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专业、技术人员职等评定及聘用管理办法

公司专业/技术人员职等评定聘用管理试行办法。

第一条 目的。

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发展通道,为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提升设定阶段性目标,形成动态竞争性的以业绩评价、能力评估为基础的价值分配体系,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原则。

"评定过程坚持公平、公正、公开,评定标准业绩第一"的原则,严格依据价值创造的结果(业绩)和价值创造过程中的表现,实现专业/技术人员的薪酬待遇、职等升降与业绩评估的紧密结合。

第三条 适应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四条 评定组织。

由"专业/技术人员职等职级评定小组"负责对专业/技术人员职等职级进行集体评定和审议,评定小组组长最终裁决。

"专业/技术人员职等职级评定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总经理。

成员:技术委员会成员及相关人员。

第五条 职等职级的设定。

技术人员职等晋升序列共分为七等17级: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主管工程师、主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首席工程师;同一职等中根据职责、业绩和资历等的不同,设置不同的职级

职等技术员助理。

工程师工程师主管。

工程师主任。

工程师高级。

工程师首席。

工程师

职级1、21、21、2、31、2、31、2、31、2、3。

财会、品质工程、产品数据管理、标准化、技术支持等岗位专业人员,同样可评聘专业职等,走专业化发展道路。专业人员职等晋升序列共分为五等13级:员级、助理级、师级、主管级和主任级,同一职等中根据职责、业绩和资历等的不同,设置不同的职级如下(以财务专业为例):

职等会计员助理会计师会计师主管会计师主任会计师。

职级1、21、21、2、31、2、31、2、3。

专业/技术人员职等序列的划分以及与行政序列的对应详见附表一《专业/技术人员职等序列对应表》。

第六条不同职等技术人员分类多少不同,随着技术职等的提高,要求技术人员的知识面越来越宽,即分类越来越少。职等专业分类对应表见附件二。

第七条根据公司技术专业需要,技术人员主要分为:产品设计、应用开发、测试验证、产品工艺、制造工艺、品质控制、设备技术等七大类;每一类可根据公司发展和管理的需要再进行细分,如:结构、性能、材料、EMI等。

第八条 评定标准

评定标准是对任职资格的认定,获得任职资格后才能被聘用为相应等级的技术人员或技术管理人员。

评定以定性评价与定量指标相结合,基本素质/资历作为各职等评定的基本前提条件,业绩量化指标为评定的必要条件;工作绩效、专业技能作为动态竞争性条件,主要通过对其是否满足专业/管理能力及职责要求的考评予以评分,评分时工作业绩专业技能分别占70%和30%的权重;其中占权重70%的工作业绩又划分为两部分:当期业绩占30%,"当期业绩"指截至评定期的全年业绩表现;累积业绩占40%,"累积业绩"指近2年及以上的业绩总体表现,设定的目的为肯定专业技术人员的连续性贡献。

技术人员职等评定标准参见附件三《各技术职等评定参考标准》。

专业人员是以专业技能从事管理和专业服务工作为主,因此主要根据其工作业绩和能力进行综合评估,评定标准参见附件四《各专业职等评定参考标准》。

对连续两次以上绩效考评优秀、对公司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经"专业/技术人员职等职级评定小组"评议可破格晋升职等作为奖励。

第九条 评定时间及方式。

每半年结合考核进行评定与调整,其中初级职等为资格认定,中级职等评定,高级职等采用评聘结合。

职等的最终确定方式为:综合考评,集体审议,择优选聘。

第十条 评定流程。

部门推荐(填写"专业/技术职等评定申报表"并提交材料)管理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职等职级评定小组"进行评议总经理审批人力资源主管备案、存档。

第十一条管理流程。

管理部经理负责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职等职级评定小组"进行集体审议,中、高级职等评定必要时可组织相关内容的面试答辩,根据综合评分择优评聘。

评定小组成员提出疑义必须以事实为依据,出现分歧时可进行针对性投票表决,赞成票占三分之二以上者才算通过。

特聘人员由评定小组集体审议、组长进行裁决。

评定小组审议确定的各职等人员名单由管理部汇总、总经理审批。

第十二条聘用

公司对取得主任**师职等以上资格人员每年评聘一次,并集中发文公布聘用职等专业类别。

技术人员聘用为技术管理职务时,职等与职务具有一定对应关系,请参见附件二《技术人员职等专业聘用职务对应表》。

第十三条所有申报和评定结果资料交人力资源主管存档、备查。

第十四条本管理办法自下发之日开始试行。

附件一:《专业/技术人员职等序列对应表》。

附件二:《技术人员职等专业聘用职务对应表》。

附件三:《各技术职等评定参考标准》。

附件四:《各专业职等评定参考标准》。

附件五:《职等评定申报表》。

4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