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意高、难度大的创作追求_创作立意

刘斯奋的长篇历史小说《白门柳》第一部《夕阳芳草》,是以明末清初的一群名士和名妓为描写对象的。

作者却无意于借此去表现才子佳人的“香艳奇情”,甚至不肯沿袭“寄寓兴亡之感”那样一条曾经获得成功的旧路。

作者为自己确定的目标是:通过笔下的人物和事件,去揭示十七世纪中叶我国启蒙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

作者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幅明末社会生活的图景,描绘出一个个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人物形象,使读者呼吸到那种充满腐朽、孕育着新生的强烈时代气息,感受到了当时新兴思想潮流的回旋激荡。

其中象钱谦益、冒襄、侯方域、柳如是、董小宛、阮大铖、马士英等文学价值较高的历史人物固然活灵活现;而黄宗羲、方以智这样的人物,包括他们那些执着的思想追求,对读者来说,也不再显得隔膜,而是变得有血有肉,容易理解了   在《白门柳》中,作者虽然重点写了以东林党、复社为代表的改良势力,同以阉党余孽为代表的腐朽势力之间的激烈较量,但是并没有停留在正邪之分、忠奸之辨的层次上,进行一般性的褒贬;而是把这场斗争放在整个社会发展的机制当中来估量,看到它是启蒙思想产生的一种土壤、一级阶梯,从而在肯定东林、复社运动的进步意义的同时,也毫不容情地写出他严重的阶级局限和不可挽回的衰落。

这无疑是一种深刻得多的运笔,揭示出了这一运动同启蒙思想之间的承接关系。

同时,作者还花费了大量笔墨去写名士、名妓之间的爱情纠葛,但这也绝非是表现什么“香艳”情节,作者是把这两类人物互相依存的微妙关系,作为封建社会发展到明代末年所出现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形态来考察;试图通过揭示这种形态所体现的人际关系和道德观念的变化,从一个侧面折射启蒙思想的产生。

事实上象董小宛这样的名妓,竟能通过调动社会舆论来造成压力,以逼使一位贵公子答应她婚嫁的要求;而另一名妓柳如是在嫁给大官僚钱谦益后,居然不仅把持了家中的“内政”,而且插手干预“外政”。

这与其说是出于作者的艺术虚构,毋宁说是明末社会一种现实存在。

它反映了封建礼制的某种松弛和变形。

而这,又直接、间接地同新思潮的出现存在着某种有机的联系。

正是由于作者能够从历史科学的高层次上去把握和处理笔下的事件和人物,《白门柳》才能超出一般同类题材历史小说的水平,在认识价值上达到比较理想的高度和深度。

作者选择的这样一个立意高而难度大的目标,无疑是追求文学领域新拓展的一次颇具风险的尝试,但对于当前历史小说创作来说,也无疑是具有启发性的。

(《白门柳・夕阳芳草》,刘斯奋著,中国文联出版公司一九八四年十二月第一版,平3.35元,精4.70元)。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