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皮细胞体外三维培养方法的比较

【摘要】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进行脐静脉内皮细胞体外三维培养形成三维血管状结构的差异。方法采用表面培养法与混合培养法行脐静脉内皮细胞体外三维培养,观察形成三维管网状结构。结果表面培养法:细胞生长快,管状结构形成多,细胞分支连接形成复杂的三维网状结构;混合培养法:细胞生长缓慢,管状结构形成少,出现细胞连接形成细胞索与三维网状结构数量较少。两种培养方法形成血管样结构的数量与长度明显不同。结论表面培养体外血管三维培养,具有操作简便、细胞生长快、三维血管结构形成数量多、血管网络结构复杂等特点,适用于血管生成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关键词】 内皮细胞 内皮 血管 细胞 培养的 脐静脉 新生血管化 病理性。

血管生成即由原有血管出芽生长形成新生血管的过程。对于许多生理性过程(如胚胎发育、创伤修复)以及病理性过程(如动脉硬化、肿瘤发生),尤其是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与侵袭转移等的一系列病理过程中,新生血管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1]。新生的毛细血管既为肿瘤生长提供营养,又为肿瘤转移准备条件。体外血管三维培养方法可使细胞呈立体生长,更接近于体内生长模式,为血管生长模拟了类似于体内的三维空间,诱导细胞出芽、增生、迁移或分化等一系列变化,对于评估各种因素对血管生成的影响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笔者采用表面培养法和混合培养法,在三维凝胶培养基中进行脐静脉内皮细胞体外三维培养,比较二种体外培养方法在形成三维血管结构的长度和数量,以及形成血管网的复杂性等方面的差异,为针对肿瘤性血管生成的肿瘤治疗方法提供实验方法学方面的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主要试剂:DMEM高糖培养基、PBS缓冲液与0.25%胰蛋白酶(美国 Gibco公司),克隆胎牛血清(FBS,奥地利 PAA公司),支原体抗生素Plasmocin(美国 Invivogen公司),内皮生长支持物(ECGS,美国 Sigma公司),抗第Ⅷ因子抗体、抗CD31抗体、抗CD34抗体及相关抗原免疫染色试剂(美国 Santa Cruz公司),三维细胞培养基试剂盒(美国 Chemicon公司),青霉素、链霉素、两性霉素(华北制药集团)。主要仪器:水套式CO2培养箱(3110型,美国 Thermo Forma公司),倒置相差显微镜(Ⅸ71型,日本 Olympus公司),低速冷冻大容量离心机(DL4000B型,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垂直流超净工作台(江苏苏净集团安泰公司)。

1.2方法。

1.2.1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离、培养与鉴定酶灌注法分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健康产妇分娩后立即无菌操作取新生儿脐带20 cm左右,以含有适量青霉素、链霉素、两性霉素的PBS冲洗脐静脉腔,向脐静脉腔内灌注0.25%胰酶,至脐静脉充盈,以血管钳夹闭脐静脉腔,37 ℃孵育7 min。PBS冲洗脐静脉腔并收集流出液,FBS终止胰蛋白酶的消化作用,离心收集细胞,加入含20%FBS及适量青霉素、链霉素、两性霉素的DMEM培养基,37 ℃培养箱中静置培养,24 h后更换培养基,去除未贴壁的悬浮细胞。隔天更换培养基,至贴壁细胞70%~80%融合时,消化传代,取3~4代用于三维培养

1.2.2三维培养胶原溶液制备按照试剂盒说明书,在无菌EP管中加入胶原溶液2 mL,然后加入5×DMEM 0.5 mL,小心混匀,避免产生气泡,加入平衡液25 μL,混匀,并将配制好的胶原溶液置于冰上备用。

1.2.3脐静脉内皮细胞体外三维培养

1.2.3.1表面培养法向96孔培养板的每一个培养孔内加入配制好的胶原凝胶溶液100 μL,立即将培养板置37 ℃培养箱温育60 min,使胶原溶液聚合形成固体凝胶。将培养传代3~4代的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瓶壁消化,并反复吹打形成细胞悬液。将脐静脉内皮细胞以每孔约5×104的密度接种于胶原凝胶表面。1 h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凝胶表面的细胞生长状况,待细胞贴壁达到70%~80%融合时,更换培养基为DMEM+20%FBS+ECGS 200 μg/mL。培养24 h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每个培养孔随机选择若干个视野,记录每个视野。

A:表面培养法; B:混合培养法; 1:接种12 h(×200); 2:接种24 h(×200); 3:接种24 h凝胶垂直切片(HE×100).

A1:内皮细胞迁移连接,形成细胞索样结构,数量较多,出现连接沟通; A2:细胞索样结构趋复杂,细胞索分支沟通连接形成复杂的网状结构; A3:,内皮细胞形成管网状结构. B1:细胞索样结构数量较少; B2:细胞索数量与网络分支较少; B3:少量细胞索结构,罕见血管网结构.

生长内皮细胞管的长度和管状结构数目;而后将胶原凝胶进行4%甲醛固定、脱水、石蜡包埋、切片等一系列处理,显微镜下观察脐静脉内皮细胞胶原凝胶中的生长情况。

1.2.3.2混合培养法将培养传代3~4代的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瓶壁消化,吹打形成细胞悬液。将脐静脉内皮细胞以1×106 mL—1的浓度与胶原溶液混合,小心吹打,形成细胞悬液,避免产生气泡。向96孔培养板的每个孔内滴加脐静脉内皮细胞胶原溶液混合液100 μL,避免产生气泡。立即将培养板置37 ℃培养箱60 min,使胶原溶液聚合形成固体凝胶。向凝胶表面添加培养基DMEM+20%FBS+ECGS 200 μg/mL。后续步骤同1.2.3.1。

1.2.4统计学处理数据以x±s表示,采用PEMS 3.1统计软件进行两独立样本均数比较。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