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高效栽培技术探讨

摘要介绍了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包括精细整地、选用优良品种、土壤种子处理、测土配方施肥、适期播种、田间管理和适期收获等内容,以期为小麦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小麦是世界重要粮食作物,全世界有35%~45%的人口以小麦为主食。

小麦籽粒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一般为11%~14%,高者可达18%~20%;氨基酸种类多,适合人体生理需要;脂肪、维生素及各种微量元素等对人体健康有益。

同时小麦是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为世界主要商品粮之一。

小麦适应能力较强,既能在温度较高的南方生长,也能忍受北方—20℃的严寒。

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生产条件的不断改善,科技种麦水平的不断提高,作为全国第一产麦大省的安徽省,小麦大面积连年获得7 500kg/hm2以上的高产,而9 000kg/hm2以上的高产只能在良好气候条件下才能获得。

为提高小麦产量,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精细整地   高产栽培要求土壤耕作层土壤有机质含量1.20%以上,全氮含量0.10%以上,速效磷20mg/kg以上,速效钾100mg/kg以上,C、N比为25∶1。

实践证明,连年增施有机肥或利用玉米粉碎还田,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的根本途径,是实现小麦高产的保证[1]。

精细整地是小麦高产的基础,应在适耕期内及时机耕、机耙,要求土壤深耕或深松,耕深20~25cm,畦面平整,无明显坷垃,切实耙透、耙实、耙平,耕后耙碎,达到上松下实,沟渠配套,排灌方便,为播全苗创造良好基础。

2选用优良品种   要求选用丰产性好、高产稳产、抗病、抗性强、成熟期较早、品质优良的品种。

目前适宜安徽省的小麦优良品种有皖麦50、皖麦53、新麦18、豫麦70、阜麦936等。

3土壤种子处理   为防治土壤发生害虫,可用50%辛硫磷乳油或3%甲拌磷颗粒或3%呋喃丹颗粒剂拌毒土结合耕地边撒边犁 [2]。

为综合防治病虫害,培育壮苗,达到省时、省工、降低成本低、增产显著的目的。

播种前应用种衣剂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可用50%种衣剂按种子量的0.1%加种子量6%的水拌种,边喷边拌,拌后堆闷3~4h,晾干后干拌种子量0.2%的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

4测土配方施肥   肥料是小麦产量形成的物质基础。

随着安徽省测土配方项目的实施,在小麦播种前应当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农家肥与化肥相结合,施优质农家肥37.5~52.5t/hm2、纯N 210~240 kg/hm2、磷120~150kg/hm2、钾90~120kg/hm2、ZnSO4 15.0kg/hm2农家肥与磷钾肥全部底施。

最佳氮肥运筹方式为:茎肥∶枝节肥∶导穗肥为3∶5∶2[3]。

5适期播种   小麦播期直接决定分蘖数,影响到麦苗的强弱,对产量的影响很大,所以小麦适期播种可使小麦充分利用秋冬期间比较适宜的温度等自然条件,及时出苗,盘根分蘖,冬前形成壮苗,有利于安全越冬。

小麦弱冬性品种播种适期范围是10月5~15日,冬性品种为10月10~20日,春性品种为10月20~31日。

小麦正常出苗、分蘖,须有充足的土壤墒情作保证,即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0%~80%,若墒情不足,则要造墒播种

坚持使用机播,行距以23~25cm为宜,播种深度为3~5cm;播量控制在150~180kg/hm2;播种宁晚勿早,宁稀勿稠。

播种要匀,播量准确,不漏播,深浅一致,覆土严密,地头整齐,旋耕地块,播后镇压。

6田间管理   小麦播种后要进行管理,杂草危害严重的麦田,要及时喷施除草剂,以消灭苗期杂草。

播时严重干旱,要及时抗旱,切忌大水。

麦苗出土后要及时查苗补缺,移密补稀,如发现缺苗断垄或苗不足,应立即催芽补种,以保证全苗。

6.1分蘖阶段   小麦从出苗至越冬是叶片、分蘖和根茎生长的时期,是决定穗数和奠定大穗的重要时期,要在获得早、齐、全、匀苗的基础上,促根长叶,促发分蘖,增育壮苗,促苗安全越冬并为春后稳健生长奠定基础。

6.1.1早施苗肥

苗肥宜在第2叶露尖时使用,一般占总施氮量的10%~15%,基肥施足的麦田,一般不施用苗肥

6.1.2中耕除草。

中耕能使土壤疏松,减少地面蒸发,促进养分释放,提高土壤墒情,有利于根系生长及分蘖,同时也能有效防治农田杂草。

小苗弱苗要浅锄,以免伤苗和埋苗,中耕深度3~4cm,以防伤根。

春季对旺长的小麦要进行适当深锄,中耕深度为7~10cm。

蹲苗可控制无效分蘖,达到促控结合。

喷洒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有旺长趋势的麦田,在小麦拔节前可喷洒植物调节剂矮壮素或多效唑。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