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氨溴索在机械通气患者行持续气道湿化的效果观察

作者:张秀英房小利梁月月 【摘要】目的探讨呼吸机使用期间适宜的气道湿化方法,以降低痰粘稠度及痰培养细菌阳性率。

方法将70例机械通气超过5d的患者分实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使用呼吸机湿化装置湿化;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盐酸溴索行持续气道湿化

结果实验组在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粘膜出血、肺部感染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机械通气患者联合使用盐酸溴索行持续气道湿化明显优于传统的方法

【关键词】盐酸溴索机械通气持续气道湿化传统的机械通气湿化是常规使用呼吸机加温湿化装置。

由于神经外科患者往往需要脱水剂,加之上呼吸道加温湿化功能丧失,吸入干燥空气,水分丢失增加可达800ml/d[1],传统的湿化方法显然湿化不足,易造成痰液干燥结痂,导致呼吸道阻塞,则更为感染创造条件。

笔者于2007年8月至2009年8月对我科行机械通气患者在传统湿化方法上采用盐酸溴索持续气道湿化,与传统方法比较,现将方法与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研究对象纳入标准:颅脑疾病;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8分;有人工气道,并使用一次性气管切开导管;机械通气>5d。

排除标准:已有肺部感染;使用机械通气前有误吸史;再次使用呼吸机;既往有慢性肺源性疾病。

符合标准者70例,其中男性46例,女性24例;年龄16~73(41.9±2.1)岁,GCS评分3~8(5.4±0.6)分。

呼吸机使用时间1~10(6.6±0.4)d。

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5例,两组性别、年龄、病情、昏迷程度、呼吸机功能及使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 实施方法对照组使用呼吸机(C100,美国纽邦)时常规方法安装一次性呼吸回路,接一次性气管切开导管口。

一次性呼吸回路7d更换,湿化器内液体每天更换,不足时,随时添加。

试验组:在上述方法的基础上,用50ml注射器抽取0.45%生理盐水50ml+盐酸溴索30mg,连接延长管及去除针头的头皮针,将头皮针细管自呼吸机Y型管的侧孔穿入,自Y型管接头中穿出3~5cm,再与气管切开导管口连接。

头皮针与Y型管侧孔衔接处要妥善固定,保证密闭不漏气,且不易脱出。

置注射器于微量泵(SP—500,日本JMS公司生产)上,调节泵速为3~5ml/h。

注射器、液体用毕更换,延长管、针头每天更换。

根据室内温度、湿度及痰液粘稠度调整泵速。

1.2.2 评价方法①痰痂形成指吸痰时吸出痰痂堵塞内套管。

②刺激性咳嗽指在气道湿化过程中发生连续咳嗽或呛咳。

气道粘膜出血指发现痰中带血丝或血痰。

肺部感染指持续发热,体温超过38.3℃,白细胞10×109/L,肺部听诊有湿罗音,胸部X片显示肺纹理增多、增粗,呼吸道有脓性分泌物[2]。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