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服饰文化与民族精神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ppt

摘要:服饰一种文化的载体,每款服饰中都沉淀着人们的生活习俗、审美情趣、色彩爱好以及种种文化心态、意识观念等文明要素,每个时代、每个民族服装发展史都是一部精彩的文化发展史。

旗袍是我国服饰中最具代表性的服饰,被誉为中国服饰文化的代表。

本文通过赏析旗袍这一典型服饰文化内涵,来阐述服饰中闪烁的文化印记与文明元素,进而指出服饰文化研究的价值。

关键词:服饰 文化 旗袍      服饰文化   服饰人类生活的要素,是指人类穿缀于身体上的衣服、饰品和装饰的总称谓。

服饰人类文明的一个标志,除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外,还代表着一定时期的文化

服装的款式与演变、服装面料的选用与搭配、服装颜色的选择与组合、特定场合着装的选择与习惯,均记录着特定时期的生产力状况和科技水平,反映着人们的思想文化、宗教信仰、审美观念和生活情趣。

服饰既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又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

作为文明的产物,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服饰,都需要满足人类调节体温、保护身体的基本生理需求,需要满足人类彰显社会地位、调节社会关系、寻求情感慰藉的精神需求。

作为文化的载体,它表现并记录着人类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创造的财富的总和。

人类服装行为受人的主体意识主导,服饰体现的是人的生存状态以及人的自我意识,它具有满足自我表现与审美的功能。

同时,作为社会文化的产物,服饰又具有象征性与标志性,既是个人身份的标志,也是人们社会身份与等级的象征。

因此,服饰是一整套文化的象征系统。

进一步而言,服饰现象是一种精神文化现象,它是社会心理与社会思潮的外在物化形式,它所反映的历史与时代精神就是服装作为符号的本质内涵

服饰作为人类形象的外在表现特征,在其产生发展的过程中,伴随着社会生产水平、经济基础、物质文明、社会制度和人们审美情趣等的同步进展,从而形成内涵丰富的服饰文化

服饰文化反映着人类的观念、制度形态等精神文化的内容,反映着特定时代人们的思想情感、主观意愿、社会习俗、道德风尚和审美情趣,是一种反映社会成员普遍心理和民族精神实质的文化形态。

旗袍――服饰文化的典型代表   服饰作为一种文化形态,贯穿中国历史的各个时期,从商朝的“威严庄重”、周朝的“秩序井然”、战国时期的“清新”、汉朝的“凝重”,到六朝的“清瘦”、唐朝的“丰满华丽”、宋朝的“理性美”、元朝的“粗壮豪放”、明朝的“敦厚繁丽”、清朝的“纤巧”,无不体现出中国古人的审美倾向和思想内涵

旗袍被誉为中华服饰文化的代表,是一种内与外和谐统一的典型民族服装,集满、汉文化于一身。

它以其流动的旋律、潇洒的画意与浓郁的诗情,表现出中华女性贤淑、典雅、温柔、清丽的性情与气质,是中华民族服饰文化的结晶。

从对旗袍的研究中,可以探析其中蕴涵的精深服饰文化,从而达到文化挖掘、文化认知和文化传递的目的。

旗袍的发展。

旗袍始于清代,旗人妇女习惯穿长袍,故在“袍”上加一“旗”字,以此得名。

清代的“旗人之袍”包括男袍和女袍,而当初仅指旗女之袍。

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进步以及各民族、各地区服饰文化的不断交流,导致服饰式样、着装方式与服饰审美观念发生异变,旧的旗袍款式逐渐被淘汰,新的旗袍款式不断产生,并最终成为具有浓厚中华民族特色的新式服装

在清末至辛亥革命间,满族旗女穿的旗袍式样仍十分保守,其特点是腰身宽松、平直,袖长至腕,衣长至踝,所选用的衣料大都是绣花红缎,在旗袍的领、襟、袖的边沿部位都采用宽图案花边镶滚,称为长马甲式旗袍

20世纪初,辛亥革命废除帝制,创立民国,剪辫发,易服色,摒弃了封建朝代的冠服等级制度,为新式旗袍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在20世纪20年代,旗袍开始普及,并逐步改变形成淑女型旗袍

其特点是腰身宽松、袖口宽大,身长适中覆小腿肚,开衩及中便于行走。

但不久,由于受欧美服饰影响,袖口缩小,滚边改窄,衣长仅过膝,比以前更称身合体了。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旗袍作为一种经典而又时髦的样式风靡全国,并出现了各种能适应不同人群、场合、季节需要的服装样式。

