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古徽州大街小巷】 古徽州

我行走在安徽古徽州大街小巷,慢慢地品味,细细地琢磨。

有时候,我会把耳根贴在古城墙上,细细地倾听历史前进的脚步声;有时候伸手抚摸光滑的练江边卵石,揣摩久远岁月留下的生活印记。

小城里光是中间三座宋代的大石桥,巍峨又精巧,就令我折服。

这一切,先辈早已经用最美丽的文字描绘过它们了。

诗仙李白、山水诗人谢灵运等人都在此留下了锦绣诗文。

今天,我要寻找的是这些实物背后的一种精神,一种能够让这里的一切延续下来而且继续传承下去的精神

先说说面前的许国石坊吧,许国石坊八角的,从各个方向看过去,石坊总是一个样子,这是中国独一无二的。

对于四角坊来说,这八角坊无疑是个大创新。

再看石坊的雕饰和建筑布局,更是其他石坊无可比拟的。

八根柱子用梁坊相连,上部的冲天柱略小,下面则用12只大石狮子伏驮起12根石柱,结构科学而显得十分安隐。

柱子与横坊团花锦纹,有仙鹤盘旋,有祥云缭绕。

南方的雕龙显示对王权的至尊,西方的飞鲤注释石坊主人地位显赫,这些设计既延续了中国建筑的工艺传统,又张扬了它的个性和创新精神

斗山街集中了徽商和仕官的深宅大院,是典型的徽派建筑

街道由南向北伸展,房屋一色的坐北朝南,临街的是侧面山墙,马头墙高低错落,加上门罩和石板路面,一派的古朴典雅,我依次走进这些深宅,不管是民居汪氏家宅、官府人家杨家大院,还是古私塾许家厅、世代商家潘家大院,里面的小院、蔽廊、花榭、亭阁多有自己的建筑风格和特色,很难找出它们有雷同的地方。

每座建筑都让人有眼睛一亮的感觉。

我说古徽州是一处需要我们慢慢品味、细细琢磨的城市,这是因为这里处处闪烁着智慧的创造光芒。

这里的古塔也很特别,单说文峰塔俗称水口塔,历经12年才修建完成。

塔七层八面,高66米,是徽州塔高之最,底仅8米,向上略微收拢,塔内有砖阶盘旋而上,每层均设有佛龛金匾。

据传塔的倡建者构想有一副文房四宝,以塔为笔,以台作砚,以桥为墨,以田比纸,书写多彩画面,以期冀文运昌盛,人才辈出。

走了一圈,来到练江边,一片烟雾蒙蒙,宛如一幅水墨画。

临江有间制作徽砚的作坊。

为了观赏徽砚,我走了进去。

这哪里是一方方石砚,分明是一曲曲无声的音乐,是一首首婉约的诗歌,是一幅幅精彩的山水画,而这一方方小小的石砚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是歙(shè)县人艺术新精神延续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