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应对初中政治课开卷考试

摘 要: 初中思想政治实施开卷考试后,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心理骤然放松了,认为政治课开卷考试只是翻翻书、抄抄书上现有的东西而已,从而降低了对政治课学习的热情,更为严重的是忽视了平时对政治课学习,但是考试结果与学生的愿望偏偏相反,使学生疑惑,不明白其中的原因。

走出开卷考试误区,转变教师学生政治课学习的思想观念,已迫在眉睫。

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 思想政治; 开卷考试误区;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10—0066—01       一、开卷考试模式下的认识误区   (一)认为开卷考试就是简单的抄书抄资料

中学政治学科开卷考试时允许学生带着课本资料进入考场以备查阅。

于是,部分教师认为,教与不教一个样,教也是照本宣科,简单如一;不少学生也产生错误认识:认为开卷考试既然允许带课本资料,平时无需花大力气学习,上课就不用听课、看书了。

学与不学一个样,考试时只要带上所有的课本资料,搬搬抄抄就行了。

可想而知,这种认识带来的不良后果是:加大了老师引导学生投入学习的难度,不少学生平时懒于动手、动口、动脑,一心想考试的时侯靠本本,而进了考场,依靠课本资料带着焦急的心情查找标准答案,初一、初二、初三、时事政治,五本课本和众多的资料翻来翻去,总是似是而非,无法确定。

所以就出现了“翻破书本无处觅”的情况,只能望卷兴叹。

(二)答案越多,失分越少。

从某种角度看,开卷试场,就是各种资料的集合会场。

但真正面对一个个问题,不少学生还是无所适从。

于是,学生就急中生智:尽量多写一点,写工整一些,其意在博得阅卷老师的高兴而多给分。

因而,不认真审题,牵强附会、马马虎虎地将所有与之有关的内容尽量抄下来。

事实上,抄的越多,越是抓不住主题,杂乱无章。

东拉西扯的,漏洞百出,事倍功半或适得其反。

使本来能得分的也因此一举而失去了分,出现“抄满试卷无分数”的情况,还浪费了大量时间。

(三)改主观性试题,我给多少分都是合理的。

开卷试题中的“材料分析题和问答题”,打破了传统的教材观念,让考生大胆地发表个人见解,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但是,在阅卷过程中总会出现不少争议。

一种最具代表性的观点就是,改卷教师认为主观性试题,给分标准由我掌握,我给多少都是合理的。

正如作文的评分,由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一篇作文不同的老师改,给分会有不同,甚至给分很悬殊。

实际上,材料分析题和问答题还是有标准的、有据可依的,大多数老师在评卷时,会依据参考答案,实事求是地给学生合理的分数,给多少分并不完全是我说了算。

二、走出开卷考试误区的对策   (一)作为一线的政治教师,要重新构筑全新的教学理念   首先,要不断为自己“充电”。

加强自身业务学习,勇于探索创新,使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得以积累和更新。

不断拓展知识视野,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满足教授学生的需求,才有无穷的力量和动力,才能教育、引导学生从书本世界走向生活世界,树立“源头活水”的思想意识。

其次,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突破课本课堂束缚,带学生走出课本,走进生活,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著名学者陶行知先生关于”五大解放“的思想,对当前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生活中蕴藏着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无穷无尽的资源,一旦教师将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与课本知识两者融通起来,学生就有可能会感受到学习书本知识的重大意义与作用,就能使学生学习内容与自己的成长过程紧密联系起来,就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改变“开卷就是照抄”这个错误的观点。

再次,要突破一言堂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闭卷考试模式下,由于受到中考指挥棒的制约,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教学观念上存在误区:过分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些教师教学过程中,总是一讲到底,或采用“注入式”、“满堂灌”等方法。

不少的课堂教学,“主体”变成了“客体”,“主导”变成了“主宰”。

不是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而是学生的“学”服从于教师的“教”。

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则扮演了教学活动的“主宰者”的角色,成了教学活动的中心。

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被压抑了,学习兴趣丧失了。

(二)要立足课本,灵活运用基础知识

课本知识,永远是试题的“本”和“源”,无论考试怎么改革,它都不可能脱离教学的基础内容和基本要求。

开卷试题突出“题在书外,理在书中”。

试题答案不可能全部在书本上原封不动地找到,而需要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动一番脑筋,进行提取和重新整合,才能有完整的解答。

这就需学生有稳固的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

况且,开卷考试有时间限制,绝不能把宝贵的时间花费在查找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上。

所以,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要引导学生适当记忆,夯实基础牢固掌握基础知识

因为离开了知识的支撑,能力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并训练学生的灵活运用能力。

学生在考场上有话可说,灵活运用,熟中生巧。

这样,学生就能体会到,开卷实际上是让我利用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来答题,而不是简单的照搬照抄。

(三)加强训练,培养学生审题和答题技巧。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诺贝尔奖获得者温伯格所说:“很重要的一个素质是‘进攻性’,不是人与人之间的进攻性,而是对自然的进攻性,不要安于书本上的答案,而要去尝试一下,发现有什么与书本不同的东西。

”这就是说,要鼓励、指导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对学生独树一帜、独创一说的想法和做法,要给予肯定与支持。

例如,对“愚公移山”这一观点,一贯以来都形成一种共识,“移山”体现了愚公持之以恒、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

但在学完九年级第八课中的“保护资源环境”以后,我给学生再次提出:“愚公是搬家呢还是移山呢?”。

虽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还保持原来的观点“移山”,而有些学生就敢于创新,大胆提出“搬家”的观点。

这样既省时省力,又可以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防止水土流失等。

实际上,学生能回答到这点也就达到了我们教育的目的了。

(四)把时政热点问题与所学课本知识紧密联系。

近年来,中考政治题中出现了一些较为灵活的题型,如:抗震救灾、联合国气候大会、金融危机等,它们贴近生活,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民生问题。

这就要求学生关注时事,联系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分析、比较,最后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实际问题能力。

(五)正确评估。

在评估过程中要改变过去那种“参考答案是准绳”的陈旧观念。

不能因循守旧,按部就班,对学生的答卷要认真审阅,对答题思路清晰,见解独到的要适当加分并总结推广,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同时,给分也要依据要点合理的分要点给分,不能随意给分,我说了算。

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纠正“开卷就是照抄”、“抄得越多越好”的错误认识。

总之,开卷考试学生以大量的空间,充分的自由。

但决非“只要有课本资料就行”。

我们在教学中要不断更新观念、不断地探索、不断自我完善,走出思想政治开卷考试误区,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而不断寻求良策。

参考文献:   [1] 《思想政治课教学》.   [2]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3] 《中学政治课教学研究》.   [4] 《创造的儿童教育》.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