可以从轻微伤害到许多人死亡,其范围非常宽广。因此,需要救护的轻微伤害的可能结果,它值规定为1,以此为一个基准点;而将造成许多人死亡的可能结果规定为分值100,作为另一个参考点。在两个参考点1~100之间,插入相应的中间值,列出表3所示的可能结果的分值。   表 3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   4.风险等级划分(D)   确定了上述3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分值,并按公式进行计算,即可得危险分值。D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需要增加安全措施,或改变发生事故可能性,或减少人体暴露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或减轻事故损失,直至调整到允许范围内。 论文代写   表4 风险等级划分(D) 四、LEC评价方法优缺点与局限性   LEC评价方法(作业条件危险评价法)评价人们在某种具有潜在危险的作业环境中 总结大全 /html/zongjie/。

5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