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例剖宫产引起晚期产后出血临床分析

【关键词】 产后出血 剖宫产 治疗。

产后出血发生在产后24 h以后者称为晚期产后出血。以产后1~2周发病最为常见,亦有迟至产后6~8周发病者。我院自1998年12月至2004年8月共有7例产妇因剖宫产引起晚期产后出血。现对其病因、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资料7例,其中25~30岁5例,30~38岁2例。3例发生在剖宫产后第2~4天,出血总量500~600 ml,平均血红蛋白88 g/L,对乳汁分泌无太大影响;2例发生产后第7天,出血总量600~800 ml,平均血红蛋白72 g/L,产后3个月内乳汁量未见明显不足;1例发生在产后第12天,出血总量1 000 ml以上,血红蛋白64 g/L,术后一直有阴道间断流血,给予子宫收缩剂效果不佳,产后3个月内乳汁量减少;1例发生在产后第28天,出血总量1 500 ml以上,血红蛋白34 g/L,术后第28天突然急剧大量阴道流血,产妇伴有面色苍白、寒战、低热、口渴及意识淡漠,产后3个月内乳汁量减少

1.2治疗方法。

7例患者均先给予缩宫素治疗,效果不佳。6例行刮宫术,其中2例宫腔有组织物,刮宫过程中出现不可控制的阴道大量出血,行急诊手术切除子宫术后病理报告为胎盘残留;4例无明显组织物,但仍有持续的阴道流血,行手术治疗。术中诊断为子宫切口裂开2例,其中1例切口周围继发感染,行子宫切除,术后病理证实;1例单纯子宫切口裂开患者行子宫再次缝合术,术后应用缩宫素及抗菌素效果显著;另有子宫粘膜下肌瘤及子宫内膜炎症各1例,行子宫切除,术后病理证实。 1例经B超检查及血HCG测定疑为绒癌出血,未刮宫,行子宫切除术

2结果。

7例全部治愈出院,2例产后乳汁量减少,1例患有产后席汉氏综合症。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