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立性蝶窦炎的诊断及内镜下手术

【摘要】 目的 探讨孤立蝶窦炎的临床特征及鼻内镜手术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5月~2006年3月经治的13例孤立蝶窦炎的临床资料和鼻内镜手术的随访结果。结果 13例孤立蝶窦炎中,CT扫描均表现为窦腔高密度影,窦腔内有斑点状或条块状钙化影5例次(38%)。13例均在鼻内镜手术手术经前筛、后筛,进入蝶窦3例(23%),经嗅裂蝶窦前壁自然口区域进入蝶窦10例(77%)。未见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患者术后随访3~12个月,症状消失,术腔黏膜恢复良好,无一例复发。结论 CT扫描存在特征性的表现,是诊断孤立蝶窦炎的主要影像方法。鼻内镜下经嗅裂蝶窦前壁自然口区域进入蝶窦;经前筛、后筛,进入蝶窦,具有微创和疗效好的特点,应成为治疗孤立蝶窦炎主要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蝶窦;鼻窦炎;内镜检查。

以前认为孤立蝶窦炎不多见,近来随着诊断技术的进步,如鼻窦CT扫描、鼻内镜检查等,蝶窦炎的诊出率逐渐增多。为了探讨孤立蝶窦炎的临床症状和影像特征以及鼻内镜手术的疗效,现将我院2002年5月~2006年3月经治的13例孤立蝶窦炎临床症状以及鼻内镜手术的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2年5月~2006年3月经治的13例孤立蝶窦炎患者,男8例,女5例;年龄12~67岁。5例首诊于眼科或神经内科。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鼻内镜检查、鼻窦水平位与冠状位CT扫描

1.2 手术方法 手术采用局部麻醉9例,全身麻醉4例。术前30 min常规肌肉注射安定5 mg、阿托品0.5 mg、立止血1.0 ku。手术应用杭州桐庐鼻内镜、监视系统、电动吸切器。手术嗅裂蝶窦前壁自然口区域进入蝶窦,对中鼻甲后端肥大或者嗅裂狭窄影响蝶窦前壁暴露或操作者,行中鼻甲部分切除。如仍然不能进入蝶窦,可经前筛、后筛、进入蝶窦。术中见蝶窦口黏膜水肿,有1例蝶窦口有息肉。探查到蝶窦口扩大蝶窦自然口,术中8例窦腔内见黏性或黏脓性分泌物,5例CT扫描窦腔内有斑点状或条块状钙化影,进入蝶窦窦腔内见泥沙样或干酪样物。如为黏性或黏脓性分泌物,用吸引器吸除干净,如为泥沙样或干酪样物,用吸引器吸出大部分后再用长针头冲洗干净,吸出泥沙样或干酪样物送病理检查。术毕术腔用膨胀止血材料填塞,术后静脉滴注抗生素,术后48 h抽出填塞材料,每日鼻腔冲洗,激素类喷济喷鼻。

2 结果。

13例孤立蝶窦炎中,临床表现为头痛或眼部痛9例次(69%);涕中带血4例(31%),CT扫描13例均表现为窦腔高密度影,窦腔内有斑点状或条块状钙化影5例次,有2例蝶窦窦口处有轻度骨质吸收,其余各壁未见骨质破坏。CT扫描窦腔内有斑点状或条块状钙化影,进入蝶窦窦腔内见泥沙样或干酪样物术后病理检查(HE染色)在泥沙样或干酪样物中见大量真菌丝或孢子。全部患者均在鼻内镜手术,术中、术后未见并发症。患者术后随访3~12个月,症状消失,术腔黏膜恢复良好,无一例复发。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