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审判制度的改革及完善

[论文关键词]审判制度审判原则完善措施   [论文摘要]我国现行的审判制度存在诸多的不足之处,亟需改革完善,目的是确保严格执法,消除司法腐败,真正实现司法公正

本文拟从几个角度讨论审判制度改革完善的措施及可能性。

审判方式改革的目的就是确保严格执法,消除司法腐败,真正实现司法公正

当前国内讨论最多的就是如何全面落实公开审判原则,将法庭的整个审判活动置于当事人及群众的监督之下,放权给合议庭和独任审判员,最终的目标是实现法官独立,即指法官在审理案件时不受来自法院外部的干涉和法院系统内部的干涉。

法官独立是现代司法制度的核心和基石,目前改革的关键是改革完善审判制度。

如何改革完善我国的审判制度,以达到司法公正的目的,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需要改革完善

一、进一步落实独立审判原则,改革法院体制和人、财管理模式   要在我国建立以法官为中心的审判机制,这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精简法官,对现有法官进行分流。

采取考核的办法,择优录取部分业务能力强,素质较高的法官继续担任法官,建立名符其实的法官队伍。

2.建立科学的书记员管理体制。

司法考试已经切断了书记员直通法官的通道,但多数法院书记员的管理仍是维持现状,法官书记员少的现状并没有改变。

书记员没有统一的管理机构,而是分配到各审判庭,只负责所在审判庭的书记员工作。

由于书记员少,有的审判庭根本没有书记员法官仍然要担任书记员的工作。

因此,应建立科学的书记员管理体制。

设立一个管理书记员的机构,将书记员相对集中管理,但并不集中办公,而是将书记员相对固定为某一审判庭服务,如遇其他审判书记员人手不够,则由书记员管理机构根据各审判庭的工作需求统一调配。

3.简化法院司法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

现在每个法院都设有相似的行政机构,且数量较多,在高级法院甚至比审判机构多,级别与审判机构同级,有的甚至高半级,在很大程度上冲淡了审判机构和法官的中心地位。

因此,应围绕着服务于审判工作为标准改组现有的司法行政管理机构,在法院内部建立统一的司法行政管理机构,统管法院的所有行政事务,并给每位法官配备专职助手。

4.建立单独的执行员管理体制。

现在的执行员审判员的地位和待遇是同等的,管理也是与审判员混合在一起,所有的执行员都被任命为法官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执行工作由执行员执行,这就排除了法官搞执行的权力和义务。

根据法官法的规定执行员不是法官,而现在的执行员都是双重身份,这是不合法的。

因此,确有必要建立执行员管理体制,将执行员法官队伍中分离出来,使执行员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

5.使法院经费与地方财政分离,各级法院经费由中央财政预算或者由中央规定标准在地方财政中实行单列。

目前体制最大弊端是采用地方经费包干的作法,导致法院经费上过多地依赖于地方。

要做到司法公正,应地方法院经费独立于地方政府,必然使法院真正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斩断地方保护主义滋生的一个重要根源。

6.改革审判委员会,取消审判委员会对个案的决定权。

审判委员会不参加开庭,而是由合议庭向其汇报,由其讨论并决定案件如何判决,是合法的“暗箱操作”。

审判委员会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审判组织形式,实行民主集中制,它的任务是总结审判经验讨论重大的或疑难的案件和其他有关审判工作的问题。

这种组织形式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无疑是对我国审判事业的发展起过积极的作用,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这种具有行政色彩的组织形式已经不合时宜了。

审判委员会对个案有决定权,对审判委员会的决定合议庭必须执行,造成审者不判,判者不审的局面。

一方面阻碍了法官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另一方面又成了法官逃避责任的避风港。

审判委员会来讨论决定案件,造成有的当事人及其委托代理人,并不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开庭审理活动中,而是放在找关系上,这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法官独立,加剧了司法腐败的形成。

因此,取消审判委员会的个案决定权已势在必行。

应将审判委员会的职责主要转移到总结审判经验和其他有关审判工作的问题上去。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