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医学院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化

【关键词】 医学院校师德师德修养;内化

[摘 要] 医学院校教师职业道德内化师德医德由他律向自律转化的需要,对医学教育现代化和医德教育有重要意义。师德内化的过程,包括提高师德认识、培养师德情感、坚定师德信念、锻炼师德意志、培养师德行为等。要加强医学院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促使师德内化,要通过勤学、自省、慎独、力行来实现。

[关键词] 医学院校师德师德修养;内化

教育心理学认为:价值内化在态度和品德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内化是指将自己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医学院校教师职业道德内化则是指医学院校教师自觉把外在的职业道德要求(包括医德要求)变为教师个体的内在行为准则,并体现在其道德行为中,以实现师德的社会功能,培养出合格的医学人才。

1 医学院校教师职业道德内化的意义。

医学院校教师职业道德内化师德医德由他律变为自律的需要。因为医学院校教师的医疗活动和教育活动在表现形式上更多的是个体劳动,要求即使在无人过问、无人监管、个人独处的情况下,教师仍能自觉按照师德规范行动,严格要求自己,因而只有实现教师职业道德内化师德才能由他律向自律转化。

医学院校教师职业道德内化医学教育现代化的需要[1]。医学教育现代化要求医学院校教师要有与现代社会和新的医疗模式相适应的心理素质和行为特征。在改革开放的新历史时期,教师必须善于消化、吸收和遵守新的医学规范和新的师德要求,才能培养出与时代特征相适应的合格医学人才,这需要通过师德内化来实现。

医学院校教师职业道德内化医德教育的关键[2]。医学院校教师培养的是治病救人的医学生教师不但要传授医学专业知识,而且要对学生进行医德教育医学院校教师必须在医学教育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道德素质,才能感化学生,使学生受到良好的医德熏陶。因而只有提高医学院校教师师德修养,实现师德内化,才能促进医德教育

2 医学院校教师职业道德内化的实现过程。

2.1 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认识 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认识是实现师德内化的基本条件。没有正确的师德认识,不可能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医学院校教师不但要掌握基本的道德规范,而且要掌握医疗卫生事业的行为规范,才能培养道德评价能力,进而促进道德信念的形成。

2.2 培养教师职业道德情感 师德情感是在师德认识基础上形成的,是教师积极工作、乐于奉献的内部动力,是教师培养优秀道德品质、保持高尚道德行为的重要精神力量。医学院校教师师德情感的核心,不仅表现在教师热爱和关怀学生,还表现在热爱医疗事业、献身医学教育事业。

2.3 坚定教师职业道德信念 师德信念师德构成的核心因素,是师德行为能坚持下去的深层次依据和重要保证。每一位教师从执教之日起,就应对教师这一职业有充分的认识: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而医学院校教师培养的是治病救人的医学专门人才,关系到千百万人的生命健康。只有认识到医学院校教师职业的重要性,确立献身医学教育信念,才能勇于克服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成长为一名称职的医学院校教师

2.4 锻炼教师职业道德意志 教师职业道德意志是在师德认识和师德情感的基础上形成的,是教师职业信念的反映。它能使教师在遇到困难时,做出正确的行动抉择,并在道德行为中长时间专注于所确定的目标,最终完成职业道德行为。它是师德内化、形成道德品质的关键。   2.5 培养教师职业道德行为 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又称为教师德行,是指教师师德意识的支配下,在教育活动中对他人、集体、社会作出的可以观察到的客观反应及所采取的实际行动,它表现为教师的道德言论、道德行为和道德习惯。师德内化的过程不只是外部的道德要求内化教师个体的师德意识,更重要是通过教师道德行为体现出来。“万千英才,犹如在璞之玉,要靠教师苦心雕琢,才能蔚成大器。”(李嘉诚语)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成长有“雕琢”作用。高等医学院校教师,不但要传授医学的专业知识,还要对学生进行医德教育教师的言行深刻的影响着学生医德观念的形成。因而医学院校教师必须严以律己,使自己的言行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只有这样才能教育出符合人民需要的未来医疗工作者。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