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宋初治国策略中经济手段之运用

提要:北宋王朝建立之初,面临着内部政权巩固、稳定和外部辽的安全威胁两大。宋初统治者多次地、有意识地、灵活地运用手段来解决这两大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具体表现在诸多方面,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并且在上产生了深远的。本文就是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的。  关键词:宋初统治者 经济手段 策略。

公元960年,后周禁军高级将领、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发动兵变,夺取政权,建立了北宋王朝。新王朝建立之初,如何巩固政权以及保持社会的稳定是摆在统治者面前的首要问题。原因就在于,其一自唐朝后期形成的藩镇割据、节度使手握重兵的局面依然存在,使北宋中央政权难以对地方进行强有力的统一管理,社会难以稳定。其二在北宋建立之前,北方的契丹族建立了辽政权。辽兵多次南下,在外部严重危胁着北宋政权的安全,成为宋初统治者面临的另一个棘手问题。面对这两大问题,赵匡胤有一天召赵普问道“自唐季以来数十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兵,为国家计长久,其道何如?”。普回答:“陛下言及此,天地人神福也。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欲治之,惟稍夺其权,制其钱粮,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①。其中的“制其钱粮”一项即充分地运用经济手段来解决问题。此后宋初统治者多次的、灵活的、有意识地运用经济手段来贯彻其治国策略,较好地解决了内部巩固政权及稳定社会和外部威胁的两大问题,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毕业论文                                    一、 宋初运用经济手段解决问题的具体表现。

宋初运用经济手段来解决问题,主要体现在太祖和太宗两朝。太祖时期运用经济手段解决问题的具体表现:  1、运用经济手段收回藩镇兵权  对唐朝后期以来的藩镇割据危害,北宋王朝的建立者赵匡胤深有感触,曾对赵普说“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正是认识到多年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不可能再用武力来解决藩镇割据的问题,而只能别求他途。  “乾德初,帝因晚朝与守信等饮酒,酒酣,帝曰:‘我非尔曹不及此,然吾为天子,殊不若为节度使之乐,吾终夕未尝安枕而卧。’守信等顿首曰:‘今天命已定,谁复敢有异心,陛下何为出此言耶?’帝曰‘人孰不欲富贵,一旦有以黄袍加汝身,虽欲不为,其可得乎。’守信等谢曰:‘臣愚不及此,惟陛下哀矜之。’帝曰:‘人生驹过隙尔,不如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终天年。君臣之间无所猜嫌,不亦乐乎。’守信谢曰:‘陛下念及此,所谓生死而肉骨也。’明日,皆称病,乞解兵权,帝从之,皆以散官就第,赏赐甚厚”②。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杯酒释兵权的典故。一手交权,一手给钱,这是典型的君臣相易!我们以往多从的角度来理解杯酒释兵权的奥妙,君臣双方不用刀兵相向,一切都在不言中。现在我们从经济的角度来理解杯酒释兵权的奥妙,节度使们放弃了手里的权力,却在经济上、特权上得到了补偿。这种方式既比较理性地解决了皇帝与开国功臣之间的矛盾,又使君臣之间保持了一种较为亲密的关系,留下了较为宽松的合作空间。

