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科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摘要】 目的 了解医科类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学习成绩影响

方法在某大学医科学生中以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0个小班(每班40人左右)382 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wchwarzer编制的一般自我效能量表对学生一般自我效能进行 调查,查阅学生成绩档案获得学生的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传染病学 成绩及大学英语四级的通过情况。

结果 医科学生内、外、妇、儿、传5 门专业课成绩的平均分与一般自我效能得分呈正相关(r=0.52,P[1],但一般自我效能对大学生尤其是医科类大学生专业成绩影响则报道较少。

本研 究探讨一般自我效能医科学生专业及英语成绩影响,以探索提高医科学生学习成绩 的方法。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某大学医科类五年级本科学生,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以小班为单位(约40 人/班),抽取10个班共402人作为研究对象,对抽取的班的每一个同学进行调查。

完成全 程调查获得有效问卷382份,其中男生224名,女生158名。

1.2 调查方法 一般自我效能采用Swchwarzer等人编制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调查[2 ],该 问卷共10项目,采用4级计分法。

修订后的中文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学生成绩选用 的是第六学期及第七学期的5门专业考试课程(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传染 科学)的平均成绩课程考试不及格门数是指整个大学学习期间的课程考试不及格门数,课 程成绩课程考试不及格门数、英语四、六级通过情况均通过查学生成绩 档案获得。

1.3 统计方法 5门考试课程考试平均分与一般自我效能的关系分析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 析,不同不及格门数者的一般自我效能得分比较用方差分析,大学英语四级通过学生与未通 过学生一般自我效能得分比较用两样本均数t检验。

所有数据处理均应用S PSS 13.0统计软件在计算机上完成。

2 结 果      2.1 专业课程考试平均分与一般自我效能的相关分析 专业课程考试平均成绩一般自我 效能呈正相关(r=0.52,P[3],一 般自我效能医科类大学生专业成绩的未见文献报道,本研究发现,一般自我效能不仅影响 医科学生总体成绩(大学学习期间总的不及格课程门数)及英语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同 时也是医科学生专业成绩的一个重要预测因子。

根据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自我效能可以通过以下4种机制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4 ]:①自我效能可以影响学生的认知过程。

自我效能感强的学生往往指导行为的成功归因 为自己的能力和努力,把失败归因于为自己努力不够,他们会加倍努力以实现自己的学习目 标;②自我效能影响学生的动机过程[5,6]。

一些研究证实,自我效能感与学习的 努力程度、坚持 性相关:自我效能感强的学生学习的努力程度和坚持性较强;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学习活 动中遇到初步失败和挫折,便开始怀疑自己能否成功,在以后的学习中就会降低自己的期望 水平,减弱努力水平和坚持程度,甚至半途而废,放弃自己追求的目标。

自我效能影响 学生在威胁性或困难性情景中的压力承受度和压抑、失望等情绪体验,情绪反应又反过来对 学生的思维模式产生影响,从而对学生学习行为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自我效能影响 学生的选择过程,自我效能感强的学生能够选择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难度大的学习任务 [7]。

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学生自我效能感通过培训是可以 提高的[8],这提醒我们,高校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大学生的自 我效能感 ,尤其是对一些经常有考试成绩不及格、对学习失去信心与兴趣的同学,更要采取一些切实 的措施,增强其自我效能感,如:教师要对学生抱有积极的信念,相信所有的学生都能取得 成功,应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其制定合适的学习目标,安排难度适当的学习任务, 使学生体验到成功;学校可请本校在学业或事业上取得较大成绩的高年级的学生介绍学习经 验,为学生提供激励性的替代经验;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在学生学习上有进步时 ,要及时的鼓励与称赞;当学生考试失败时,老师应引导他们对考试失败的原因进行正确归 因,在考试不及格时进行努力归因,可消除考试不及格学生自我效能的不利影响

4 参考文献   [1]边玉芳.学习自我效能感:是一般的还是针对特殊领域的?心理科学,2006,29( 5):1275—1253   [2]张作记,主编.行为医学量表手册.中国行为医学杂志社,2001,(特刊):185—186   [3]王凯荣,辛涛,李琼.中学生自我效能感,归因与学习成绩关系的研究.心理发展 与教育,1999,(4):22—25   [4]龙君伟.自我效能感与学习:从理论到实践.现代教育论从,2005,(3):37—41   [5]池丽萍,辛自强.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测量及其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心理发展与 教育,2006,(2):64—70   [6]Schwarzer R. Optimisn, vulnerability and self—beliefs as health rel ated cog nitions: A systenatic overview, Psychology and Health: An Internations Journal,1994,9:161—180   [7]Bandura A. Self—efficacy in changing societies. New York: 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 1995   (收稿时间:2007—10—08)。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