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陪审法对审前偏见救济(条例)制度范文]加拿大援助救济会

加拿陪审法对“审前偏见救济制摘要加拿陪审制属英美式陪审团制。

更地实现审判公正目标加拿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开始重视对“审前偏见救济

审前偏见”被分“利害偏见”、“特定偏见”、“般偏见”和“顺应性偏见”等四种类型并有“司法指导”、“绝对回避”、“有因回避”、“改变审判地”和“法官独立审判”等救济方法。

加拿验对我国人民陪审制改革和完善具有定借鉴作用。

关健词加拿法律陪审制审前偏见司法救济、引言加拿法律制起英国并英属殖民地期开始实行英国普通法其就包括陪审制

89年加拿议会通了《刑法》规定严重犯罪实行陪审审判

98年《加拿宪法法案》部分《加拿权利和由宪》(下简称《宪》)特别规定了陪审权利“除了依据军事法律应由军事法庭审判案件以外任何犯有应处五年监禁或更严重处罚罪行人有权得到陪审审判

〔〕”虽然《宪》规定了陪审权但陪审制具体规定主要体现现行加拿《刑法》以及判例法。

加拿陪审制属英美法系陪审团制许多重要方面吸收了英国和美国陪审制容。

但加拿陪审制也有己些特如强调审判公正价值对“审前偏见(rrlr)”产生各种因素实行控制;而且相比美国对陪审团施加了更限制。

这是因虽然加拿法律上假定陪审员会信守誓言而且也规定了些防止或减少众媒体对陪审员“污染()”措施但司法实践仍然表明被召集担任陪审员外行人有些人定被告是有罪还是无罪方面受到偏见影响不能做到公正

造成这情况原因是法律规定预防措施不能有效发挥作用二是还存着受众媒体影响这因素以外其它潜偏见

有鉴加拿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重视和强调对“审前偏见”法律救济

二、“审前偏见”分类加拿制定法对“审前偏见”并没有作出规定。

判例法规定了对偏见各种定义其普遍是“不能女王与被告保持立(bgrbQ)”〔〕。

著名Rvrk案渥太华上诉法院释是“偏见既有态也有行构成因素。

它是指人具有特定、事先形成成见并让这些成见影响其作出裁尽管已存防止依赖偏见审判保障程序。

位带有偏见陪审员是指受偏见左右、并依据该偏见岐视诉讼方当事人人。

〔3〕”理论上般将偏见划分以下四种类型〔〕()“利害偏见(rr)”。

有也称“明示()”或“显而易见(bv)”偏见

它是指陪审员审判结有直接利害关系或者陪审员到庭被方当事人认会产生不公正

因如陪审员被告、被害人或证人有直接族、社会或济关系或受到审判结有利或不利影响则构成“利害偏见”。

有利害关系偏见可以根据陪审员审判关系推断确定而不必对该陪审员态进行具体评价。

(二)“特定偏见(r)”。

陪审员对审理具体案件态或信念有可能妨碍他以公正态作出有罪或无罪裁即属“特定偏见”。

这种态或信念他人对案件了、众媒体宣传或者社区成员对案件非正式讨论或谣传。

(三)“般偏见”或“普通偏见”(grrgrlr)。

这种偏见是指由陪审员被告、受害人原告或犯罪行身事先存定信念或固定看法而对案件案件参与人形成了种特有态或信念这种态或信念有可能使案件得到不公正裁。

与“特定偏见”不陪审员案件案件参与人特定身份了是非实质性;陪审员对当事人或犯罪身特看法导致其将案件归入种具体类型从而使陪审员有可能确定有罪方面减轻控诉方举证责任或用带有偏见方式评价证据。

