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成效与经验

摘 要:大通县是一个以回族、土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是省会西宁市辖县之一,也是根据扶贫开发重点县。由于沟壑纵横,地表破碎,降雨集中,土壤以黄土和栗钙土为主,长期以来水土流失严重。全县辖9镇11乡18个社区居委会和289个村委会,总人口44.98万人,全县有汉、回、藏、蒙古族等25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4.4%,脆弱的生态环境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简历大全 /html/jianli/。

关键词:生态建设; 经验; 大通县 1生态建设取得的成效   多年来,通县各级水利水保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实践国务院、水利部治水思路,截止2010年年底,全县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54.26 km2,生态、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一是生态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全县通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实施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改善,水土流失得到基本遏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2主要做法   2.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各项目从立项开始,省水保局、市水务局及县委、县政府各级领导就高度重视,成立了相应的项目领导机构,把项目建设纳入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签订目标责任书,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加强了协调督促检查,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2.2依靠科技,创建精品 在项目建设中,始终把引进推广应用高新科技成果,加大科技投入,创建精品示范工程,提高科技含量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精心施工,在旱作造林中推广应用FA旱地龙、根宝二号、保水剂、ABT生根粉等抗旱科技产品,取得了一定成效。   2.3加强沟道工程建设 结合我县水土流失区山大沟深,滑坡、泥石流频发的特点,突出沟道工程建设,逐步形成坝系体系,层层拦泥蓄水,沟坡兼治,稳定沟坡,解决了两岸的交通和人畜饮水等问题,改善了农民生产条件。 毕业论文   2.4大力推行工程建设“七项制度” 在工程建设中,积极探索新时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科学管理运行机制,规范项目建设管理,认真推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项目监理制、项目公示制、投工投劳承诺制、资金报账制、项目质量责任制七项制度,建立健全了“建设单位负责、施工单位保证、监理单位控制、政府部门监督”的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2.5强化监督,加强管理、保证治理成果 在项目建设中,以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城乡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发展生态型水保旅游业为突破口,强化监督,加强管理,全面做到管护人员落实管护地块落实管护责任落实管护报酬落实的“四落实”。   2.6加大宣传力度 为增强全民水保意识,营造深厚的全社会参与大搞水土保持建设舆论氛围,增强全民参与项目建设的热情,始终把宣传工作贯穿在项目建设的全过程。   3存在问题及今后的工作思路   3.1投入资金不足,治理进展缓慢 通过多年来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截止目前共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54.26 km2,还需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1223.74 km2,加上新增水土流失面积,治理速度显得较为缓慢。   3.2面源污染严重,威胁水资源安全 大通县是西宁市的“水塔”,是青海省重要的水源涵养基地,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面源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直接威胁着水资源安全。 总结大全 /html/zongjie/   3.3今后水土保持工作的基本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以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护为根本目标,促进本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和谐社会建设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