毕业论文   宋太祖用近于相同的做法解除了地方节度使们的权力。“太祖即位,患方镇犹习故常,取于民无节,而意多跋扈。一日,召便殿,赐饮款曲,因问诸方镇:‘尔在本镇除奉公上之外,岁得自用,为钱几何?’方镇具陈之。上喻之曰:‘我以钱代租税之入,以助尔私,尔辈归朝,日与朕宴乐如何?’方镇再拜,即诏给侯伯随使公使钱,虽在京师亦听半给”③。这种做法只不过把钱在皇帝那里倒了倒手,被迁到京师的节度使们并没有少拿。但是,这样做却取得了“租赋悉归公上,民无苛敛之患”的效果,避免了地方节度使们取民无度的情况,使财权得到了统一。  当然,在收回地方节度使兵权的过程中,宋太祖并不是搞一刀切的。一般当中还有特殊的策略。太祖在削弱各地藩镇权力的同时,对驻守在北、西边境的将帅却很优待。他派李汉超镇关南、马仁瑀守瀛州、韩令坤常山、贺惟忠易州、何继筠棣州、郭进西山、武守琪晋阳、李谦溥隰州、李继勋昭义、赵赞延州、姚内斌庆州、董遵诲环州、王彦升原州、冯继业灵武,“管榷之利,悉以与之,其贸易则免征税。故边臣皆富于财,以养死士,以募谍者,敌人情状,山川道路,罔不睹而周知之。故十余年无西、北之尤也”④。这些经济措施,使北宋王朝集中力量平定南方诸国而无后顾之忧。 毕业论文   2、武将管理中体现中经济手段运用  历代君主对待功勋卓著的将领,特别是那些功高震主的将领,往往由加官进爵到处处猜忌,以至最后除之而后快。宋太祖在这方面体现出了其独特的处理方式,即运用高超的经济手段。如对曹彬李汉超的处理上。  “初,彬之总师也,太祖谓曰:‘俟克李煜,当以卿为使相。’副帅潘美预以为贺。彬曰:‘不然,夫是行也,仗天威,遵庙谟,乃能成事,吾何功哉,况使相极品乎?’美曰: ‘何也?’彬曰: ‘太原未平尔’。及还,献俘。上谓曰: ‘本授卿使相,然刘继元未下,姑少待之。’即闻此语,美窃视彬微笑,上觉,遽诘所以。美不敢隐,遂以实对。上亦大笑,乃赐彬钱二十万。(另一说赐钱五十万)彬退曰 ‘人生何必使相,好官不过多得钱尔。’” ⑤这种处理方式,使曹彬对做官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即“好官不过多得钱。”同时也体现了宋太祖不愿武将掌握过多权力的心态,但是立功受赏是天经地义的,金钱可以解决这一难题。  对待李汉超的处理方式,大同小异。李汉超曹彬同是武将,同样是运用经济手段,但是目的不同,对待曹彬是限制,对待李汉超是拉拢。  “汉超武人,所为多不法。久之,关南百姓诣阙讼汉超贷民钱不还及掠其女为妾。太祖召百姓入见便殿,赐以酒食慰劳之,徐问曰:‘自汉超在关南,契丹人入寇者几?’百姓曰:‘无也。’太祖曰:‘往时契丹入寇,边将不能御,河北之民,岁遭劫虏,汝于此时能保全其资财妇女乎?今汉超所取,孰与契丹之多?’又问讼女者曰:‘汝家几女,所嫁何人?’百姓具以对。太祖曰:‘然则所嫁皆村夫也。若汉超者,吾之贵臣也,以爱汝女则取之,得之必不使失所,与其嫁村夫,孰若处汉超家富贵!’于是皆感悦而去。太祖使人语汉超曰:‘汝须钱何不告我,而取于民乎!’曰:‘汝自还之,使其感汝也。’汉超感泣,誓以死报。”⑥宋太祖对掠夺民财、强娶民女的武将并没有绳之以法,而是赏赐银数百两。这种近似矛盾的做法正体现了宋太祖高明的驭将之道,取得武将的支持就取得了军队的支持。 毕业论文   通过上面两个截然相反的例子,起到了相同的作用。运用相同的经济手段达到了自己的目的,用金钱买得了曹彬应得的使相,用金钱买得了李汉超的以死相报。  3、幽云问题上体现经济手段运用  自晋太祖石敬瑭把幽云地区割给契丹后,中原地区失去了阻挡北方少数民族南下的天然屏障。而契丹贵族屡次南下掳掠,最严重的一次曾经占领开封,给中原地区的人民造成严重的危害。后周世宗在位期间,曾率兵北伐,收回三关地区。但是,那只是幽云地区很少的一部分。所以这一问题一直到北宋建立,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开宝九年二月,己亥,群臣再奉表请加尊号曰“一统太平”,帝曰:“燕、晋未复,可谓一统太平乎?”不许。⑦由此可见,志在一统天下的宋太祖必然要解决幽云问题。至于用什么方式,我们可以通过下面这段史料来看一下。  “太祖讨平诸国,收其府藏贮之别府,曰封椿库,每岁国用之余,皆入焉。尝语近臣曰:‘石晋割幽燕诸郡以归契丹,朕悯八州之民久陷夷虏。俟所蓄满五百万緍,遣使北虏,以赎山后诸郡,如不我从,即散府财募战士以图攻取。’”⑧很明显,两种方式,以金钱赎买为上,武力夺回为下。在这里,经济手段运用成了解决问题的首选方式,武力方式成了不得已而使用的辅助手段。当然,由于宋太祖的过早去世,没有来得及实施。 毕业论文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