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望的田野上 77级大学生李广华在希望的田野上

邯郸古为赵国之都。

它曾是“旱年赤地一片,涝年遍地行船,田间少见一颗树,到处取土熬硝盐”,满目悲惨。

现如今,所到之处良田平整、沟渠相通,麦浪翻滚、树木成行。

春色喜人……如此美景,与当地持续多年的农业开发分不开。

其领军人物,邯郸农业开发办公室主任李广华更是功不可没。

自古雄才多磨难      李广华出生于邯郸地区馆陶县草厂乡一个世代农民的家庭。

其少时,农村的贫穷落后,农民的辛苦无奈,于他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深深的印痕。

尤其是三年自然灾害的苦痛,更是在他脑海中留下了永难磨灭的印记:儿时的他住过窝棚,吃住在野田。

为了果腹,树叶、野菜、草根成了每日的主食。

只吃得他头脸浮肿,四肢瘫软。

上学了,离家8华里的路程,他要歇上三歇才能到校……正是这种艰难困苦的生活,磨砺激发了他坚强的意志,刻苦的精神和立志读书改变生活命运的决心。

1974年,高中毕业后的李广华回村当了农民记工员,他又劳动、又为社员记工分,但他未忘记的是读书学习。

后来,公社抽调他到广播站当播音员,他下村采访、回来写稿、即时播音,深受领导和群众的好评和爱戴。

是时,他的稿件还时常见诸于上级电台和报端,为此,他满18岁后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党组织重点培养的优秀青年。

1977年,时势给这位有志的青年带来了命运转折的契机,国家高考恢复,李广华考上了北京农业大学。

李广华说:“我是农民的儿子,将来改变农民的贫穷,我有责任。

这是我多年朝思暮想的宿愿……”   在北京农业大学,他表现出众,还当了班长。

学习的刻苦,使李广华毕业后尚未离校就有了惊人的成果。

1981年他在北京实习时,便实验出了“从未受精的玉米子房培养出单倍体植株”,这项研究成果,填补了国际空白。

是时,他还获得了一定的资金奖励。

李广华在校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

这些都为他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广阔天地展作为      1982年,李广华走出校门被分配到北京市农业局种子公司工作,后又到平谷县挂职锻炼。

能留在北京工作,而且又挂上了职,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情。

然而,李广华并不“安心”,家乡的贫穷始终在他梦里萦绕。

1983年元月,他借父母有病之故,毅然调回了家乡――邯郸

由于工作表现突出,很快他被推到了邯郸市农委办公室副主任的职位。

在这个职位上李广华抓科技推广、乡村绿化、水利条件改善,针对生态村的建设成果斐然。

1989年,李广华担任邯郸市政府蔬菜办公室主任。

是时,菜篮子工程是领导重视、群众祈盼的工作。

李广华不负众望,带领他的队伍一口气建起了八个蔬菜大棚。

之后,建大棚如星火燎原;邯郸大地,又如雨后的春笋。

如今的邯郸人民在一岁一枯荣的冬季能吃上供应充足的大棚鲜菜,他们不能忘记邯郸的大棚蔬菜就是从李广华任主任时开始的。

朴实而高尚的思想、卓有成效的工作,使李广华深受领导的信任和群众的拥戴。

由蔬菜办公室主任、市农委副主任、最终把他推向了全盘统领邯郸农业综合开发主任的帅位。

从此,他率领起农开队伍,为实现他那朝思暮想改变家乡贫穷的宿愿,为农业开发工作忠诚地融入他的智慧、牺牲和汗水……   自担任农开办主任至今,李广华率领他的农开队伍已走过了5个年头了。

他的工作怎么样?   有数据统计表明:李广华到农业开发办以来,先后参与及主持引进资金18亿多元。

投入土地治理资金6亿多元,改造中低产田313.62万亩,占整个邯郸中低产田改造面积的三分之一还要多。

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提供资金4.2亿元,新建扩建项目139个。

国家科技项目一个,总投资2100万元,引进世行资金8.3亿多元。

在刚刚走过的2006年,引进和完成开发项目建设资金12398万元,完成国家和省级批准立项16个。

通过土地治理项目建设,全市新增粮食生产能力4350万公斤,项目区比非项目区农民年人均增收282元;通过产业化经营项目建设,新增利税3370万元,实现利润2108万元。

有业内人士告诉笔者:邯郸农业开发照这样飞速发展下去,要不了多少年,邯郸农业将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强势农业,整个邯郸人民的生活将大步踏上小康生活。

然而,天知道:李广华和他的同事们,或者说是带领他的开发队伍在这“飞速”发展的背后,在这骄人喜人的成绩中融入了多少智慧、流下了多少汗水、付出了多少个人利益的牺牲!   这里的人们也没有忘记他们。

笔者在这里采访,所到之处,干部、群众,特别是那些对土地有着深厚感情的农民们,他们有口皆碑,一致道:“李主任领导的农开办,真帮我们脱贫致富,他们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驱穷瘟,送财神。

