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学习小样篆

小篆,是秦始皇统一天下的时候推行天下“书同文”政策而由丞相李斯整理的一套规范化篆书文字。

实际上,当时的小篆就是秦始皇时代官方通行的“楷书”。

小篆是以秦系文字为基础进行整理的。

其特点是:1.字形长方,高略大于宽。

2.运用点画线条分割空间匀称,或上下对等,或左右对称。

3.点画线条粗细均等,排列匀称,笔法上起笔逆锋,中锋运行,收笔回锋,起笔、收笔处呈圆头状。

4.章法上,竖成列,横成行,排列组合整饬。

5.墨色上以充实、饱满为特色,既没有过多的涨墨,也没有过多干涸的枯笔、飞白的运用。

秦时的小篆作品,有《泰山刻石》、《琅�台刻石》、《峄山刻石》、《会稽山刻石》等等,也有秦诏量铭文,以及钱币文字。

《泰山刻石》、《琅�台刻石》都较残泐,不适合初学者临摹学习

《峄山刻石》、《会稽山刻石》较为完整,字迹清晰,适合初学者临摹学习

以《峄山刻石》为例,在学习小篆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小篆的笔法。

小篆的笔法相对简单,线质中和,纯以中锋来运行。

起笔圆头,收笔圆头,以逆入回收来完成。

可以说,小篆就只是两种点画的组合,一种是直线,另一种是曲线。

直线的笔画,横平竖直,显得坚劲挺拔,有阳刚大气。

曲线的笔画显得圆融优雅,刚柔相济,得阴阳中和之美。

以《峄山刻石》一路风格的小篆,能将点画线条写得匀称一致、粗细一样,这就是一种本领。

要做到点画粗细匀一,毛笔的选择尤为重要。

宜以短锋狼毫为佳。

用长锋羊毫者,非功力深湛者,难及其妙。

点画的衔接,是小篆书写中要处理的第二个难题。

用笔稍重,则焊接有痕;用笔太轻,则搭接不上;稍隔距离,则失去连贯与圆融。

能够将小篆点画衔接得天衣无缝、自然连贯,也是一种本事。

不下一番苦工夫,是写不好的。

二、小篆字法

小篆字法字形略高,高与宽的比例,是黄金分割的比例。

小篆字法,具有工艺美术的特性,无论直线、曲线分割空间,都有距离相等、方向一致的特点。

不能等分的点画线条,一般就取上紧下松的形式。

亦如人的形体,主要部件都在上部,下部就只有两条腿。

小篆字形,也是如此。

多把主体点画略往上放,往下舒展的是加长了的线脚。

小篆临摹,不宜作擅自的改造。

篆书字法,有很大的自由度,大篆为甚,缪篆次之,小篆再次。

学习《峄山刻石》,还是以忠实于原碑帖的字形结构为好,不要妄自改易。

或以缪篆的缭绕掩饰安排结构时的欠缺,这是不可取的。

规范的小篆临摹学习,要如画画之石膏写生,以形的酷肖为追求。

如以漫画的方法来临写,是不妥当的。

青少年所临写的每一个字,都要以写得像《峄山石刻》上的字形为准。

字形写得准确,写得逼肖,是临帖的基本要求,也是学习书法者的本事之一。

一些人临帖,字形写得不准确,总是以“意临”为借口。

初学者应当脚踏实地老老实实准确临摹,万万不可自欺欺人!   三、小篆的章法。

小篆的章法,主要是取竖成列横成行的布局,以整齐美为追求。

字距可以略大些,行距可以略小些。

也有字距、行距一般大的。

字距、行距,要如军队之方阵,排列整饬,不可散乱。

四、小篆的墨法。

小篆的墨法,蘸墨要饱满,书写速度宜从容不迫,快慢适中,不宜过快,也不宜过慢,写出来的点画线条墨色要均匀、实在,尽量少出现飞白、枯笔。

用墨太涨,漫漶太多,有失整洁;用墨太枯,满纸燥气失之于粗野。

要“不激不厉,风规自远”。

小篆的墨法,最见出中国人的中庸。

过与不及,都不可取。

以上所述,皆针对初学者而言。

至于学习秦诏量铭文、先秦钱币文字以及缪篆,那又另当别论。

总之,初学者要老老实实,脚踏实地。

潜心静气。

做好小篆的精确临摹,打好学习篆书的基本功,将来才可以随心所欲,进入篆书创作的自由世界。

(作者单位: 四川省宜宾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