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咳喘贴局部毒性的实验研究

作者: 张红晓 ,张士卿 史正刚,吴丽萍 ,孟陆亮 ,马喜凤 ,吕晓武 ,史树勋。

摘 要: 目的: 观察小儿咳喘贴对实验动物局部毒性作用。 方法: 将小儿咳喘贴药饼敷贴于实验动物去毛皮肤处,观察其皮肤用药急性毒性局部刺激和过敏反应,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结果: 小儿咳喘皮肤用药急性毒性局部刺激和过敏反应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结论: 小儿咳喘贴对大鼠皮肤毒性,无局部刺激性,无致敏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了实验依据。

关键词: 小儿咳喘贴;皮肤;毒理学;实验研究。

小儿咳喘贴是国家级中医儿科专家张士卿教授总结数十年的临床实践经验,根据祖国医学内病外治理论而研制的外用剂型,贴敷肺俞、心俞、膈俞和膻中穴而用于宣肺散寒、止咳平喘,临床治疗咳嗽、喘息患儿,经观察疗效满意。笔者对此药进行了局部毒性实验研究,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

出生后28~35天的幼龄Wistar大鼠,雌雄各半,由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动物研究室提供,合格证为医动字第14—007号。

1.2 药品及试剂。

小儿咳喘贴药粉是由白芥子、苏子、莱菔子等中药组成,经串料后粉碎,过100目筛制成细粉,赋形剂为新鲜蜂蜜,由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制剂室提供,临用时加适量新鲜蜂蜜制成1.2cm×1.2cm×0.5cm的药饼;2.4—二硝基氯苯,由军事医学科学院药材供应站提供,批号:930806。

1.3 实验方法。

1.3.1 皮肤局部用药急性毒性试验取幼龄Wistar大鼠30只,雌雄各半,按文献中 〔1〕 的方法,依体重随机分为5组。设一组对照组赋形剂;四组实验组,又分为完整皮肤组和破损皮肤组(用消毒针头将去毛部位皮肤划一“#”字形破口,以渗血为度)各两个剂量组,低剂量组用临床用量(每个药饼含小儿咳喘贴药粉1.5g),高剂量组用低剂量的4倍(每个药饼含小儿咳喘贴药粉6g)。贴敷面积占总体表面积的10%,每只动物分笼饲养,固定24h后将药物去除,连续观察7d,每日记录动物体重皮肤、毛发、眼和黏膜的变化及呼吸、循环、神经系统、四肢活动等中毒表现。统计学处理参照文献,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显著性用t检验 〔2〕 。

1.3.2 皮肤局部用药的刺激性试验。

取幼龄Wistar大鼠20只,雌雄各半,依体重随机分为2组,即完整皮肤组和破损皮肤组,左侧去毛区贴1个高剂量小儿咳喘贴药饼,右侧涂等量赋形剂作对照。每只动物分笼饲养,经固定24h后,用温水去除残留受试物后1h、24h、48h、72h分别进行肉眼观察,记录有无红斑和水肿等情况。皮肤刺激反应评分标准及皮肤刺激性强度评价标准均按文献 〔1〕 确定。

1.3.3 皮肤局部用药的过敏性试验。

取幼龄Wistar大鼠30只,雌雄各半,依体重随机分为3组,即赋形剂对照组、高剂量小儿咳喘贴组和2.4—二硝基氯苯阳性对照组。将大鼠脊柱两侧皮肤去毛,每侧面积约3cm×3cm。分别于第1d、第7d、第14d致敏3次,致敏剂量为:高剂量小儿咳喘贴药饼为1.2cm×1.2cm×0.2cm赋形剂和1%2.4—二硝基氯苯各0.2mL,敷于动物左侧去毛区。于第28d激发,激发剂量同致敏剂量,敷于动物右侧去毛区。每只动物分笼饲养,经持续固定6h后去除药物观察皮肤过敏反应,并评分评价过敏性。皮肤过敏反应的评分标准和皮肤过敏性评价标准均按文献 〔1〕 评定。

2 结果。

2.1 皮肤局部用药急性毒性试验。

敷药后,各组动物活动行为无明显改变,大小便及饮食量正常,未发现中毒表现(见表1)。各组动物体重正常增长,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见表2)。观察期间各组动物无死亡。表1 小儿咳喘皮肤用药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表2 小儿咳喘贴对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大鼠体重的影响。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