我们打心眼里爱戴他们……”   有人说,李广华是个思想和业务水平较高的领导者。

他常给农开办的同志们说:我们都是农民的儿子,即使父母不是,向前推几辈儿,祖父、曾祖父……肯定是农民!所以为农民服务,改变农村面貌是我们应尽的孝道。

他还说:是党和国家培养了我们,使我们今天能坐在这个职位上,所以对党忠诚,创造性地完成党交给的任务是我们应尽的责任。

责任和孝道要求我们:光完成还不够,超额完成才算尽到责任!   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他率领他的农开队伍紧跟党和国家的形势要求,在农业开发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开拓前进!      他为农民谋福祉      李广华把为农谋利作为农业综合开发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结合实际工作,他将农路重新进行布局,与县乡公路相通,通过桥涵与田地连接,将田间管道的出水口改为随路走。

如此科学的改进,赢得了项目区群众的高度赞誉。

农开办以农业开发为平台,多方筹措资金,以保证项目区建设水平和标准。

如何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安全有效地利用好资金,是他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保证资金的有效安全运行,防止撒芝麻盐式的资金投入,李广华提出,要搞规模开发、成方连片开发,形成大片的农业开发区,充分发挥农业开发资金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方面的作用。

突出建设节约型农业观念,也是李广华对他的队伍的指令性要求。

开发项目中,李广华率领他的队伍把建设节约型农业作为项目设计的一项重要课题。

整修农路,尽量立足原有的机耕路,坚持少占耕地或不占耕地,同时,把打造节水农业作为开发建设的重点,大力发展节水灌溉、选种节水品种、推广节水措施,项目区埋设地下管道后,使项目区水资源利用系数由原来的0.65提高到0.95以上,每亩年可节水200立方米,节电35千瓦时,每亩可节支增收28元左右。

大力推广节水耐旱小麦品种――邯4589。

通过多措并举,项目区实现年节水1980万立方米,节电2210万千瓦时,节地129亩,节本增效873万元。

邯郸市,广大农民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找到了增产、增收、致富的路子,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农民称为“德政工程”、“造福工程”、“奔小康致富工程”。

这就是开发带来的社会效益。

通过开发,增强了社会化服务功能,大量转移了农村富余劳动力,有效地增加了社会财富,农民得到了实在的看得见的实惠。

在临漳县五岔口村,家家户户肥猪圈中养,鸡兔笼中喂,地上果菜鲜,葡萄空中结,农民武士方高兴地说:“有了沼气,我每年增收1.5万多元,生活条件也和城里人一样了,做饭不用煤,洗澡不出门。

”“真没想到昔日的‘望天收’,如今却成了米粮川。

”看着一片片绿油油、长势喜人的麦田,广平县西韩村农民高平喜在眉头,乐在心头。

自实施农业开发工程以来,广平县大力进行农业综合开发,累计投入资金4700多万元,改造中低产田18万亩,治理沙荒地1万亩,打井1300多眼,铺设地下防渗管道84.8万米,增加灌溉面积10万亩,植树85万株,极大地改善了农田的生态条件和生产条件,使全县增收200万元,为10万农民铺通了致富路。

农业综合开发也带来了生态效益,通过对山、水、林、田、路的综合治理,达到了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旱能浇、涝能排,农村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生态基础。

项目区,林木覆盖面积达到了15%,干热风和风沙灾害大大减少。

他创新农业开发管理观念,为三农服好务。

坚持把农业开发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坚持把农业开发与文明生态村建设相结合,扩大了农业开发效果。

馆陶项目区建设与文明生态村建设相结合,通过开发的统一规划,打井、植树等工程建设,建起了高标准的农田,美化、净化了庭院,既改善了人居环境,又增加了农民收入,实现了开发与文明生态村建设的双赢局面。

农业要发展,资金是关键,农开办争取到世行贷款的支持。

利用外资是农开办的重要工作之一,从1991年到1996年,邯郸利用外资的数量占全省的三分之一以上,是农业利用世行贷款最多的市,这个成绩的取得,与他的辛劳密不可分。

世行贷款项目涉及农业、水利、畜牧、林业、农用和工业五个方面。

为了更好地发挥资金的效益,李广华经过认真调研,根据邯郸的实际,决定重点发展为农业服务的农用工业,重点发展大项目,发展能够起带动作用的龙头项目,先后建成了魏县化肥厂、曲周人造板厂、邱县造纸厂。

这三个项目都是利用农产品或为农业服务的,总共占了邯郸利用外资总额的三分之二以上,这些都成了振兴县域经济的龙头项目

站得远,不如走得远;走得远,不如看得远;看得远,不如想得远。

作为一名有开拓精神的领导,李广华从不停留在成绩上。

他没有留恋过去,没有停下来欣赏自己的成绩。

为了邯郸农业开发的美好未来,他根据各县的不同特点,谋划了一个蓝图,围绕县、市、区主导产业区搞农业开发,如鸡泽的辣椒、临漳的獭兔、涉县的花椒,都可以用来进行农业深加工。

他明白,作为农业大市,只有搞好农产品深加工,才能使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从而真正富裕起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任重道远。

李广华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大学毕业后又重新返回农村,干在农村,这片充满希望田野,就是他最大的天地和最好的舞台。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