后几经改变,使旗袍更加简洁、轻便和得体,并且以线条流畅充分显示女性风姿风韵为主旋律的流线型旗袍时代开始。

旗袍在经历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辉煌后,至50年代以后发展进入瓶颈期。

近些年来,时装中重新出现的旗袍,款式已摆脱雕琢与繁复,趋向“简约”,并结合流行趋势,融会西方时装的特点,收腰合体,加大开衩,出现了衣片前后分离,有肩缝、垫肩、装袖,前片开刀,后片打折,突出乳房造型等的剪裁技巧,使旗袍更加烘托出女性体态的曲线美,其造型更加端庄秀丽,线条愈趋流畅、匀称和健美。

特别是伴随着复古风尚的流行和影视文化的传播,旗袍已经露出流行的端倪,在国际时装舞台上频频亮相,而且被作为一种民族代表意义的正式礼服,出现在各种国际社交礼仪场合。

旗袍文化价值。

旗袍是中国人自己创造的服饰,它深深扎根于中华文明的沃土之中。

旗袍饰物中,盘花扣的编制,镶滚边的精作,其独到之处是传统服装以及其他民族服装中未曾出现过的。

盘花扣是古老的“中国结”的一种,这种从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的绳结,是一种民间手工艺,延传至今,它凝结了先民们的智慧和创造潜能。

盘花扣是利用中国结的编制工艺手段,以大自然为题材,在旗袍扣位的小小面积上,进行精工再造,这是中国的民族艺术和民族精华,具有中国民族风格。

锦、缎、绉、绸是中国生产的丝织面料,在这些丝织物上,大多织有象征吉祥如意的图案。

旗袍的用料,主要从这些国产原料中选择,制作完成的服装,不但具有传统文化的意韵,更体现了深邃的民族精神

旗袍文化首先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

服饰文化民族精神一脉相承,封建社会里,中国人的生活观、服饰伦理以及女性形象等,都受到儒家礼教的深刻影响,主张自尊,讲究含蓄、中庸,因此无论是身体还是形体都不可显露出来,女装多以封闭的宽身长袖示人。

中国女人的身体曲线掩藏在宽松直身的裁剪中,使她们有了一种“优雅”、“端庄”、“婉约”、“含蓄”的传统形象。

旗袍是中国女性着装文化的典型标志,其整体造型风格中既符合中国艺术和谐的特点,又将具有东方特质的装饰手法融入其中。

其次,旗袍是中国文化质量的体现,是一种民族文化理念的代表。

旗袍善于表达形与色的含蓄、隐约朦胧、藏而不露,给人以审美的感受;旗袍注重精细艺术手法和工艺表达,大量采用的刺绣、图案等丰富的服饰手段,表达了丰富的现象和意境;旗袍注重气派稳重的氛围效果,给人以秩序、端庄、高雅的美感,服饰效果与环境艺术相得益彰,特色独具;旗袍在孔孟之道为核心的大统一思想指导下,较好地体现了中国服饰力求稳重、平静,有助安宁、融洽和礼让的人际关系,较好地体现了中国服饰文化以伦理道德自律、维持礼仪之邦的精神

服饰文化――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   服饰一种文化现象,既是文化的产物,又是文化的载体,认识服饰文化的关系,能从更高的审美层次上,理解服饰文化的深刻内涵

服饰发展史见证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史,研究服饰中所承载的文化意蕴和历史内涵,对今天认知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服饰文化的研究也是现代服装设计的要求,现代服装设计是一种文化和美的设计,设计的落脚点应该首先放在文化的设计上。

传统的东西如何在现代设计中合理运用,要靠设计师善于挖掘隐藏在现象下的本质和精髓。

研究服饰文化,寻求在特定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消费观、审美观、价值观及处世态度和人际关系、思维方式等,有利于应用文化做真正满足人们需求的设计,为更好地推进服饰文化研究和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服务。

参考文献:   1.黄燕敏:《服饰文化研究的社会学维度》,《学术交流》,2004(7)。

2.邢声远:《旗袍的起源与发展》,《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2006(4)。

3.王红:《论传统旗袍文化与现代时装》,《山东纺织经济》,2008(6)。

4.崔丽娜:《简析旗袍文化象征和审美特征》,《广西纺织科技》,2009(4)。

(作者为香港理工大学硕士,中原工学院服装学院讲师)。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