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深处的红色基地——霞庄

武慧敏。

摘要:霞庄太行地区著名的文明古村之一。位于黎域县的南部,距黎域县城六公里。全村布局合理,讲究外观,注重质量,村北的关帝庙、春秋阁,村中的观音堂,村南的文昌阁都保存完好。村大而严谨,街巷整而不散,村内九街十五巷,相互交错,呈丁字形,俯瞰像龟背图,进村犹如迷宫。有太行山腹地,“古村落自然博物馆”之称。不仅如此,霞庄还是有名的“红色基地”。

关键词:红色基地;霞庄;文明古村。

中图分类号:G127;F592. 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 (2020) 03—0076—01。

太行山雄踞华北腹地,地理位置优越,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霞庄所处的南太行山地区,古称上党,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有“四塞之固”之称,在军事上有北镇太原、中抚上党、南下河内的重要战略地位,是山西腹地与中原地区联系的交通直道,正所谓“上党之地,据天下之脊,当河朔之咽喉”。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霞庄凭借其有山有沟的地形以及能为军队提供住处的大院建筑和愿意接受新思想的开明文人,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领导人与军队。

进驻霞庄的有党政军机构、学校、文化团体、名人等,种类丰富,数量较多,全村共15处红色旧址。包括129师师部旧址、八路军总部旧址、晋冀豫省委旧址、华北新华书店旧址、开路先锋剧团旧址,朱德、彭德怀、左权、邓小平、刘伯承等首长旧居和赵树理、阮章竞等名人旧居。其中规模最大的当属抗日军政大学旧址,影响深远的则为在此召开的北方局高干会议。

1940年6月,抗日军政大学总校(对外称黄海部)进驻霞庄总校设在李建勋家,总务处和卫生处设在王根命家,而副校长罗瑞卿、政治主任张际春、教育长何长工则住在王大魁与李坤亨的院子里。该校主要对沦陷区及根据地大批爱国青年进行政治和军事培训,每期学员约300多人,各学生大队在黄须、苏村、元村等都有驻扎,部分学员带有枪,一批结业,再来一批,这些学生有的来自沦陷区、有的来自大后方,成千上万的爱国青年为了同一个理想来到此处,学习政治和军事。在他们心中,抗大是一种信念,一座灯塔,一种力量。作为抗战期间的一所特殊大学,该校为八路军培育的大批军长骨干,使千千万万个平民成为民族英雄,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作出卓越贡献。后有人曾作词咏怀:霞庄水清酒香,蟒山雪白山苍。多少爱国志士,在此熏陶成长。为民族转战太行,逐日寇血溅沙场。跟随抗大总校进驻霞庄的还有当时任总务处和卫生处文书的齐心,当时她年仅16岁,因在反扫荡中表现勇敢,被破格入党,齐心在回忆录中这样写:“现在想起来,在我一生中有两段受益匪浅的经历令我终身难忘。一是在敌后抗日根据地,经受了战火的考验,抗大熔炉艰苦充实的战斗生活培养了我革命乐观主义的情操,坚定了革命斗争意志,树立了共产主义人生观;另一段是在陕甘宁边区农村工作的8年,经历了解放战争和土改斗争”。短暂停留后,约11月初抗大总校转移离开霞庄

1940年春天,中共中央北E方局在霞庄村南的五龙庙召开著名的北方局高干会议(又称黎城会议),庙前地方开阔,可以停留车马和集结部队,庙外有许多高大的古杨和古槐,林荫蔽天,便于警卫和保密。大会于4月11日——26日召开,设有会务处、保卫处、供应处、医务室等机构。参加大会的有朱德、彭德怀、杨尚昆、刘伯承、邓小平、陈赓、薄一波等党政军首长。为了保密和安全起见,参会人员都是先到黃须村的会务处报到,再到霞庄五龙庙开会。会议的中心议题是根据毛泽东主席提出的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方针,总结华北地区两年十个月的工作,提出了巩固根据地的“建党、建军、建政”三太建设工作作为今后华北党的主要任务。刘伯承在会上作了《党军建设问题》的报告,提出了军队建设和军区、军分区建设的指导方针。邓小平在会上就成立冀太联办以及财经问题、建军问题作了重要讲话。大会隆重严肃,认真求实,统一全区党政军民的领导,制定和完善了各种政策,对晋冀豫根据地的巩固和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对华北乃至全国的抗日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据霞庄的一些老辈回忆,当时会议及其隆重,几个村周边都有战士巡查,戒备森严。由于霞庄长期有领导人与部队进驻,日军早已对其恨之入骨,1940年末,对霞庄进行了扫荡,将召开过高干会的五龙庙焚烧成一片废墟,巍峨秀丽的古庙至此不复存在。

霞庄驻扎的日子里,首长、战士们和百姓打成一片。朱总司令在闲暇时间,常与村中的对弈高手王大成下棋;时任抗大总校教育长的何长工则在村南的树林里为进步青年讲课。

先锋剧团的演员经常排练节目,歌颂八路军战绩或传播一些新思想,在五龙庙的舞台演出,受到村民的热烈欢迎;阮章竞以太行山三位妇女在封建传统习俗和野蛮的压迫下遭受的苦难,最后在共产党的帮助下获得解放的过程为蓝本创作了长篇叙事诗《漳河水》。

如今,70多年过去了,这些红色遗址仍然保存完好,总体沿前街后街与东街西街呈十字型分布。走在霞庄的街道上,随处可见挂有“××旧居”牌子的房屋,这些建筑见证了日军的残暴更见证了霞庄儿女的英勇顽强,在我党的指导下,村民与八路军战士浴血奋战,神头岭伏击战、响堂铺大捷,沉重的打击了日军,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让古老的霞庄在战争中屹立不倒。抚摸着古老的墙壁,眼前不禁浮现出首长们挑灯研究战策的场景,耳边仿佛又传来了胜利的号角,令人心潮澎湃。霞庄,一个深处太行红色基地,它的身上,承载了太多太多红色的因素,吸引着我们前去研究。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