种族或民族偏见是般偏见古老、广受人知形式。

这种偏见是依据人群体成员身份对其作出判断而不是依照所审理案件证据所证明出具体事实。

有研究结表明以儿童性侵害由指控往往使些人作出被告很可能是有罪推断。

偏见并不仅仅是痛恨犯罪身而是无能力依据审判证据公正地定是否有罪。

(四)“顺从性偏见(rr)”。

陪审员认某特定案件结与某社区存强烈利益关系而陪审员受认识影响依该社区情感而不是依照人对案件证据公正评价作出裁即属“顺从性偏见”。

普通法国陪审制般都承认“利害偏见”、“特定偏见”和“顺从性偏见”但只有少数将“般偏见”列偏见种形式〔5〕。

世纪末期英格兰法律承认“般偏见”其陪审法规定了种涉及外国人刑事案件陪审团(lg)由六名与犯罪人相国籍外国人和六名英国人组成。

美国判例法和实践承认种族和其它般偏见

加拿高法院Rvll案就认可了以上所有四种偏见但没有对般偏见界限与围作出确定〔6〕。

三、“审前偏见救济加拿《刑法》和判例法对上述各种“审前偏见”规定了些程序救济方法。

除了“止诉讼程序〔7〕”方式外还有“司法指导”、“绝对回避”、“有因回避”、“改变审判地”以及“法官独立审理”等。

()“司法指导(lr)”。

英美法陪审制法官对由外行人组成陪审团进行司法指导是陪审制重要容。

加拿法院对案件审理由法官陪审员进行公平、公正司法指导重要性直抱有强烈信念。

这种信念RvGrb案表现得更强烈。

案件涉及到对被告先前有罪认定可否作证据引用问题。

法官拒绝接受陪审员已受到犯罪记录影响调结坚称由审判法官陪审员进行严格司法指导能够使陪审员依照法律履行职责〔8〕。

(二)“绝对回避(rrllg)”和“靠边()”程序。

绝对回避是普通法传统至今仍然是加拿法律组成部分〔9〕。

绝对回避是当事人可以不提出任何理由要定人数陪审员回避项程序权利。

涉及叛国罪或谋杀罪案件控诉方和被告方有权二十次要陪审员绝对回避被告可能判处五年以上刑罚案件双方各有十二次其它案件每方有四次。

绝对回避被告提供了种审判公平感觉使其能够将人感觉不佳陪审员予以排除而不论其对该陪审员印象背原因何。

外些情况下当事人如对陪审员公正存有怀疑而没有充分理由提出有因回避绝对回避机制就可以弥补这种缺陷。

九九二年以前加拿控诉机关有权不申明理由要多达四十八名陪审员“靠边”。

这种“靠边”程序英国89年刑法。

起初靠边人数是不受限制但九七年将人数限制四十八人。

加拿“靠边”程序原理与英国相即允许控诉方排除其认不合适或对控诉方有敌陪审员

但九九二年RvB案加拿高法院认“靠边”程序违反了《宪》因“具有理性人会认这程序赋予控诉方以优越被告方不公平地位”〔0〕。

议会修改了《刑法》废除了“靠边”程序但规定控诉方有与被告相要陪审员绝对回避权利。

(三)“有因回避(llgr)”。

加拿法官无权以存有偏见理由除陪审员职责。

法官公开庭审裁定陪审员待审案件有人利益与案件法官或任何方当事人或证人有人关系或人生活困苦或有残疾可以免除其职责〔〕。

但《刑法》规定对以公正由要陪审员“有因回避”应由两名外行人担任测验者(rr)定其程序是随机选取两名外行人(候选陪审员)组成陪审团由其对被要回避陪审员是否公正作出裁。

当位公正陪审员被选出该陪审员就成下位陪审员测试者新选出陪审员接着便替代原测试者直至十二位陪审员全部选出〔〕。

法官是否回避以及定向陪审员提问问题方面起关健作用。

由法律假定陪审员公正因排除这假定举证责任便落请回避当事人身上。

实践这举证责任几乎总是由被告方承担。

但证明标准较低即只要证明“事实外观(rrl)”或“现实可能(rll)”〔3〕。

提出证据可以是报纸上、了社区情况人所作证词以及社会科学发表专见有候还可以是了案件目而进行公众见调。

法官有责任对向陪审员提问问题形式进行严格控制。

Rvbbr案法官特别强调指出“有因回避目并不是明被召集到庭陪审员是种什么样人如他人格、信仰、成见喜等。

〔〕”型做法是向陪审员提问问题有数量限制般至二问题而且要只作出“是”或“不是”回答。

提问问题要事先用面写出并交由法官批准。

问题必须直接针对陪审员心理状态提出并由要回避方当事人律师进行提问。

例如陪审员可能会被问到“正如法官将会告诉你定公诉人对被告指控是否得到事实支持陪审员必须不带偏见、成见或偏爱地对证人证据作出判断()你不带偏见、成见或偏爱地判断证据能力是否会由案涉及到可卡因和其它毒品犯罪而受到影响?()你不带偏见、成见或偏爱地判断案证据能力是否会由案被告是名牙买加移民而死者是位白人而受到影响?〔5〕”般情况下法官不允许对陪审员答案背推理作进步探究。

测试者根据陪审员作出“是”或“不是”答案确定陪审员能否公平和公正

案件涉及审前宣传法官可以允许提出额外问题。

如RvL案法官允许提出这样问题“你与他人讨论这案件吗?如答案是‘是’你对被告有罪或无罪问题发表见吗?如答案‘不是’你对被告有罪或无罪有了观吗?如有你观是什么?〔6〕”加拿有因回避争论主要是涉及“般偏见”。

上世纪七十年以有些地方法官已认识到种族偏见存并允许就提出有因回避

Rvrk案渥太华上诉法院就认涉及毒品交易、犯有二级谋杀罪黑人被告应该有权以陪审员公正理由申请其回避而不必证明存实际偏见〔7〕。

但涉及加拿土著人(印安人)抢劫案Rvll案法院驳回被告申请认尽管广泛存着对土著居民偏见但并没有证据证明这种偏见与案陪审员公正地裁能力存系而且陪审员法官适当指导下可以做到公正〔8〕。

