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例脊髓手术术中应用SEP监测分析

作者:倪雅凤 蒋雪生 周国顺 梅金荣。

目前许多脊髓外科手术是在患者非清醒状态下进行的,而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S)作为一种可连续监测脊髓功能的手段,自Nash1977年首次在脊柱矫形手术中应用,其临床应用价值逐渐引起重视,在国外,术中脊髓监护还具有法律效应。本院自2004年11月至05年7月共采用SEP术中监测脊髓手术共26例,现对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6例中男16例,女10例,年龄在35~70岁。病变部位在颈段12例,胸段5例,腰骶段9例,包括椎间盘突出21例,椎管内占位5例(均予术中快速及术后病理切片证实)。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运动、感觉、括约肌障碍,并且均经CT或MRI检查证实,同时术前经神经传导速度检查排除周围神经系统病变。

1.2 手术情况。

患者经气管插管快速诱导+静脉复合麻醉,术中心电图、血压及氧饱合度监护手术室温度保持在25~28℃ ,手术方式为颈前、后入路椎板切除减压术或加植骨术、腰椎间盘髓核切除减压术及椎管内肿瘤切除术。

1.3 SEP监测方法。

使用丹麦Dantec公司生产的Keypoint肌电诱发电位仪,胸、腰椎手术采用双侧下肢胫后神经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测,于头顶CZ处记录,Fpz参考,术中主要观察主波P40波。颈椎手术采用一侧上肢正中神经SEP联合对侧下肢胫后神经SEP,正中神经SEP于刺激对侧头皮C3或C4处记录,Fpz参考,主要观察N20波。以麻醉水平稳定后记录的SEP作为参照标准,在非手术关键期每10min监测一次,手术减压期则连续监测SEP。术中记录的SEP与参照标准比较,主要观察P40、N20波的波幅潜伏期的改变。按照目前国际通用的分类标准,即潜伏期延长超过10%或波幅下降大于50%判断为异常;若出现波形畸变甚至消失则后果相当严重。

2 结果。

本组26例术中SEP监测患者中17例监测主波潜伏期波幅改变未达到监护界值;但有9例监测主波潜伏期和(或)波幅有接近监护界值的变化,当时就立即报告手术医生,予采取一些保护性措施(如暂停操作或更改操作方式、术中尽量减少出血)后,均逐渐恢复至监护界值内且维持至术终。另本组所有患者术中SEP监测的主波波形未消失或发生畸形改变。术后观察本组病例均未发生明显神经功能障碍。除3例胸髓恶性肿瘤患者肌力维持术前水平外,其余病例肌力或(和)感觉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改善。

此外,1例急性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患者减压术前正中神经未能引出SEP波形(重复数次),减压后出现波形。2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减压术后记录的SEP波幅较术前明显增高。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