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实施效果后评价

摘 要:通过搞好灌区节水工程建设,推广渠道衬砌和防渗等技术,整治病险工程,对渠系建筑物及量水设施全面配套,实现了节水增效。通过节水改造项目的实施,使供水方向发生了转变。 开题报告 /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关键词:节水工程; 防渗; 整治 1灌区的基本情况  1.1灌区的基本信息 沙河灌区地处于河北省中部,太行山东麓,为国有大Ⅱ型灌区灌溉水源地为沙河上游的王快水库,属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南支。沙河灌区在1958年王快水库兴建的同时着手规划设计,1959年开始建设,经历了1959年~1961年初建、1962~1970年续建和1971~1976年的三个阶段,由小到大,逐步发展成为一个规划灌溉面积205万亩(历次规划均未完全实施),最大实灌面积达98万亩的大型灌区灌区的控制范围:西起王快水库,东临子牙新河,南至沙河(潴龙河),北界唐河东西长150 km,南北宽25~30 km,总面积3 500 km2。  1.2灌区工程现状 灌区骨干工程控制土地面积3 500 km2,灌区骨干工程多建于六七十年代,灌区灌溉渠系包括总干渠干渠、支渠、斗渠、农渠5级固定渠道。总干渠全长126.281 km,建筑物270座,干渠共30条,共364.1 km,共有建筑物953座,支渠共139条,610.4 km,建筑物2359座。此外,还有在总干渠直接引水的总干支12条,长51.9 km;总干斗5条,长9.1 km;总干农13条,长10.4 km。渠道衬砌率在30%左右。  1.3项目实施的进展 沙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在1998~2010年期间中央共下达了6次投资,实施了5期工程,其中已终验的有4期工程

开题报告 /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2项目成效  节改项目为促进该地区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灌区先天投入不足,建筑物不配套,老化严重,使灌溉面积逐年衰减,为了改变灌区不配套和工程老损的状况,提高渠道的输水能力,使灌区粮食生产稳定、高效、持续发展,灌区从1999年开始进行了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经过5个年度的实施,灌区改造已初见成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在改善工程状况方面的成效 通过搞好灌区节水工程建设,推广渠道衬砌和防渗等技术,整治病险工程,对渠系建筑物及量水设施全面配套,实现了节水增效。渠道衬砌渠系有效利用系数平均提高了5%,渠系水利用系数由原来的0.4提高到0.42,农业灌溉周期与以往同期相比缩短了4 d。灌区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工程条件明显改善。节水改造工程实施前,大部分水工建筑物或超过设计使用年限,老化破损,运行效率低下,基本不能维持正常的工作状态。1999年至2009年续建配套工程共对部分骨干渠系控制性建筑物进行了重建、维修、加固,全灌区工程完好率有所提高,跑水、漏水现象从根本上得到扭转,灌区的面貌得到很大改善。  2.2在保障工程安全运行方面的效益 节改项目前每到灌溉高峰期,各大干渠大流量满负荷运行,渠道安全事故频繁发生,近年来因灌区续建配套工程的建设,大力实施节水灌溉,提高了渠道安全保证率,各干渠渠道安全运行,没有发生大的事故。对干渠险工隐患的除险加固和渠系建筑物的维修改造,提高了灌区安全运行保证率,减少了工程失事后的抢险、抢修费用以及因工程失事而造成农作物减产的损失,据测算,工程改造后每年可减少维修及抢险费用20多万元。 论文网   2.3在提高水效率方面的效益 通过对骨干干渠严重渗漏渠段的防渗衬砌,使渠系水利用系数由以前的0.4提高到0.42,灌溉水利用系数由以前的0.34提高到0.46。  2.4加快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经测算衬砌后的渠道亩均灌溉用水量由329 m3/667 m2,减少到280 m3/667 m2,轮灌期缩短4~5 d,使作物浇上了适时水,加快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2.5改善了生态环境 项目实施以后,通过向大浪淀、白洋淀、北京供水的同时,对延线各地补充了地下水,改善了生态环境。  2.6在促进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方面的成效 通过节水改造项目的实施,使供水方向发生了转变。灌区灌溉面积由过去的渠灌面积逐步发展成为井渠双灌,灌溉面积相对减少。为了充分发挥水资源的作用,本着“发展两端、带动中间”的原则,重点发展潴东地区。在水价征收方面,采用新旧结合的办法,潴东采用协议水价,原沙河灌区仍采用依量计征。供水方式由过去的单一农业灌溉发展成为农业灌溉和向北京供水为主改善生态环境补充地下水为辅的多样化方式。灌区人员由以前的以测水为主,变为以护渠为主,有效的促进了用水运行机制的发展。 3灌区灌排保障能力及其变化总体评估。

代写论文   根据沙河灌区上游水源地王快水库多年的水文和工程地质资料,经对王快水库以及灌区水文气象资料分析,王快水库可供农业用水量: P=50% 为2.7232亿m3,P=75%为0.9亿m3。地表水需水量: P=50%为4.7582亿m3,P=75%为5.16亿m3;地下水综合补给量:为0.7206亿m3。地下水需水量: P=50%为0.72亿m3,P=75%为2.027亿m3。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表明:地表水供水量不能满足灌溉设计保证率(P=50%)的要求,而干旱年,供水量不足,应采取节水灌溉措施。  经过“十五”、“十一五”两期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项目工程的实施,总干渠节水量9125万m3,灌区灌溉能力大为提高。沙河灌区恢复灌溉面积1.7万亩,新增灌溉面积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2.8万亩。由于灌溉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的提高,灌区每年可增产粮食1208万kg。  对于经济效益主要内容为扩大和改善灌溉面积,提高渠道水有效利用系数,使现有的灌溉面积和灌溉条件得到改善,提高粮食单产。随着国家“扶植三农”粮食种植直接补贴的政策出台,粮农种粮的积极性大大高涨,取得了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经分析:粮食增产指标为:扩大的有效灌溉面积部分,小麦增产123 kg/667 m2,玉米98 kg/667 m2,棉花17 kg/667 m2,改善的灌溉面积部分,小麦增产27 kg/667 m2,玉米37 kg/667 m2,棉花3.8 kg/667 m2,种植比例为:小麦65%,玉米65%,棉花35%,灌溉分摊系数为0.4。

1998年以来,经过实施五期节水项目,特别是“十一五”以来通过对卡脖子工程进行整治,对渗漏严重的骨干渠进行了混凝土防渗及砌石防渗,对部分影响输水的建筑物进行了拆除新建及改建,使沙河灌区灌溉保障能力有所提高,使沙河灌区工程完好率由以前的30%提高到了31%,沙河灌区的总工程配套率为2%。 4下阶段拟采取的措施和建议  1)进一步加大灌区改造工程整体投入与解决地方配套资金不足问题。2)搞好末级渠系建设,促进节水项目的投资向田间工程延伸。3)积极探索,希望政府出台水费补偿制,以确保农村农业灌溉用水。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