(四)“改变审判地(gv)”。

普通法基规则是审判应犯罪发生地进行加拿至今仍遵循这原则。

但加拿《刑法》规定如了实现司法目便利被告或控诉方可以加拿陪审法对“审前偏见救济制申请改变审判地〔9〕。

这条规定是了便利当事人或其它事项包括社区主要人群受到偏见“污染”、公正审判无法进行情况。

其标准是有情况表明存“不公正或成见合理可能性”〔0〕。

多数人倾向认改变审判地是种比有因回避更严格而且也是救济方法。

改变审判地申请人举证责任质上与有因回避相类似可以是面证据口头证据或专证言。

案件专证言根据是相关社区或可比性社区里进行公众见调。

(五)“法官独立审判(rlbrl)”。

根据加拿《刑法》规定某些犯罪(如谋杀)被告必须由法官和陪审团共审判

但《刑法》也规定如被告方和控诉方致也可以改由法官独立审判〔〕。

RvGrgr案被告被控渥太华议会厦附近街上谋杀其妻而谋杀行刚发生蒙特利尔市宗集体杀害数名女学生凶杀案周年候。

新闻媒体对作了量报道并将其与“蒙特利尔屠杀案”系起。

被告方辨称无罪并希望由法官独立审判

控诉方不认改变审判地才是合适救济方法。

被告提供了两位专调数据表明社区不但存极偏见而且还有实质性般和特定证据证明无法公正对待被告

根据加拿《宪》二十四条款规定被告权利受到侵害应给予法律上救济

因法院批准由法官独立审理该案〔〕。

四、结论加拿陪审法对“审前偏见救济制是加拿陪审制重要组成部份。

对笔者认可以作出如下结论首先它是与加拿陪审制所追价值密切相关。

如前所述加拿陪审制是英美式陪审团制。

但有加拿学者指出“加拿法官己常常表示出拒绝美国式做法而且近里倾向主要地从英国判例法寻指导。

〔3〕”而般认美国陪审制新闻由价值优先审判公正价值;英国陪审制审判公正价值优先新闻由价值〔〕。

因加拿这种做法可以认是对陪审制审判公正价值追和侧重。

型例子是美国“辛普森案()”预审和整审判程由电视播审判期媒体进行了规模宣传;但加拿对样引起公众关“那多案(RvBrr)”媒体对案件审判程报道受到了限制以防止陪审员受到舆论和其它偏见“污染”。

所以审前偏见救济制是与加拿防止陪审员审判前受到新闻媒体和其它偏见“污染”、重视审判公正价值努力脉相承。

其次加拿对审前偏见程序救济主要是判例法基础上发展起。

虽然陪审制主要依赖制定法规定但关审前偏见规则主要是司法判例产生。

例如由公诉人对陪审员行使“靠边”回避程序先是由高法院认定违宪才由议会修改刑法予以废除代以与被告拥有相次数绝对回避请权。

有关对审前偏见其它规定也多判例基础上发展起如般偏见问题直存着争论但由高法院判例加以承认。

外与判例法依据社会发展情况而发展变化特相适应有关审前偏见救济规则也是处不停发展变化。

例如“有因回避是种处不断变化和发展程序救济方法”〔5〕。

加拿法官认“加拿社会情况变化因应该有相应法律救济程序促进公平审判法律目标实现并培育社会众对公正信念〔6〕”。

由可见加拿陪审制有关规则既是社会发展变化要也是通判例发展和完善起。

再次加拿陪审法对“审前偏见救济体现了对公正审判价值重视也是判例法对陪审制完善其验对我们具有启发义。

目前我国正讨论人民陪审制改革和完善问题尽管人民陪审制与加拿陪审团制很不相但陪审制作人类社会种行有效制明其合理成分仍具有我们借鉴、吸收价值。

因加拿审前偏见救济制合理容完全可以我国人民陪审制改革和完善予以借鉴和吸收。

释〔〕见98年《加拿宪法法案》(,98)部分《加拿权利与由宪》(rrRgr)十条()款。

〔〕见LVRRLRRGRLGRL&RB(RG999)〔3〕〔6〕〔8〕;〔0〕〔〕〔6〕〔〕;〔7〕〔8〕判例分别引〔〕57页;58页、60页、6页、6页;63页。

〔〕见LVRRRLRRVRVRLR,79R9,5(996)〔5〕见GRR&ZR,LR(997)3-7〔7〕〔9〕〔〕〔9〕〔〕分别见985年《加拿刑法》(rl985)65条、63条、60条、599条以及7和73条。

其65条规定止诉讼属法官由裁量权。

〔〕〔3〕分别见VL,RLRLRL(997),7783&95-00〔5〕〔3〕〔〕〔5〕〔6〕〔〕见6页、页、5页、63页。

〔0〕见RRGRGR,RLRRL(996);6(已发表《政治与法律》xxxx年5期)

0 次访问