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生长期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

油菜生长期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地域辽阔,地势高峻,地形复杂,地貌多样。全省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境内横亘着多条1000公里以上的大山脉,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脉大都终年积雪,广布冰川。  青海省的农业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农业区。根据高原独恃的自然生态条件,习惯上把东部农业区的耕地分为川水、浅山和脑山三种类型。农作物以小麦、青稞、蚕豆、豌豆、马铃薯和油菜六大作物为主。油菜的分布范围最广,是我省主要的经济作物,是农民重要的增收途径,播种面积250多万亩。由于受到青藏高原冷凉气候的影响,全省绝大多数地区春种秋收,一年一熟,复种指数为95%,黄河及其支流湟水沿岸的温暖灌区可以间套复种粮、菜、饲料。高原农业气候的特点是:干旱少雨,低温霜冻,无霜期短,对农作物生长不利;而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雨热同季,有利于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粮油作物单产较高。  油菜生长后期病虫害虫种类很多,主要油菜菌核病病毒病、霜霉病蚜虫等。油菜是本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现将菜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实践总结如下:      一、油菜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   1、油菜菌核病   油菜菌核病是世界性病害,在我国居3大病害之首,一般年份损失产量10%—20%,重病达50%,严重者甚至超过80%。油菜菌核病的菌核萌发适宜条件是:温度5—20度、土壤相对湿度70—80%。春季2月下旬至4月。若气温在8—20度之间,多雨、连作田、种植过密、排水不良的田块有利于病害的发生,茎部发病,病斑初为水渍状,病斑略凹陷,有同心轮纹,中部白色,边缘褐色,病健部交界明显,病害严重时病茎上长满絮状菌丝,故称为白秆、霉秆等,此时植株干枯而死或提早枯熟,可见皮层纵裂。花瓣极易感染,产生水渍状斑,易脱落,高湿时受害角果会长出白色菌丝,在发病的茎内外和角果上均可形成大小不等的泥粪状菌核。   油菜菌核病病菌浸入茎杆主要生育期是开花盛期,即在开花始盛期进行第一次防治,并在尔后7-10天再防治一次;元胡菌核病,造成元胡成片枯死倒伏,预计今年4月上旬初发,发生趋势中偏轻,需在4月初防治一次。菌核病防治药剂选用下列之一,兑水40升喷雾:①50%腐霉剂75克;②50%扑海因75克;③70%甲基托布津75克;④50%多菌灵100克;⑤30%多嘧霉100克。  2、油菜病毒病   油菜病毒病在长江流域各油菜产区一般发病率可达10—30%,流行年份重病田达70%以上,感病油菜抗逆能力降低,易受菌核病霜霉病等侵染。   3、甘蓝黑斑病 本文由收集整理  茎杆上的症状主要是产生长短不等的黑褐色条斑,甚至蔓延形成枯斑,后期纵裂,裂口处有白色分泌物,严重的可导致植株半边或全株枯死。油菜病毒病又名花叶病,油菜花叶病毒主要蚜虫传播,一般秋天温度在15—20度,干旱少雨,有利于蚜虫迁飞,蚜虫在病株上吸食3—5分钟便可带毒迁移到油菜上。  4、霜霉病   该病在油菜产区一般年份发病率20—50%,单株产量损失10—50%,茎分枝和花梗感病后,初生褪绿斑点,后扩大色不规则斑块,斑上有霜霉病菌,病原菌为油菜霜霉菌,初侵染源主要来自病毒残体、土壤和种子上越冬越夏的卵刨子。花梗发病后有时肥肿畸形,花器变绿,肿大呈龙头状,表面光滑,上有霜状霉层,感病严重时枯落甚至全株死亡。霜霉。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