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前期物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内容摘要:前期物业管理是整个物业管理活动中的起始阶段,也是物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本文首先对前期物业的概念进行分析,然后揭示前期物业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完善前期物业管理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前期物业 前期介入 物业管理      前期物业的概念及特点      (一)前期物业的概念   关于“前期物业管理”的概念,无论是立法还是学界,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

前期物业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前期物业管理在物业管理实务中,又称为物业管理的前期介入,是指物业接管验收之前,物业服务企业从今后物业使用者、服务者角度积极参与房地产开发建设的行为,即在物业服务企业正式接管物业之前的各个阶段。

第二阶段,前期物业管理,是指自建设单位选聘物业服务企业接管验收之日起至业主物业服务企业签订的日常物业管理合同生效时止的物业管理。

对于前期物业概念,应将前期介入前期物业相区别,前期物业不应包含前期介入,即应仅指前期物业的第二阶段。

基于此,前期物业可定义为自建设单位选聘物业服务企业接管验收之日起至业主与其选聘物业服务企业签订日常物业管理合同生效时止的物业管理。

理由主要有二:   其一,在前期介入中,工作内容仅或主要为规划设计和工程施工建设,这两项工作由施工单位具体负责实施,发包方聘请监理进行监督,国家规划和建设部门负责行政监督,即使是施工现场的秩序维护和环境保护等,也是由施工单位负责,因此没有物业管理的客观对象和职能,因此此阶段无管理可言,也没有物业管理的必要。

其二,在前期介入阶段,物业合同是由开发商和其自主聘请的物业服务企业签订,通常该合同具有顾问性质。

物业服务企业对房地产开发无指挥权、决定权,只有顾问建议权,因此,前期介入物业管理的含义相去甚远。

(二)前期物业的特点   前期物业服务企业建设单位选聘

前期物业服务合同是由建筑单位通过招投标或协议方式选聘物业服务企业后,与之签订的合同

由于业主入住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同时入住,在业主大会成立之前,业主对于物业服务企业选聘难以形成合意,为了物业利用和使用,由建设单位代表业主前期物业企业签订前期物业合同

在此,由前期物业服务企业负责对物业的设施、设备、环境等内容进行验收。

涉及三方主体且法律关系具有复合性。

依据《物业管理条例》第25条规定:“建设单位物业买受人签定的买卖合同应当包含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约定的内容”。

因此这一阶段涉及建设单位物业公司和业主三方主体。

在房屋交易活动中,建筑单位业主是买卖合同关系;在建筑单位选聘物业管理企业时,二者之间是委托合同关系;建筑单位是作为业主的代理人选聘物业公司,与业主之间又形成委托代理关系;当物业公司管理物业、为业主提供服务时,与业主又构成了委托合同关系。

建筑单位占据主导地位。

前期物业管理中,建设单位物业服务企业业主之间并非处于平等地位。

前期物业服务企业建设单位选聘,临时公约也是由建筑单位制定,前期物业合同又包含在商品房买卖合同中,而在商品房买卖中,建设单位又处于主导地位,因此建设单位前期物业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因此如何规制建筑单位,保护业主利益成为前期物业管理中十分重要的问题。

我国前期物业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前期物业涵义缺乏认识   前期物业的起算点是以建设单位选聘物业管理企业开始。

如果建设单位建设中就选聘物业企业,则前期物业就包含了前期介入

这实际上是模糊了前期介入前期物业的区别。

一方面,这一概念不能明确界定前期物业的开始时间,容易使前期物业企业将在前期物业中的物业管理人身份和前期介入中的顾问身份相混淆,不利于前期物业企业适时、合情合理地开展工作。

另一方面,容易使业主物业企业建设单位等同,将建设质量责任等同于服务质量,不利于前期物业企业业主良好关系的建立,影响前期物业企业在该物业区内的长期经营。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